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如水的月光溫柔地行走在西京的大街上。 忽然,太陽就像孩子可愛的笑臉,興高采烈地掛在天邊。這時,街道上便有身著各色服裝的俊男靚女成群結隊匆匆地從人群中風樣般劃過。節(jié)令已經完全進入了盛夏,那些亭亭玉立的妙齡美女們,手里撐著色彩鮮艷的太陽傘,鼻梁上架著款式時尚的太陽鏡,高昂著自信的頭顱,臉上綻放著甜美的微笑,邁開那修長的雙腿,踏著輕盈而歡快的腳步,瀟灑干練、氣度非凡地行走在這個城市繁華熱鬧的大街,霎時街道上便形成了一道迷人而亮麗的風景。 一環(huán)套著一環(huán),環(huán)環(huán)相套起來的一座城里,布滿了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和蛛網般交錯的一條條大街、一道道胡同,樓與樓之間的街道上那猶如潮水一般涌動的車流和人流。那些操著不同口音膚色各異的男人女人老人和孩子,就在這樣擁擠不堪的環(huán)境和騷動不安的心境中茍延殘喘地生活著。同時,為了生活而不斷地穿梭著、忙碌著、苦苦地掙扎著。 然而,居住在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環(huán)繞的大城市里的人們多么想走出去,站在視野開闊的塬上,伸著疲憊的懶腰,舒展地長長出上幾口氣,那是一種多么美好的享受。《峭獾娜擞帚@頭覓縫地想沖進來,以為大城市就像他們夢想中的人間天堂一樣,這不正是錢鐘書大師小說《圍城》里所描述的情景嗎?那么麻六在這樣的城市里到底得到了什么而又失去了什么呢? 麻六曾無數次痛苦不堪地思索這一切。 這一切對于常常徘徊在城市邊緣地帶的麻六來說,是多么不堪回首又痛不堪言,他仿佛就像做著一場驚魂不定的噩夢一樣…… 這是一個沒有星星的夜晚,天黑得什么也看不見。在這樣黑漆漆的夜里,聽不到任何的聲響,就連常常在夜深人靜里愛吵叫的貓頭鷹,也不知跑到什么地方去了,給這個平靜的夜晚增添了幾分靜默和恐懼。此時,在西京闖蕩了十幾個年頭的麻谷岔村民麻六,一臉愁容地回到生他養(yǎng)他的麻谷岔,呆呆地站在村頭那棵歪脖子老槐樹下,兩只眼睛死魚般地望著遠處起伏連綿的黃土山,時不時吮一吮快要流到嘴里的鼻涕,嘴里還不停地呢喃著這樣一句話:我現(xiàn)在怎就變成了這副模樣…… 麻六說不上來自己此時此刻心里到底有多么痛苦多么難受;叵肽菚r候,他是多么風光地一路歡歌離開麻谷岔,走進了舉世矚目的大城市,在一個讓村里多少人向往的大型建筑工程公司當上了工人。十幾個年頭的熱熱鬧鬧、風風火火就這樣行云流水般地過去了,在他生命如日中天的時候,由于單位進行體制改革,他無可奈何地告別了機器轟鳴而又紅火熱鬧的建筑工程公司,灰頭土臉地回家了。 剛沒工作那會兒,麻六的口袋里多多少少還有一點敲狗腦的碎錢,可是現(xiàn)在連那點碎錢也所剩無幾了,這就意味著他必須毫無選擇地面對現(xiàn)實,重新尋找適合自己生存的一條路。 麻六苦苦地尋找過,但都被拒之門外。無處可去的麻六,只好眼含淚水地返回他的老家麻谷岔。 快回到家的時候,麻六害怕村子里的人看見他現(xiàn)在這個樣子,便在村子外的一條荒野山溝里磨蹭了老半天時間,等天完全黑下來,路上再碰不到什么人了,他才沮喪地朝麻谷岔村子里走去。 麻六漫不經心地走到村頭,站在他小時候常常玩耍的那棵歪脖子老槐樹下,回想和感受著生活給他帶來的無比艱辛和巨大災難,深深體會到人是如此渺小又是這么不可思議,命運似乎跟他開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玩笑。 “我還是回來了……” 麻六站在村頭那棵歪脖子老槐樹下不知怎地淚流滿面。 此時此刻,麻六挎著他那破舊的黃色帆布挎包,像小偷一樣從村頭拐峁的地方繞過去,悄悄地從他家那道坡里爬上來,跌跤馬趴地從他家門里溜進去,還沒等他在腳地上站穩(wěn),猛然聽見多年沒叫的貓頭鷹站在他家對面山峁的土圪尖上,發(fā)出幾聲慘唳的叫。 嘿呼!一聲。 嘿呼!又是一聲。 這時候,父親正仰躺在他家窯洞里下炕的鋪蓋卷上一口接一口地抽煙,一雙皺巴巴的眼睛微微閉著。 母親盤腿坐在他家那盤光板土炕上,她的頭深深地埋在自己的胸前,一副低眉瞌睡的模樣。 老兩口看見兒子突然從門里走進來,感到又驚又喜。驚的是兒子這么晚怎么灰頭土臉地回來了,是不是這小子在外邊出了什么事?喜的是兒子終究沒忘記老兩口,老遠跑回來看他們來了。仔細算一算,兒子已經有好幾年沒有回過家了,甚至給他們寫回來的信也越來越少。如果兒子不這樣還好,他越是這樣沒心沒肺,老兩口心里越是不踏實地對他牽腸掛肚。 父親看見兒子從老遠的西京市回來了,忙探著身子在炕棱石上把手里那支劣質的帶把把煙一滅,趕緊溜下炕棱,手忙腳亂地從兒子肩胛上接下了那個破爛的黃色帆布挎包,嘴張了幾張,好像想問兒子幾句什么話,但他又激動得什么話都沒能說出來。 母親這時候也從炕棱上溜到了腳地,顫微微地走到兒子跟前,不停地在兒子渾身上下拍打著,并喊叫著讓麻六的父親趕快到院子里去摟柴,她那心愛的兒子肯定現(xiàn)在還沒有吃飯。 麻六癡呆呆地站在腳地上,眼含淚水,他從進得家門到現(xiàn)在,幾乎什么話也沒給父母說一聲,就像從西京市里回來突然變成了一個啞巴。 麻六看著父親從門里出去摟柴,母親忙著走到灶臺跟前,拿起馬勺就往鍋里舀水。他卻灰著一副臉,倚在炕棱石上,眼睛看著窯頂上吊著的那個微微泛黃的電燈泡,不緊不慢地對母親說: “媽,你別做飯了,我不餓。” 父親費勁馬趴地摟著一捆柴走到灶臺跟前,聽見麻六說這話,木愣愣地站著。 母親看著倚在炕棱石上面無表情的兒子,再扭頭看看摟著柴愣在灶臺跟前的她男人,不明白兒子今天回來到底是怎么了? 夜是很靜的,仿佛能聽到兩位老人此時此刻站在灶臺旁心跳的咚咚聲響。 老兩口都僵硬地站在灶臺跟前,愣愣地看著倚在炕棱石上的麻六,不知道在這時候究竟該給他兒子說句什么話。 “小六子呀,媽問你,你是不是跟你媳婦鬧架了?”母親趔趄著走到麻六跟前,身子不由地抖動了幾下。 “沒有……”麻六心不在焉地對他母親說。 “那是人家單位上批評你了?”父親放下?lián)Пе牟窈蹋驹诤竽_地里問麻六。 “沒有!甭榱f話的聲音有氣無力。P3-5 開始的時候,我將我的這個小說取名為《西京是個城》,大致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創(chuàng)作完成,前后修改了好多次,又用去了一年多,在快要完稿的時候,不知是什么原因,突然不喜歡這個名字,干脆把它改成《麻六的城》。 也許,這個書名更適合這部小說的意境。 這里特別需要說明的是,這部小說沒有特定的人物原型,也沒有真實的故事情節(jié),所有的故事都是虛構的。我在小說的開頭就已經聲明過了,因為它是一個小說,小說有小說的基本創(chuàng)作規(guī)律,我仍然采用的是虛構的表現(xiàn)手法,虛虛實實,實實虛虛,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你看到什么就是什么,你感受到什么就是什么,你認為什么就是什么。 我十分清楚我所要完成的并不是紀實文學,也不是在真實地記錄某個人或某件事,更不是什么自傳之類的東西,它就是小說,萬萬不要對號入座。 書中我著重描寫了一個叫麻六的小人物,那是基層社會的產物,他從一個比較閉塞的農村走來,一不留神地走進了大城市,成為我們經常所說的北漂。在城市那些飄蕩的日子里,麻六經歷了一個又一個意想不到的人生中的悲歡離合。他總以為走進大城市就像走進了天堂,可以過上榮華富貴的幸福生活。然而他根本沒有想到等待他的會是一種悲慘結局,他的人生軌跡不就像城市中的環(huán)城路上行走的車一樣,絕對不可能一直筆直行走,也不可能一直在彎道上行駛,繞來繞去,不是仍然回到原點嗎? 麻六就是這樣。 在當今有多少年輕人不正像麻六那樣,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進步,大量的年輕人擁進了大小城市,在城市的邊緣地帶茍延殘喘地生活著,竭盡全力地苦苦掙扎著,可以說這些人就是這個時代的真實寫照。 再說小說中的朱老頭,他同樣是這個時代的產物,也是這個時代極為典型的代表。 當然,朱老頭的行為只是這個社會階層中的冰山一角,他的那些事也算不上驚心動魄,完全屬于小兒科,因我不想也不愿在這些問題上浪費過多的筆墨,也不愿大張旗鼓地揭露社會中的陰暗面,那絕對不是我的本意。 因為我是一個作家。 作家的職責和使命就是弘揚主旋律,傳遞正能量。 因為你懂得。 再看看農村的一些年輕人,一個個都在鉆頭覓縫地走向城市,城市在這時候情愿不情愿地接納著城外涌進來的大批人群,在他們的推動下,城市在不斷擴展著,發(fā)展壯大著。而從農村涌進城市的這些大人小孩,不都是在夾縫中苦苦地掙扎著嗎? 現(xiàn)在,城市確實是飛速發(fā)展了,與此同時,也帶來了客觀存在的許多社會問題,一部分農村正漸漸地在這塊土地上消失,而大量涌進城市的人到底干什么?他們的生活依靠什么來維持?一系列錯綜復雜的社會問題對一個城市是一種嚴峻的考驗,甚至是一項殘酷的挑戰(zhàn)。比如說這些人的生存問題,住房問題,子女的上學問題、就業(yè)問題、醫(yī)療保障問題,養(yǎng)老問題、社會治安問題等等……這一系列的問題一個接著一個,一個都不能忽視,而且這些問題又非,F(xiàn)實、非常具體、非常尖銳,如果這些問題解決不好,難免就會給這個城市埋下很多不安定的隱患。 麻六、朱老頭、小鳳還有小翠……這些我小說里虛擬的人物,他們的人生命運,人生際遇,其實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當然,這樣錯綜復雜的社會問題絕對不是我這樣的人考慮的范疇,也不是我所能解決了的問題,作為一個公民,我只是感到一些憂慮。 回想過去,我有更多的感受、感想和感慨,也許我的這些感受、感想和感慨比別的人更多更深刻更強烈更有針對性。 在這個社會里,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歡樂也有自己的煩惱,在人與人不斷的交往過程中,會有很多朋友分享你的快樂,分擔你的憂愁。 當然,對于朋友,我還有另一種看法和理解。 也許,朋友有多種多樣的類型,有的朋友真誠,在關鍵時候可以為你兩肋插刀;有的朋友虛偽,你落難的時候他袖手旁觀。其實,真正的朋友就是在你最需要或者困難的時候,無聲地站在你面前并且愿意為你分擔憂愁和幫助你的那個人,他一定是你的好朋友,值得你一輩子去珍惜。而好多被稱為是朋友的人,在某種意義上就是你來我往,像吃流水席一樣,可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以前的那一伙朋友因種種原因離你而去,自然而然又會走來一些新的朋友。在這些朋友中,大部分會真心對你,你可以真心地交往。也確實有那么一些人,他們跟你交往是有目的有想法的。有的想利用,有的想巴結,有的想熱鬧,目的不一樣,交往程度就有些不同了。 其實,這樣的人,他口頭上稱你為朋友,其實僅僅是貼了朋友的標簽罷了。 特別是想利用你的那種朋友,他們似乎看到你那時還有用,巴不得天天粘在你的身邊,像狗一樣,你讓他叫一聲爹,他也會痛痛快快地喊你一聲親爹的。而一旦達到他所想要達到的那個目的,便遠你而去了,甚至裝作不認識一樣,完全是過河拆橋,這樣的人你不覺得可恨嗎?你還能認為是朋友嗎?我想,有很多人或多或少都會有這樣的感受和經歷。 還有那么一些人,自認為是你真正的朋友,其實在這個世界上根本沒有什么“真正”,說“真正”只是一種假象,或者說是一種謊言。再別聽那種人說得天花亂墜,嘻嘻哈哈的,說吃就吃說喝就喝說拿就拿說唱就唱,甚至說打就打,一點正經也沒有。這樣的人實際上就是我們所說的酒肉朋友,熱鬧過后就什么事情也沒有了,把一切忘得一干二凈,基本上是靠不住的那種人,你只能一笑了之。 真不知道這樣的人是不是朋友?而朋友又是用什么樣的標準來衡量來界定?我不知道。 這只是我個人對有關朋友的一些認識和看法。 你也許會感同深受。 事實上,我在北京的這些日子里,也認識了不少讓我尊敬和感動的朋友,無論是年長的還是年小的,無論是官大的還是官小的,特別是那些在朋友弟兄面前從來不把自己當領導看的那些領導,在我看來,他們就是在世的菩薩,原諒我在這里不能一一列舉他們的名字。毫無疑問,這些人對朋友真誠相待,視朋友為兄弟,不分職位高低,不分貧富貴賤,沒有任何私心雜念,就像上輩子結的一種緣分,同這樣的人交往,你會感到很踏實很溫暖也很快樂,以至他們的一絲微笑,一個眼神,一句問候,都是一種巨大的鼓舞和鞭策。我在這里只能從內心對他們說聲謝謝,再就是祈求上帝保佑他們健康快樂,平步青云,幸福美滿。 時間一天一天過去了,年齡也在一年一年的增大。我已經是五十來歲的人了,對那些紅火熱鬧的事情沒有什么太大的興趣,不再貪圖享受,也不再奢望有多少錢,有多大的房,想的跟過去完全大不一樣了,覺得那些東西都是身外之物,可想而不可求,只求家里每個人能夠多一份健康,多一份快樂,多一份幸福,多一份安逸,其余就想的沒有那么多了。凡是能過去的事情就讓它過去,一般不再跟人較真,覺得沒什么意思,也沒那個必要。 也許有的人認為我來北京是人生中的一大失誤。我卻不這樣認為,人的一生,有得也有失,雖然我丟掉了提職的最好機會,好多人感到惋惜,甚至覺得不可思議?晌乙厌屓涣耍岵惶崧殞ξ襾碚f意義不是很大,我對這些事從來看得很淡,想想還有不如我的那些人,我已經知足了。人要學會該釋懷時釋懷,該放棄時放棄,正確估量和看待自己,不是有句話叫知足者常樂嗎?不然你會苦惱一輩子,憂愁一輩子,痛苦一輩子,何必呢。 在如此錯綜復雜的環(huán)境和心境中,不管是誰,不可能一輩子一帆風順,在生命歷程中,有高山也有峽谷,總會有些坎坎坷坷,因此任何人都要經得起大風大浪,經得起別人對你的排擠,經得起別人對你的誤解,經得起別人對你一切不公正的對待,甚至還要經得起別人對你的攻擊和不尊重。 有個十分時尚而又意味深長的詞叫做換位思考,就是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待和處理問題。也許,這個詞對我們每一個人都適用,我們應該常懷感恩之心.忘掉過去曾經擁有的一切,忘掉傷痛,這樣你的心態(tài)就會變得很坦然很陽光很健康。 我牢牢記著這樣幾句話,它很有哲理,也許對我們每一個人都很有啟迪,現(xiàn)摘錄如下,與朋友們共勉:“活著,就要善待自己,別跑到別人的生活里當插曲。不管是友j隋還是愛情,你來,我熱情相擁。你走,我坦然放手!不屬于我的東西,我不要。不是真心給我的東西,我不稀罕! 現(xiàn)在唯一希望的就是讓我心愛的兒子能夠快快樂樂健健康康地成長,并且有一個相對比較好的生活和學習環(huán)境,這樣我就心滿意足了。 我的全部希望就在于此。 我也非常感激我的愛人,這幾年家務活我基本上什么也不干,有時候自己感覺實在不好意思了,便在星期天到菜市場上買一些菜,其實更多的是想出去抽支煙,晃蕩一圈,剩余大部分時間躺在沙發(fā)上看書或者玩玩手機。現(xiàn)在手機把人的好多時間都給擠掉了,什么微信、游戲……這些玩意兒整天把人搞得神魂顛倒,因此我很少跟孩子一塊玩,關鍵是我們興趣不一樣,玩不到一塊;更重要的是孩子現(xiàn)在學的知識跟我以前學的東西完全不同,他的功課我也輔導不了,孩子就覺得很委屈,有時不怎么喜歡我。 我虧欠他們很多,深感內疚。為此我就對家人說,你們就把我當大領導看,大領導在家都是這樣。 這只是一句玩笑! 《麻六的城》這部小說馬上就要跟讀者見面了,是好是壞,只能由讀者去評判了。 我始終認為讀者是我的上帝。 非常感激上帝對我的寬容和厚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