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古老的敵意


作者:北島     整理日期:2016-12-29 16:36:02


  7月20日,北島在2011香港書展上作題為“古老的敵意”的演講。他援引詩人里爾克《安魂曲》中的名句——“正因為生活和偉大的作品之間/總存在某種古老的敵意……”他認為一個好的寫作者應該有意識地保持與所處時代、母語以及自身的某種緊張關系,并在演講中批判“粉絲文化”。
  大約一個世紀前,奧地利詩人里爾克在《安魂曲》中寫下這樣的詩句:"因為生活和偉大的作品之間/總存在某種古老的敵意"。
  二十世紀開始的歲月,在漢堡和不來梅之間的小鎮(zhèn)沃爾普斯韋德(Worpswede)聚集著不少藝術家和作家,包括里爾克。他們一起聽音樂會、參觀博物館,在狂歡之夜乘馬車郊游。其中有兩位年輕漂亮的女畫家就像姐妹倆,金發(fā)的叫波拉,黑發(fā)的叫克拉拉。里爾克更喜歡金發(fā)的波拉,但不愿意破壞這對理想的雙重影像。在觀望中,一場混亂的追逐組合,待塵埃落定,波拉跟別人訂了婚。里爾克選擇了黑發(fā)的克拉拉,與她結婚生女。七年后,波拉因難產(chǎn)死去,里爾克寫下這首《安魂曲》獻給她。
  這段插曲,或許有助于我們了解里爾克的詩歌寫作與個人生活的關系。縱觀里爾克的一生,可謂動蕩不安,僅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前的四年間,他就在歐洲近五十個地方居住或逗留。里爾克在《秋日》一詩中寫道:"誰此刻沒有房子,就不必建造,/誰此刻孤獨,就永遠孤獨"。這正是他漂泊生涯的寫照。
  里爾克的這兩句詩"因為生活和偉大的作品之間/總存在某種古老的敵意",對我來說有如持久的鐘聲,綿延不絕,意味深長,尤其在當今亂世,或許可引發(fā)更深一層的思考--對于以寫作為畢生事業(yè)的人來說,我們今天應該如何生活、如何寫作、如何理解并處理生活與寫作的關系。
  所謂"古老的敵意",從字面上來看,"古老的"指的是原初的,帶有某種宿命色彩,可追溯到文字與書寫的源頭;"敵意"則是一種詩意的說法,指的是某種內(nèi)在的緊張與悖論。 作者簡介
  北島,趙振開,1949年生於北京,現(xiàn)居香港。1978年與朋友創(chuàng)辦《今天》文學雜誌並任主編至今,作品被譯為三十多種文字出版,牛津版作品有:《守夜:詩歌自選集》、《藍房子》、《午夜之門》、《青燈》、《時間的玫瑰》、《在天涯》、《七十年代》 (合編)、《城門開》、《波動》。

目錄:
  輯一
  3 一個四海為家的人
  18 野獸怎麼活,詩人就該怎麼活
  28 另一種聲音
  36 詩歌是我們生存的依據(jù)
  50 越過王朔向老舍致敬
  55 我的記憶之城
  65 用「昨天」與「今天」對話──談《七十年代》
  70 八十年代訪談錄
  83 《今天》的故事
  107 在歷史偶然的鋼絲上──關於“星星畫會”
  112 我一直在寫作中尋找方向
  125 越界三人行──與施耐德、溫伯格對話
  輯二
  149 古老的敵意
  155 翻譯與母語
  161 致二○四九年的讀者
  165 詩意地棲居在香港
  171 缺席與在場
  174 失敗之書
  177 我的北京
  179 遠 行
  184 矽谷的夏娃
  188 勸君更盡一杯酒──為葛小佳送行
  191 悲情往事──悼張棗
  輯三
  213 用另一雙眼睛尋找幽靈





上一本:唐宋詩舉要 下一本:在外過冬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古老的敵意的作者是北島,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