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克家是中國現(xiàn)代著名詩人。執(zhí)著于現(xiàn)實,取材于現(xiàn)實,是臧克家早期抒情詩最顯著的特點,具有嚴謹、質樸、含蓄、凝練的風格。臧克家是拿詩當作生命的唯一“抓手”的“苦吟”詩人。本書收錄他的代表作品,包括詩歌55篇,散文6篇,雜文3篇,詩論4篇。 臧克家(1905——2004)是中國現(xiàn)代著名詩人。生于1905年10月8日。山東諸城人。18歲以前一直生活在農村。1923年人濟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學習,期間比較廣泛地接觸了新思潮、新文藝,啟迪了他追求光明理想的愿望,也加深了他對軍閥黑暗統(tǒng)治的不滿。為了追尋光明,1927年初,臧克家考入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武漢分校,曾參加討伐反動軍閥夏斗寅的戰(zhàn)役。大革命失敗后,逃亡東北。1929年入國立青島大學補習班。1930年考入國立青島大學中文系,受教于聞一多先生。1933年還是大學三年級學生的臧克家,在聞一多、王統(tǒng)照等人的資助下,第一本詩集《烙印》自印出版了,并立即得到茅盾、老舍、韓侍桁等的熱情肯定和贊揚,國內有影響的報刊發(fā)表了近十篇評介文字,詩人被譽為1933年“文壇上的新人”。其中《老馬》一詩,以軛下生活的老馬作象征,概括了舊中國農民身負重荷的苦難與希望。1934年、1936年,臧克家又相繼出版了兩本短詩集《罪惡的黑手》和《運河》以及長詩《自己的寫照》。這三本短詩集,集中代表了臧克家抒情詩的成就和特色,奠定了他在中國現(xiàn)代詩歌史上的重要地位。 執(zhí)著于現(xiàn)實,取材于現(xiàn)實,是臧克家早期抒情詩最顯著的特點,具有嚴謹、質樸、含蓄、凝練的風格。聞一多在《烙印·序》中說:“拿孟郊來比克家,再適當不過了!边@不僅指臧克家詩中多寫窮愁和悲苦,也不僅指兩位詩人的生活態(tài)度都是“沉著而有鋒棱”,更重要的是指他們認真的寫作態(tài)度非常相似。臧克家是拿詩當作生命的唯一“抓手”的“苦吟”詩人。他早期的抒情詩,大多是經過長時期的孕育,嘔心瀝血般的洗練,用生命凝成的,所以經得住時間的篩選,保持著藝術生命力。朱自清在評述“五四”以來的新詩時說,“初期新詩人大約對于勞苦的人現(xiàn)實生活知道的太少,只憑著信仰的理論或主義發(fā)揮,所以不免是概念的,空架子,沒力量”,而到了臧克家,中國“才有了有血有肉的以農村為題材的詩”。 “七七”事變后,臧克家輾轉到了抗戰(zhàn)前線,在前方度過了5年的艱苦生活;1938年參加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xié)會,先后出版了《從軍行》、《泥淖集》、《淮上吟》等詩集。這時期的詩有著強烈的愛國激情,為中國新詩園地增添了新的香氣和色彩。1942年秋到重慶,參加“文協(xié)”的活動,出版了詩集《古樹的花朵》、《泥土的歌》和散文集《我的詩生活》等。 抗戰(zhàn)勝利后,到上海主編《文訊》月刊和《創(chuàng)造詩叢》,出版了政治諷刺詩集《寶貝兒》、《生命的零度》。這些諷刺詩的基調是憤激和冷峭。對社會種種黑暗丑惡現(xiàn)象,他所發(fā)出的既不是輕淺的喟嘆,俏皮的譏諷,也不是低悒的哀怨,不滿的牢騷;而是強烈的仇恨,嚴峻的抗議,尖銳的指控。這聲音蘊含著時代的憤懣,包容著正義的輕蔑,宣泄著人民的心聲。1948年底,由于國民黨政府的壓力,逃亡香港。 1949年3月,詩人在黨組織安排下,從香港來到北平,7月參加第一次文代會。以后歷任華北大學文藝學院研究員、人民出版社編審、中國作協(xié)書記處書記、《詩刊》主編等職。創(chuàng)作了大量歌頌黨、歌頌領袖、謳歌社會主義的新生活和新事物的詩篇。出版了《臧克家詩選》、《歡呼集》和論文集《學詩斷想》、《毛澤東詩詞講解》(與周振甫合著)等。晚年主要從事散文和舊體詩詞的創(chuàng)作,除兩次增訂了《臧克家詩選》外,還出版了散文集《懷人集》、回憶錄《詩與生活》、《臧克家舊體詩稿》、《臧克家古典詩文欣賞集》、《臧克家文集》(6卷)、《臧克家全集》(12卷)等。 建國后,曾被選為第二、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五、六、七、八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六、七屆為常委),第三、四屆全國文聯(lián)委員,第六、七屆全國文聯(lián)榮譽委員,第一、二、三屆中國作協(xié)理事,第四屆中國作協(xié)顧問,第五、六屆中國作協(xié)名譽主席,《詩刊》顧問,中國詩歌學會會長,中國寫作學會會長、名譽會長,中國毛澤東詩詞研究會會長、名譽會長等職。 2004年2月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9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