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是一個學術思想異常活躍的時代,各種西方文藝思想被大量譯介進來,激發(fā)了中國文藝理論研究者的極大熱情。然而,在這看似熱鬧的“理論熱”、“方法熱”的背后,卻是學術的“浮夸”,缺乏扎實而沉潛的研究精神。我們今天重新審視昔日的研究成果,發(fā)現(xiàn)能經(jīng)得起歷史淘洗的東西實在少得可憐。程金城先生的《原型批判與重釋》一書可以說是個例外。程金城是新時期以來最早關注“神話——原型批評”理論的學者之一。早在八十年代中期,他就對“西方文藝理論”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積極地投身到這次空前的“思想熱、文化熱、理論熱”的洪流中。程金城是一位能夠沉下心來、鉆進去,不事張揚的學者。他沒有隨波逐流、人云亦云,而是廣泛閱讀文獻、在中國文學的大背景中思考西方文藝理論。他的想法很簡單,西方文藝理論被譯介過來,事實上就離開了原來的文學土壤。而這種理論要想在新的土壤中獲得生命,就必須適應“中國文學的現(xiàn)實”。源于此,程先生于1992年進入復旦大學攻讀文藝學專業(yè)博士學位就依然就博士論文的題目選定為《中國文學原型論》!对团信c重釋》和《中國文學原型論》“它們原是博士學位論文的兩個部分,但在答辯后,有專家建議將理論部分單獨分出,后經(jīng)重寫成書”①于1998年12月出版。該書出版之后就以其內容翔實、持論公允、論證嚴密和較強的獨創(chuàng)性等優(yōu)點被文學理論界所認可,其一版再版就是最好的說明。2008年6月,《原型批判與重釋》由甘肅讀者出版集團再版。此書在原版的基礎上,“批判”與“重釋”這一觀念得到進一步強化,充分體現(xiàn)了程先生思想的研究品格。他的論述,既有創(chuàng)新性,又符合原型演變的歷史。程先生極善甄別與梳理理論知識的譜系,使自己的理論系統(tǒng)化。難能可貴的是,他在此著中很好地融入了哲學的思辨,成為該著光輝的亮點。《原型批判與重釋》是程先生對中國文學理論發(fā)展的重要貢獻,也是西方文藝理論中國化的典范。 韓偉 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