Trois femmes dans de sombres temps. Edith Stein, Hannah Arendt, Simone Weil 選段: 她們的心中都懷著一種強烈的愿望:要了解這個怒氣沖沖的人世間,要和這個世間和解,無論如何都要愛這個世間,愛命運,愛世界。 每當(dāng)漢娜?阿倫特在社交場合碰到一個年輕學(xué)生,并從他的話語中看到永恒人類又有希望出現(xiàn)一個新的開端的時候,她都會習(xí)慣地低聲嘟噥起歌德《浮士德》中一句她喜愛的話:“因為他們又從地下噴涌而出了,一如既往無止無休!北M管這位新來者根本不是“神圣的救星”,但他的誕生本身實際上還是神圣的,“人類生生不息、直至永遠,世界有可能得救的原因也就在這里了”。 內(nèi)容簡介: 1933年,希特勒攫取了德國的全部權(quán)力,書籍被投進了烈火。1943年,華沙猶太人居住區(qū)的起義被鎮(zhèn)壓,人被投進了烈火。1933年—1943年,就是布萊希特在一首詩中所說的“黑暗時期”。在這首詩里,他懇求“在我們后面出生的人”寬恕不懂得“為建立一個友愛的世界奠基的”那一代人。 為了給這個時代畫一張像,西爾維選擇了三位非凡的女性:埃迪特?施泰因、漢娜?阿倫特和西蒙娜?韋伊。她們都出身猶太家庭,只因為是猶太人,命運就注定和別人不一樣。她們都在年輕時就選擇了哲學(xué),她們的老師胡塞爾、海德格爾和阿蘭,都以離經(jīng)叛道著稱,而她們都敢于批判老師,并且想超越他們。 身處這個黑暗時代,革命、法西斯主義、帝國主義、民主主義、極權(quán)主義、反猶主義,這些都是韋伊和阿倫特充滿激情的思想賴以植根的沃土,而施泰因則一邊聆聽塵世的動蕩在加爾默羅修院深處激起的回響,一邊繼續(xù)默想十字架的圣約翰。 她們的心中都懷著一種強烈的愿望:要了解這個怒氣沖沖的人世間,要和這個世間和解,無論如何都要愛這個世間,愛命運,愛世界。
作者簡介: 西爾維?庫爾廷–德納米(Sylvie Courtine-Denamy) 法國高等研究實踐學(xué)院宗教典籍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漢娜?阿倫特著作的法文譯者。另著有《漢娜?阿倫特》(Hannah Arendt,1994)、《人世間的憂慮:漢娜?阿倫特和她的一些同時代人之間的對話》(Le souci du monde. Dialogue entre Hannah Arendt et quelques-uns de ses contemporains,2000)、《雅各布一家 :只適用于天國的語言》(La Maison de Jacob. La langue pour seule patrie,2002)、《面孔問題:從圖像到倫理》(Le visage en question. De l'image à l'éthique,2004)等。 譯者簡介: 高毅 北京大學(xué)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dǎo)師,法國史、歐洲思想文化史專家。 高煜 安徽省安慶石油化工總廠設(shè)計院工程師,英、法文學(xué)術(shù)著作自由譯介人。
目錄: 前言 第一部 成長歲月 童年 學(xué)業(yè)與老師 批判老師 從胡塞爾到托馬斯 基督教哲學(xué)與法國存在主義 德國的存在主義哲學(xué) 阿蘭的“談話錄” 對女人特性的態(tài)度 “我還是習(xí)慣做女人” 埃迪特·施泰因是“激進的女人”? “你們的兒子,西蒙” 愛命運與猶太人身份 本尼迪克塔嬤嬤:“這是我自己的秘密” 小寫人稱代詞“我們” 變成本來的模樣 第二部 對世界的態(tài)度(1933-1939) 1933年 背對世界? 對世界負(fù)責(zé) 1935年 “在思想的世界自由自在” “為了了解我的民族……” 1936年 西班牙時尚 “主義”的戰(zhàn)爭 1938年 “時不順?biāo)臁?br/> 1939年 “迦太基的毀滅”在安妮·弗蘭克的國家 法蘭西,德意志帝國的一塊殖民地? “不可知論的毛病” 第三部 流亡(1940-1943) 1940年 奔向自由 血統(tǒng)與土地的宗教 1941年 多色的星 “我只能和杰弗遜一起說:至于其他,我仍然這樣認(rèn)為” 1942年 “我覺得自己是個逃兵” 特和希恩鎮(zhèn) “沒有人念祈禱文” 戰(zhàn)后猶太人地位如何? 1943年 難以置信 “法國教師在絕食自殺!” 跋 她們是“義人”嗎? 為了一種友愛政治? 創(chuàng)造與毀滅 愛命運與愛世界 注釋 主要參考文獻 譯名對照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