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三十七年,乾隆皇帝弘歷下詔,開四庫全書館,次年敕修“四庫全書”。自唐宋以后,歷代王朝便形成了收集編纂典籍的傳統(tǒng),唐代有《藝文類聚》、《北堂書抄》,宋代有《太平御覺》,特別是明代永樂年間編纂的《永樂大典》,共二萬二千九百三十七卷,收入圖書七八千種,堪稱鴻篇巨制。清朝康熙、雍正年間,清王朝又編纂了《古今圖書集成》一萬卷。到了清乾隆年間,安徽學政朱筠以為《永樂大典》收錄圖書未為盡全,因此上書建議向民間廣泛征求佚書,同時,設立專門機構(gòu),對翰林院所藏《永樂大典》進行校輯。于是,乾隆皇帝下詔開設四庫全書館,委派紀昀等著名學者一百六十余人,開始編纂《四庫全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