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所評述的,是20世紀50-90年代中國新詩的狀況:勾勒新詩在當代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心理等諸種因素推動、制約下的整體演化軌跡,描述不同階段新詩在題材、主題、藝術方法上的變化與特征;考察詩歌潮流、詩歌秩序生成及構造的條件與方式;具體詩人的寫作和重要詩歌群體、流派,是本書評述的重點。對于中國大陸和臺灣、香港、澳門的當代詩歌,本書采用分別處理的方式,但在具體論述中,也會注意到它們之間的關聯。
作者簡介 供子誠,1939年4月生,廣東揭陽人。1956年就讀于北京大學中文系文學專業(yè)。1961年畢業(yè)后,留校任教至今,F為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講授中國當代文學史、當代文學現狀批評、中國新詩等課程。主要著述有:《中國當代文學史》、《問題與方法一中國當代文學史研究講稿》、《當代文學概說》、《作家的姿態(tài)與自我意識》、《1956:百花時代》、《當代中國文學的藝術問題》等。 劉登翰,1937年生于廈門,1961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中文系,現為福建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福建師大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著有《文學薪火的傳承與變異》、《臺灣文學隔海觀》、《彼岸的繆斯――臺灣詩歌論》(與朱雙一合著)、《中華文化與閩臺社會》等,主編《臺灣文學史》、《香港文學史》,《澳門文學概觀》等,并出版了詩集《瞬間》、《純粹或不純粹的歌》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