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精彩紛呈的中國園林詩歌細讀,作者匠心獨運地考察了中唐至北宋期間文學傳統(tǒng)中的私人領域的發(fā)展。唐宋的文人士大夫們發(fā)現(xiàn)傳統(tǒng)的道德、政治和審美價值取向不足為訓或者說不合時宜,于是,他們一直在努力地尋找變通與調(diào)和之道。然而,無論是作為世外桃源建構起來的城市私家園林,還是園林中四處羅致而來的各種玩好(比如奇石、珍禽和名畫),一旦面對公共領域的各種價值標準,這個精致文雅的私人空間便因受到擠壓而開始變形。這是一個精彩的世界,也是一個脆弱的世界,通過對唐宋園林詩歌的解讀,作者為我們展開了一個可居可游的審美空間,也揭示出了其中鮮為人知的一面。
作者簡介 1982年畢業(yè)于安徽大學外語系,1985年獲北京大學英語文學碩士學位,1994年獲美國哈佛大學比較文學博士學位。先后任教于美國明尼蘇達大學、蒙大拿大學和圣母大學。除該書之外,還著有《領悟與描繪:中英詩歌自然意象的比較研究》(To Perceive and to Represent: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ese and English Poetics of Nature Imagery)。曾經(jīng)在美國各大學術期刊發(fā)表論文多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