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是小說家言,不過從有八股文考試起,難道不是有無數(shù)個“范進”,一輩子就只想著能考取功名,然后全家都雞犬升天嗎? “太宗皇帝真長策,賺得英雄盡白頭。” 自隋唐開始的八股文考試,讓古往今來千千萬萬讀書人都一頭栽了進去?剂艘惠呑拥脑嚕嫉桨装l(fā)蒼蒼依舊是個童生的人,也不知有多少。連宋代文豪蘇洵都曾發(fā)出過“莫道登科易,老夫如登天”的感慨,其難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而納蘭容若與那些白頭童生們相比,他已經(jīng)是十分幸運而且出眾了。 年僅十八歲就中了舉人,在其他人眼中,無疑是該羨慕與嫉妒的。 所以,連老天爺都覺得他太順利了,該受點挫折,于是納蘭容若在十九歲準備參加會試的時候,突然得了寒疾,結果沒能參加那一年的殿試。 自然榜上無名。 在納蘭的一生當中,這大概可以算是他第一個小小的挫折了吧? 他沒能參加那次殿試,待病好之后,是后悔呢,還是并不以為意呢?從他淡泊名利的性格上來看,大概有很大的可能是后者。 無論如何,納蘭容若并沒有參加這一次的殿試,在其后的兩年中,他一邊研讀一邊還主持編撰了一部儒學匯編————《通志堂經(jīng)解》,更編成了《淥水亭雜識》。 閑暇的時候,他依然繼續(xù)著自己的詩詞。 這一年,他寫了幾首《采桑子》,各有不同,其中一首,便是:“冷香縈遍紅橋夢,夢覺城笳。月上桃花,雨歇春寒燕子家。箜篌別后誰能鼓,腸斷天涯。暗損韶華,一縷茶煙透碧紗! 不知為何,納蘭容若身在北京,可他的詞,卻總隱隱透著一股江南三月的氣息,從他的詞里,能看到的是江南的小橋流水、楊柳明月,字里行間流露出來的,是月夜下二十四橋氤氳的蒙蒙水氣,婉轉(zhuǎn)而又清新。 也許容若前生是自江南雨巷中翩然走來的少年公子,撐著傘,緩緩走過時光的流轉(zhuǎn)。 在某一天夜里,他剛剛結束了當天的編撰工作,月上中天,府里的其他人早已歇息了,他也吹滅了蠟燭,關上房門,向自己的寢室慢慢走去。 途中,經(jīng)過蜿蜒曲折的長廊,穿過小巧精致的別院,在扶疏的花木中穿梭而過,分花拂柳間,花木深處,一縷淡淡的、虛無縹緲的香氣就在夜色中緩緩地氤氳,一絲兒一絲兒地轉(zhuǎn)進容若鼻里。 那是不知何處飄來的一縷冷香,在這漆黑的深夜中仿佛是從夢境中飄散出來的一樣,帶著冷冷清清的味道。 那是誰的夢呢? 納蘭容若不由得停下了腳步!°y白色的月亮高高懸掛在夜空中,柔柔的月光灑了下來,給寂靜的院子鍍上了一層銀白色。院子里的花木在月光的照耀下,都像是籠了層銀紗一般。 青石板的地面還微微有些濕潤,那是不久前才下了一場小雨,潤潤的?諝庵心堑睦湎阋苍桨l(fā)顯得清新了,花木也更加青翠。 早晨就盛開了的桃花被雨水打掉了一些,還剩下一些在枝頭上,繼續(xù)顫巍巍地開放著,含羞帶怯,在清冷的夜色里帶來一絲兒嬌俏的意味。月亮高掛在樹梢之上,像一只嫵媚的眼,靜靜地看著春雨過后的滿樹桃花,滿庭落芳。 不知什么地方隱隱傳來箜篌的樂聲,若有若無,和著那股淡淡的冷香,浸著夜的冷清,在清新的空氣中慢慢地、宛轉(zhuǎn)地飄散著。 容若凝神聽著,細細分辨,卻聽不出來是哪里傳來的樂聲。 也許是哪家的女子,在思念著離家的丈夫吧? 那若有若無的箜篌聲里,或許寄托的,就是那癡情的女子苦苦等候的相思之情。 箜篌別后誰能鼓,腸斷天涯。 納蘭容若靜靜地聽了許久,也在院子里停留了很久。 那箜篌聲不知何時緩緩地消失了,夜重新寧靜下來。 容若這時才繼續(xù)往前緩步走去。 走向自己的寢室。 室內(nèi),侍女們早已掌了燈,靜候著公子回來。 窗邊的幾案上,一縷茶香幽幽地、婀娜地飄散,繞過幾案,從碧青色的窗紗間透了出去,與窗外的夜色融為一體。 有時候我想,納蘭容若十九歲那年因急病而不能參加殿試,對他來說,未嘗不是件幸運的事情。至少,他能有幾年的時間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編撰書籍,吟哦詩詞,而不是在官場中漸漸地消磨掉他天生的才華。 可是,這也只是后人的胡亂揣測罷了。 他當時到底是如何想的,如今誰又能說得清楚呢? 那年,容若不過十九歲。 十九歲,以現(xiàn)代人來說,大概還在教室里揮汗如雨,一門心思準備著各項考試的年紀;要不就是在玩著網(wǎng)游,聊著QQ,在網(wǎng)絡上消磨著青春。P1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