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將民俗學的文本研究、社會研究與跨文化研究相結合,從一個新的角度研究我國家喻戶曉的“大工匠神”魯班故事。大自然的造化鬼斧神工,草、木、泥、石、水、火、油、氣無所不在,但世界各地的人們卻都偏愛木頭,很多中外學者也都對木器研究有興趣。本書正是選擇這種多樣化的“相遇”問題開展研究,重點分析中、西、印工匠神故事中的“魯班式”敘事,總結魯班故事的敘事特點,探究其跨文化共享問題,討論民間敘事的社會滲透力與敘事邊界,指出其思維方式與故事類型的差異,避免對民間敘事研究的可能性做夸張的解釋。 董曉萍,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1989年在北京師范大學獲博士學位。自1994年起,先后在美國衣阿華大學、芬蘭約恩蘇大學、英國牛津大學、法國遠東學院、法國高等社會科學研究院做博士后、高訪和從事合作研究。國際民俗學會會員。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民間文化研究所所長、教育部國家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北京師范大學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為理論民俗學、民間文藝學、數(shù)字民俗學和跨文化學。 主要著作有《華北民間文化》、《鄉(xiāng)村戲曲表演與中國現(xiàn)代民眾》、《田野民俗志》、《說話的文化》、《不灌而治》、《全球化與民俗保護》、《現(xiàn)代民俗學講演錄》、《現(xiàn)代民間文藝學講演錄》、《北京民間水治》、《數(shù)字鐘敬文工作站》、《民俗學科建設報告書》、《中國民俗文化軟實力發(fā)展戰(zhàn)略專論》、《民俗非遺保護研究》和《穿越文化層》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