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手 握手是各式禮儀中最普通、最頻繁的一種。在人類還處于刀耕火種的石器時代就有了“握手禮”。狩獵和戰(zhàn)爭使我們的祖先隨時隨地會遭受危險,因此,陌生人相遇時常伸出雙手,手心朝前,或讓對方摸摸掌心,表明未攜帶石頭、小刀、棍棒之類的武器。這是一種友好的表示,沿襲至今,演變?yōu)橐娒娉6Y。 還有一種說法是,握手的原型是拉手。在古羅馬,拉手是相互守約的表征,這一首要功能足足持續(xù)了兩百多年,之后才逐漸出現(xiàn)了握手這一表示親善的大動作。 人際交往,見面和辭行時習慣相互握手。握手是人們交往中最常見的一種禮節(jié)。而外交握手既是一種禮節(jié),也是一門藝術(shù),具有政治涵義。我國實行握手禮節(jié)差不多也有一百多年的歷史。辛亥革命后,由于孫中山先生大力提倡,握手禮很快流行起來。 東方盛行握手禮,而歐美熟人相見時,擁抱或接吻是家常便飯,他們的握手僅限于新相識之間或較正規(guī)的場合。握手時必出右手,這在信奉伊斯蘭教的國度內(nèi)更是如此。若伸左手,便是一個明明白白的侮辱信號(如同拒絕握手,而非僅僅是一種疏忽)。 當然,左手并非老是閑著,握右手時用左手托著對方右手或右胳膊的前端下側(cè)常被視作一種格外親熱或敬重的姿態(tài)。在西方國家也被稱之為“政治家的握手”。再升溫一點,雙方會情不自禁地四手緊握。西方的政治家,如美國總統(tǒng)小布什在握手時,常常用左手拍拍對方的肩部或肩部與腰部之間的部位,以示親熱。媒體頗有微詞,說這是人類未徹底進化的遺跡,因為猿類和猴類經(jīng);ハ嗯拇蚣绮渴竞谩 有些不諳社交禮儀的人與他人握手時漫不經(jīng)心地伸出幾個手指一捏了之。這近似于蔑視或輕視對方,同時也不言而喻地暴露自己是個“禮盲”。 誰先伸出手,也很有講究,同時伸出,意味著更對等一些;一方早早伸出手掌,表示尊重或期待已久等意思。主人_般站在原地不動,客人通常走上前去握手。握手時眼睛要集中看著對方,千萬不能一邊握手,一邊看著其他方向,這是很不禮貌的舉止。 當然,故意不握手,或不握對方已伸出的手,這在外交場合也時有所見。美國前國務(wù)卿基辛格在《白宮歲月》一書中寫道:“這歷史性的一刻,到達北京,事先也經(jīng)過周詳策劃。尼克松決定,當電視拍攝他首次和周恩來總理相會,鏡頭中除他之外,應(yīng)該沒有別的美國人員。尼克松已看過我在7月間訪華后所呈交的報告,知道在1954年國務(wù)卿杜勒斯曾拒絕和周恩來握手,周對這件無禮之事頗為耿耿于懷。總統(tǒng)決定,當他來糾正這件怠慢舉動的錯誤時,不能讓其他美國人員在電視鏡頭中出現(xiàn)而分散觀眾的注意。羅杰斯和我要留在飛機上,直至握手告成。海德曼做事萬無一失!蹦峥怂梢苍诨貞涗浿袑懙溃骸爱斘易咄晏菁墪r,決心伸出我的手,一邊向他走去。當我們的手相握時,一個時代結(jié)束了,另一個時代開始了!彼寫道:“我作為美國總統(tǒng)于1972年2月訪華時,毛澤東主席于我抵京后的當天下午接見了我。接見時,他(指毛主席)伸出手來,我也伸出手去,他握住我的手約一分鐘之久。這次外交握手顯得非同尋常,重至‘一握千鈞’! 2016年8月中日釣魚島風波突然升級。日本5天23次抗議并未阻止中國海警船繼續(xù)在釣魚島海域巡航。(P128-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