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犁編著的《耕堂劫后十種(共10冊)》根據山東畫報出版社1998年9月版修訂,當年經孫犁先生過目。在經歷了家國和人生的傷痛后,孫犁的文字愈加老辣,情感愈加節(jié)制,境界愈加淡遠,體裁形式也豐富錯落,與前期所創(chuàng)“荷花淀派”作品有明顯不同,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強烈的風格特色在當代文學中獨樹一幟。 《耕堂劫后十種(共10冊)》內容介紹:“耕堂”是作者孫犁晚年自命的齋名!案媒俸笫N”由天津孫犁研究會秘書長劉宗武、出版人汪家明根據孫犁“文革”后寫作、出版的十本書編輯并擬名,是孫犁晚年創(chuàng)作中除部分書簡外的全部作品,共計一百三十余萬字。 1976年后,停筆二十年的孫犁又拿起筆來,開始了一個創(chuàng)作豐產期,預期“再寫出十本小書”。他實現(xiàn)了這個宏愿,十六年間,以單行本形式出版了《晚華集》、《秀露集》、《澹定集》、《尺澤集》、《遠道集》、《老荒集》、《陋巷集》、《無為集》、《如云集》、《曲終集》等十本集子,之后于1995年5月封筆。 《耕堂劫后十種(共10冊)》是散文作品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