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隱堂叢稿


作者:陳巨鎖     整理日期:2021-12-26 04:18:46


  故鄉(xiāng)原平市屯瓦村,坐落在云中山麓,永興河畔,東去原平四十里。山村四山環(huán)抱,一水中流,林木挺秀,人杰地靈。村分南北,俗稱河南(南屯瓦)、河北(北屯瓦)。河北以烽火壚為中心。烽火壚者,古之烽火臺也,高踞大梁之上,天長日久,風削雨蝕,人畜踐踏,漸次低下。我之少年所見,已成一土丘矣。然其工用,仍不可小覷,凡村中發(fā)號施令之事,必由執(zhí)事者立于烽火壚頭,早年是先篩鑼(敲鑼),后喊話,后來是用喇叭喊話,通知村民開會、交糧、修路、支差……大凡涉及村民的公共活動,都在這烽火壚頭傳達或宣布。特別是在那日軍侵華的年代,這里更擔負著報警的任務,每有緊急情況,壚頭便會有急促的打鑼聲,村民聞聲而走,避人山中,霎時間,山村便會成為一座沒有人煙的空村。烽火臺消失了,烽火壚卻似乎還延續(xù)著歷史的使命,擔當著烽火臺應有的作用。
  北屯瓦村圍繞著烽火壚,房舍毗連起伏,道路轉(zhuǎn)折高下。吾家在正街的樓門巷,東邊有當鋪巷,西邊有油房巷,此三巷皆為盡頭巷。正街東盡頭有戲臺院,轉(zhuǎn)北而去是東巷廊,至東五道廟,轉(zhuǎn)東向而出村口,有東河。戲臺院南去有大道,過永興河,便是南屯瓦。正街至西五道廟前,北去為西巷廊。沿西巷廊前去,有碾房,碾房前路分東西,西北去,可上二梁、大梁,并轉(zhuǎn)至烽火壚頭。東去一馬鞍形的山梁,直通東巷廊。西五道廟西去為張家院,再西去為文殊寺和北屯瓦村小學。
  這文殊寺可算是屯瓦村的一處古跡了,寺院有正殿三間,內(nèi)供三世佛、四菩薩、二弟子、二力士。佛壇肅穆,法相莊嚴。南樓三間,為山門,建筑古樸,氣度超然。登樓南望,寺前平疇碧野,綠樹煙村,永興河,清流漱石,浪花飛濺。南屯瓦古堡雄踞山頭,老松蔽地,蒼鷹盤空。山門左右,為鐘鼓樓,值有進香者,則鐘聲鏜鏜,山鳴谷應。寺院東為禪堂,西為伽藍殿,地藏殿,龍王殿。殿之廊下,古碑比列,多為明清鐫刻。據(jù)碑記,文殊寺始建于唐,而大殿寺額為“成化七年”所立,有明代重修碑記多通。寺院青磚墁地,刺梅數(shù)叢,春夏之交,花光灼灼,香氣襲人。山寺門前,古松數(shù)株,老干撐空,龍鱗斑駁,立于松下,松濤瑟瑟,如泣如訴。松圍數(shù)尺,二人方可合抱,其樹齡,當在千年以上,正唐時舊物也。寺有老善友管護,夫婦二人,無子女,皆垂垂老矣。然撞鐘禮佛,尚有力氣。寺東為小學,是我少年時讀書處,校院有紫荊一株,亦上百年老樹,曲干盤枝,頗有姿態(tài),每年春天,花如云霓,香溢校園。值師外出,少年學子,嬉戲樹下,或有爬于樹上者,呼三喝四,其樂無窮。
  寺之西為寺溝。溝前,有沙地坡坪,難為禾稼,淺草碎石,野花綴文,每夏雨連陰,數(shù)日天霽,淺草碎石上,則生地皮菜,攜小鏟,提荊籃,蹲爬是處,忙于掇拾,或有比我等先到老媼者,跪于地上,細心撿剝,還不時告誡我們,不要忙于搶奪,以免糟踐天賜山珍。
  復西去里許,至“石門溝口”,溝口兩山對峙,天成石門。雨后,山洪自溝口外溢,轟轟然,聲威甚壯。山之麓,渠之畔,有石青黑,狀似青蛙,叫“蛤蟆石”,其地名“蛤蟆石灣”,灣前有水磨一盤,立輪打臥輪,臥輪連磨盤,為民磨面,晝夜旋轉(zhuǎn)。磨主孫銀臺,腰纏繩索,操勞一世,累得不能立起行走,躬身九十度,踽踽而前,已是八十多歲的老人了,尚不肯在家休息,時常往水磨房檢修故障。
  繞過水磨,沿永興河西北而去,距屯瓦村五里,為王家莊(今王家營)。半路有“大仙廟”,僅一間之小廟,然門頭、窗欞間所懸紅布多多,上書“靈應” “有求必應”等字樣,背柴者,馱炭者,多于此處歇歇腳,乘乘涼,看看廟,喝口山泉水,提提精神,然后上路。
  王家莊,俗稱“莊子上”,是僅有200多口人的小山村,清末曾出過一位舉人,叫王耀武,他的兩位孫子曾是我完小時的同班同學,他們沒有享受過祖上留下來的榮華富貴,卻背了一個家庭出身為地富子弟的沉重包袱,被壓迫得半生緩不過氣來。這山莊,也曾是虎豹出沒的地方,有民諺日:“莊子上,老大(大音作代,老大為老虎的俗稱)趴在窗子上!贝逯酗曫B(yǎng)牛羊多多,早年間卻常遭野獸的襲劫。
  由王家莊西北去五里,是荊芥村,有我的外祖家。村居半山之上,爬上“東圍坡”,有黑色巨石巍然而臥,石之側(cè)一古松老干虬枝,西風中,松動山吼,?执说貢欣匣⒊鰶],童年的我,誤以為這里便是那武松打虎的景陽岡。這里有東西“圍坡”的名目,想必也曾發(fā)生過圍獵的故事。過“觀音閣”,走不遠,便是我的外家,門之西側(cè)有老爺廟(關(guān)帝廟),內(nèi)塑紅臉綠袍的關(guān)圣人,長須飄灑,雙目炯炯,作“讀春秋”狀。廟踞高臺之上,有喬松護持,直干干云,氣勢凜然,我與同年仿歲的姨姐、表兄,常于松下剝松香松子、挖昆蟲,興致還不小呢。
  此山村,在日軍侵華時期,曾遭燒殺,我外祖家的兩進院落,競皆化為灰燼。外祖父的一位叔伯兄弟,是個讀書人,有點書生氣,競遭鬼子殺害。一個寧靜的山莊,一日之間,幾成地獄。在我記憶中,破瓦頹墻殘垣斷壁中,是由梁柱而化成的木炭,孤兒寡母,是被慘遭殺害而遺留的破碎家庭。風景如畫的荊芥村,也曾為我留下過如此慘絕的印象。P1-4





上一本:獄中生活簡記南冠紀事 下一本:廣院愛情故事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隱堂叢稿的作者是陳巨鎖,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