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四季履痕


作者:王其成     整理日期:2021-12-26 04:23:19


  穿過山門殿,進入天王殿。天王殿又稱彌勒殿,中間供奉彌勒佛,東西兩側(cè)分列四大天王(又稱四大金剛),彌勒佛的背面塑有韋陀像。韋陀拿杵的方向暗示寺廟的規(guī)格:如果韋陀杵扛在肩上,表示這個寺廟是大的寺廟,可以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費吃住三天;如果韋陀杵平端在手中,表示這個寺廟是中等規(guī)模寺廟,可以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費吃住一天;如果韋陀杵杵在地上,表示這個寺廟是小寺廟,不能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費吃住。彌勒,是梵文的音譯,意譯則為“慈氏”,藏語稱“強巴”,是“未來佛”,是釋迦牟尼的繼任者。其外形是按照一個名叫契此的和尚的形象塑造的。據(jù)《宋高僧傳》記載,契此是五代時期明州(今浙江寧波)人,他經(jīng)常手持錫杖,出入于市鎮(zhèn)鄉(xiāng)村,在江浙一帶行乞游化。因他身材矮胖,大腹便便,且總負一布袋,故被稱為“布袋和尚”。此殿常配一副對聯(lián):“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便笑,笑世間可笑之人!痹趶浝辗鸬淖笥,分列著四大天王,天王殿便以此而得名。四大天王又稱護世天王,我國也稱四大金剛。四大天王分別為:身著白衣的東方持國天王,手持無弦琵琶,意為“弦彈破苦”;身著青衣的南方增長天王,手持無鞘劍,意為劈開愛鎖情枷,斬盡妖魔;身著紅衣的西方廣目天王,右手繞無鱗龍,左手念珠,叫吞龍吐珠,意即如意吉祥;身著綠衣的北方多聞天王,右手持無骨傘,左手握銀鼠,意為苦海慈航。四大天王中,以北方多聞天王的名頭最響,有些傳說甚至于把他“漢化”為托塔天王李靖了。四天王手持的法器也均有含義:劍,鋒也,諧義“風(fēng)”;琵琶,暗指“調(diào)”;傘,隱喻“雨”;龍,有通的含義,巧關(guān)“順”。組合起來便是“風(fēng)調(diào)雨順”,寓意萬事如意、國泰民安。
  天王殿后面就是寺廟中最高大的建筑大雄寶殿了。大雄寶殿的建筑一般為重檐歇山式,看上去高大敞亮、雄偉壯觀,加上佛教建筑特定的顏色,更顯得金碧輝煌。此殿中供奉著佛祖釋迦牟尼,在古印度,佛教信徒尊稱釋迦牟尼為大雄,意為英勇無比、法力無邊,所以此殿稱大雄寶殿。佛祖的兩邊分別供奉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他們是佛祖釋迦牟尼的左右脅侍。文殊騎青獅,專司“智慧”,表“大智”;普賢騎白象,專司“理德”,表“大行”。有些寺廟中此處供奉著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又叫“接引佛”(因口念“阿彌陀佛”就接引你去西方極樂世界而得名)。他兩邊的左右脅侍是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他們合稱“阿彌陀三尊”,或“西方三圣”。大雄寶殿的兩側(cè),通常塑有十八羅漢像。羅漢,是阿羅漢(脫生死,不再生死輪回)的簡稱。在大雄寶殿的后面,按佛教供奉常規(guī),為海島觀音群塑,集中表現(xiàn)佛教故事。如最常見的“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供奉的就是觀世音菩薩。
  在一些大型的寺廟里,大雄寶殿之后還建有一座本寺主供菩薩殿。譬如五臺山是文殊菩薩道場,普陀山是觀音菩薩道場,九華山是地藏菩薩道場,峨眉山是普賢菩薩道場。白馬寺是毗盧殿,供奉一尊毗盧遮那佛像,左立文殊,右立普賢,這一佛兩菩薩,在佛教中合稱“華嚴三圣”。外兩側(cè)有兩座配殿,即攝摩騰與竺法蘭配殿,分置二高僧泥塑像,以示紀念。
  一般情況,游客到此就該是終點了;但實際上,后面還有兩處非常重要的處所,即法堂和藏經(jīng)樓。
  P6-7
  小時候身體素質(zhì)極差,幾乎不參加什么運動,只做個安安靜靜的美男子。中學(xué)時代,大家課余時間大都是在球場上度過的,而我整天貓在教室里,也未見學(xué)習(xí)成績比別人好。上大學(xué)時體育課都不跟同學(xué)一起上,而是被打入另冊,編進保健班,打打太極拳、練練羽毛球。體育考試引體向上要做6個才能過關(guān),我1個也引不上去,體育老師只好拿女生的項目仰臥起坐來考我。參加工作時我1.74米的個頭,體重才110斤,瘦得肋骨一根一根的,夏天從來羞于赤膊。
  連我自己都難以置信,現(xiàn)在的我與過去判若兩人,竟然被朋友和同事稱為運動達人。我徒步、登山、騎行、游泳、打球,一天不運動就像那一天白過了似的。我是人到中年以后才幡然悔悟的,身體先天底子就薄,后天再不彌補,老來拖累孩子,自己幸福指數(shù)也低。選擇一項自己感興趣的運動方式很重要,不然為運動而運動,枯燥無味,也很難堅持。我偏愛美景,先從本地公園逛起,一有空就去公園轉(zhuǎn)悠,大小公園都逛了無數(shù)遍,乃至于公園的每一條路、每一棵樹、每一株草都像老朋友似的,見面頷首致意。漸漸地不再滿足于自己待膩的地方,由近及遠地抽時間去走走別人待膩的地方,這就是旅行了。旅行是對身心的雙重鍛煉,越是那種心在天堂、身在地獄的目的地,越能磨煉意志、歷練身體。再后來,傳統(tǒng)的旅行已不能滿足身心的需要,這時從國外先吹到大城市,又從大城市吹到小城市的戶外運動之風(fēng),把我的心吹動了。
  我的戶外首秀是2010年8月參加福州戶外組織的東甲島露營,唐山人氏凡哥牽的線,福州老煩領(lǐng)的頭。戶外人自稱“驢友”,馱著重裝,低頭疾行,有點驢的精神。彼此之間只知網(wǎng)名,真實身份一律掩蓋。其實這不是偽裝,在這個半虛擬的世界里,沒有了真實身份的種種顧慮,展示的才是真正的自我,完全放松身心,盡情灑脫。2012年本地有了戶外組織,我的戶外生涯才風(fēng)生水起,有模有樣。晚徒,夜騎,周末小長途,蒙山十險,皖南山水,南武功北太行,川西北,西藏新疆,登山攀巖,溯溪瀑降,曾經(jīng)柔弱的小身板漸漸走出了一點強壯。
  每次出行回來,我喜歡用文字記錄行程,描繪風(fēng)景,書寫心情,幾年下來不覺已有十余萬字。任由這些文字死在電腦里,多少有點可惜。不如配點圖片,結(jié)個集子,對自己是個總結(jié),為別人也能提供出行參考。這些用心撰寫的文字,同樣用心來閱讀,還是能夠得到一點美的享受的。
  記憶會被時光淡化,照片會因歲月褪色,唯有文字能夠長期保存,不霉不餿不變質(zhì)。
  王其成
  2016年9月8日于江蘇省宿遷中學(xué)





上一本:喬小姐我是你的沈先生 下一本:剃刀的旅行哲學(xué)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四季履痕的作者是王其成,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