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有夢真好


作者:沈忠干     整理日期:2021-12-26 03:56:10


  外婆家的百草園
  小的時候,我常去外婆家做客。在外婆家,最好玩的去處要算百草園了。百草園讓我度過了童年和少年的許多時光,在我童蒙的腦海里留下了酸甜苦辣的記憶。
  百草園里其實生長著的是滿園荒草,但對于好動貪玩的孩子來說,這里便是我們的天堂了。圍著院子的泥墻根下便有許多花草讓我們流連忘返。記得有一種花,長長的莖,莖的頂端分出的三片卵形葉子中頂著一顆紅艷艷的球形果實,這果實似楊梅而小,可愛極了。我一時沖動,便要上前去摘,大人看見趕忙阻止道:“這是蛇苞,這種果實雖然好看,但容易招來蛇咬!蔽疑斐鋈サ氖诌B忙縮了回來,從此對它敬而遠之了。長大后我從植物書上才了解到,所謂的“蛇苞”學(xué)名叫“蛇莓”。這種草,莖葉可用來治療瘡、蛇咬的傷口。顯然小時候聽大人說的話有些是不足為信的。百草園里的花草吸引著我們,不要說蝴蝶花,遠看似蝴蝶“!痹诓萸o上可以以假亂真,挺有意思;也不要說蒲公英,那頂著降落傘似的種子會隨風(fēng)在空中飄飄揚揚,只要小嘴巴對著花枝一吹,傘形羽狀種子就立刻離開花枝飛了出去,會引起孩子們濃濃的興趣,不過能長久吸引我們玩兒的應(yīng)是打架草了。打架草的學(xué)名不知怎樣稱謂,只是知道它有長長的莖,莖的一端頂著二、三片圓形葉片,撕去莖上的外皮,留下細細的纖維,這纖維柔軟如線(葉片仍掛在纖維上)。玩的時候小孩一人一支,對著互相將纖維牽引纏繞,再輕輕用力一拉,誰的斷了就算輸了。斷了再從草叢中拔出一支重做,再行交戰(zhàn),如此反復(fù),大家玩興不減。
  然而,在百草園里我也有吃苦頭的事發(fā)生。有一次,我去采摘一支黃燦燦的花,卻被停在花上的蜜蜂狠狠地蜇了一下,由于毒針留在了我的小手指頭上,小手指頭立刻紅腫成一個小包,痛得我直哭。媽媽聞聲趕了過來,很是心痛,握著我的手指不停地吹,好像這樣就可以減輕我的疼痛似的。這次事件讓我得出的一個教訓(xùn)就是:遇事不可莽撞,對人有害的東西不可輕易接近。
  要說小孩生性喜玩、會玩,一點不假。記得和我同歲稍大幾個月的表姐來到我家做客,我們在百草園里的玩法又有了新的花樣。我們用殘磚斷瓦壘起灶、當(dāng)作碗,用野草野花做成“菜肴”,用泥沙做成“米飯”,這就是我們通常稱作的“過家家”,兒時在我們家鄉(xiāng)則是“擺鍋鍋灶”或叫“做飯飯”。這樣的玩法還不過癮,我們又會從家里偷來一些米,用殘破了的玩具鐵皮蓋子做鍋,用磚頭壘起灶,灶坑里塞入破紙片干樹葉,然后點燃火,“鍋”里的米放上水,再將“鍋”擺到生了火的灶上,把生米煮成熟飯。這不干不凈、半生不熟的飯,我們姐弟倆還吃得津津有味呢!這個玩厭了,我們又將打死的蒼蠅或蚱蜢埋在土里,豎起墳堆,并立上墓碑,為昆蟲舉行殯葬儀式。
  外婆家的百草園不僅給了我童年的快樂,也還給我留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那個饑餓貧困歲月的記憶。
  1947年我已是七歲的人了,我父親和二叔合伙在姚衙前開面館店也有兩年了。這時我母親產(chǎn)后留下的病癥沒及時醫(yī)治漸漸拖成重病,結(jié)果不治身亡,父親給母親治病和喪葬之費,欠下別人一大筆債。為了能多賺些錢還債,父親離店去幫人做廚,留下的面店給了二叔頂著,并把我托給二母照應(yīng)。到了1948年初,二叔一個人也撐不下去了,面店倒閉后也到一家酒樓打工去了。二叔與父親一樣沒有自己的房子,只好借了外婆老屋的一間房住了下來。我隨二母也一起跟了過來。這樣,我與外婆家的百草園又能朝夕相處了,不過此時的境況與童稚時是大不一樣了。父親每月賺的工錢除自己吃用,基本都是用去還債,二叔二母加上他們的一雙兒女,還有我,其經(jīng)濟負擔(dān)全靠二叔一人的工錢度日。又加上當(dāng)時國民黨統(tǒng)治下通貨膨脹、物價飛漲,可以說我們的生活是十分貧困的了。
  我在二叔家的二三年中,是靠在百草園里挖野菜共度時艱的?梢哉f,百草園里的野菜我們差不多都吃過,如春天里田螺菜在園子里到處都是,很容易摘到。這種野菜嫩嫩的莖葉,與菜畦里長出來的蔬菜一樣好吃。田螺菜吃沒了,我們又轉(zhuǎn)而挖馬齒莧。比起田螺菜,這種野菜味道要差些。薺菜味道也不錯,可惜園里生長較少。二母聽人說芭蕉的根也可以吃,恰好園里有幾棵,挖來煮熟吃過一次,卻難以下咽。魚腥草、車前草專以入藥之用,做菜吃是不行的。當(dāng)時我們有點像神農(nóng)氏再世,差不多什么草都嘗過。這些野菜不僅當(dāng)菜吃,也當(dāng)糧食用。為了不餓肚子,可以說能吃的東西都想方設(shè)法弄來吃,管不了那么多了。
  論好吃,長在青磚、石板上的地衣(俗稱“地皮菜”)算得上一個。不過百草園內(nèi)不太容易找到,有時大人會帶我們到不遠處的西門城墻上去撿拾。潮濕暖和的季節(jié),城磚上長出的地皮菜比較多。地皮菜洗凈后,放上足夠的油,加上辣子,炒出來是一份上等佳肴呢!外婆家有幾棵桃樹,樹皮破裂處常常有桃油滲出,有時把這些凝固了的桃油摘下,在水里浸泡之后,多加佐料,炒出來也是一道好菜。
  百草園既給我童年和少年許多快樂,也幫我們家度過饑荒的年月,長大后我怎能忘記它呢?
  說起外婆家的百草園,還有兩件事要說一說。P2-4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xué)海無涯苦作舟”,古人寫的這副對子是給刻苦勤學(xué)人的最好嘉獎,也是給年輕的莘莘學(xué)子最好的勉勵。
  我的漫漫人生雖然談不上什么建樹,但在書山上攀登、在學(xué)海中擊水,卻是一直不停的。我在這本散文隨筆式的書中寫的《我的連環(huán)畫情結(jié)》,內(nèi)容反映的是我少年時就喜歡書、愛讀書的情形。我有幸從小學(xué)到中學(xué)再到大學(xué),一路讀過來,可以說像我這樣的家境是很不容易的。學(xué)校教育對我的成長是不能否定的,但僅僅靠學(xué)校的培養(yǎng)還是不夠的,還應(yīng)學(xué)習(xí)社會、學(xué)習(xí)課本以外的書籍。
  我喜歡讀書,有一件事至今還記得:讀初中時,放暑假了,我手頭有一本好書讓我讀得津津有味,坐在院子里從早上讀到中午,仍孜孜不倦,以至引起從田里出工回來的鄰人們的注意,他們議論道:“某某真愛讀書,幾個小時在這里坐著都沒動一下呢!
  我是一個好靜不好動的人,那個時代也確實沒有更多的娛樂活動吸引我,讀書便成了我的癖好。無論是星期日,還是寒暑假,很多時間是消磨在圖書館里。我在中學(xué)讀了很多課外書。那個時代,圖書館的藏書可以說都是正兒八經(jīng)的。在初中時我讀過《高玉寶》《把一切獻給黨》,后來又陸陸續(xù)續(xù)讀到《青春之歌》《林海雪原》《紅巖》等進步書籍。這些書對我熱愛中國共產(chǎn)黨有過很正面的教育作用。那個時代從蘇聯(lián)翻譯過來的書很多,如高爾基的《我的大學(xué)》《在人間》《母親》,還有法捷耶夫的《青年近衛(wèi)軍》、《毀滅》(魯迅譯)等等,讀了這類書讓我有了革命的激情。其他國家的書能借到的就比較少了,不過還有一本書老師推薦給我們看過,書名叫《牛虻》,革命性也很強。我們那個時代走過來的人,一般都很正統(tǒng),可能與文化教育和出版書的影響不無關(guān)系吧。參加工作之后,業(yè)余生活我喜歡書、愛讀書,而且選擇的書也是正兒八經(jīng)的居多。
  讀和寫應(yīng)當(dāng)是相輔相成的。我讀的雖多,但相對來說卻沒有成為一名“寫手”,除因為教學(xué)工作的需要,我常常在上寫作課時跟學(xué)生一道寫些“下水文章”,也會給報紙雜志寫些散文隨筆,但卻沒有正兒八經(jīng)寫過什么書。如今退休了,要出這樣一本書,卻還是給自己出了一道難題。
  就本書的內(nèi)容來說,此書雖不能稱作朝花夕拾,但可比作明日黃花。有許多事情,因為是親身經(jīng)歷又印象深刻,即使到老也不會忘記,我兒時記憶的一些篇章便是這樣寫成的。對決定個人命運、對自己感情發(fā)生過巨大沖擊的往事耿耿于懷,因此書中這樣的文章也能寫得有情有致、有血有肉。不僅如此,讓我感到欣慰的是,幾十年來,我留下的大量日記對我寫這本書的幫助,是功不可沒的。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翻翻過去的日記,有些日記紙頁發(fā)黃了變脆了,但當(dāng)年記錄下的那些事,今天的感受就如通過長長的時間隧道,又回到了那個時代,感受到那種特殊的氣氛,讓我勾起或喜或悲的感情。
  這雖是一本小書,但如今寫完了它卻感到很不輕松。這本書既要寫出個人欣逢盛世的喜悅之情,又要反映過去時期不堪回首的那些往事,還有對其他許多人,包括同學(xué)、朋友、師長幸與不幸的感悟,即使是寫家人和親戚悲歡離合的故事,都有力不從心的感覺。不過,我們記住過去,是為了展望未來,我覺得自己有這個責(zé)任,這就是我寫這本書想要達到的目的。
  近來有些人認為,現(xiàn)在是快讀時代,如何讓紙質(zhì)工具跟上時代的步伐,在書中多配些相關(guān)的圖片,是其中一種手段。是的,如果說文字是個人的記憶,有了老照片,就成了時代的共同記憶了。本書選擇了一些這樣的照片,也是出于這樣一種考慮吧!
  沈忠干
  2017年6月6日





上一本:風(fēng)雨兼程四十年--我的翻譯人生 下一本:可以起飛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有夢真好的作者是沈忠干,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