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包含無限思想的書,造就了一個無限的蒙田。都說《蒙田試筆》的成功是作者人格的成功,兩者是分不開的;它的獨特之處還在于:古老卻永遠現(xiàn)代。蒙田指出荷馬詩歌的空前絕后,是最初的也是最完美的。我們是否也可以認為,像《蒙田試筆》這樣一本書,在散文世界中,可能會再出現(xiàn),也可能永遠不再出現(xiàn)? 首先將蒙田介紹到中國的,是梁宗岱老師。Essai一般通譯為“隨筆,漫筆、小品”,但宗岱師譯為“試筆”,看來最為傳神。1933年7月,他寫成《蒙田四百周年生辰紀念》,連同一篇譯文,發(fā)表在上!段膶W》雜志創(chuàng)刊號上。他對蒙田推崇備至,認為這是“一種了古希臘和古羅馬的哲學和倫理思想。1935年鄭振鐸先生主編的《世界文庫》收入了他的二十一篇翻譯,以《蒙田散文選》為總題,分放第七至第十二冊。 此后宗岱師繼續(xù)翻譯及修改,共得二十余萬字手稿,可惜全部毀于“文革”,只有已發(fā)表的譯文流傳下來,也就是這本集子所收的三十六篇。數(shù)量不多,卻是經過精心挑選,囊括蒙田全集第一卷的精華。譯文古雅而不拘一格,盡得蒙田之風。 (法)蒙田 著; 梁宗岱 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