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哈佛瑣記


作者:吳詠慧     整理日期:2016-12-29 14:14:05


  《哈佛瑣記》是筆者個人對哈佛求學時代一些瑣細的回憶。除最末一篇----〈重返哈佛〉----是描寫去年歲末重返哈佛的經(jīng)歷之外,其餘十四篇都是記載一九七七年至一九八三年之間的見聞。
  不可否認的,這些回憶都十分主觀,因此不免是片面的。讀者不難在字裡間發(fā)現(xiàn)筆者對哈佛的偏愛,這個偏愛實源於六年哈佛生活所產(chǎn)生的深摯情感,而不是可以用理性來推論的。
  每個人內(nèi)心深處都隱藏一個奧秘的精神泉源,不斷地支持他在現(xiàn)實世界裡過活,尤其在俗事紛擾之際,還能回到自己心靈的世界滋養(yǎng)休息,以便重新出發(fā)。
  哈佛的可貴之處,便是提供一個良好的氣氛,讓每個人嘗試去表達自己,發(fā)覺真實的自我。在哈佛,每人受到鼓勵用自己的想法去思考,用自己的感官去感覺,按照自己喜愛的方式去生活。除了個體層面的解放之外,哈佛還能夠承接西方智識的傳統(tǒng),使置身其他的人隨時可以與古人精神相往來。
  威廉?詹姆士 (William James)曾描述他心目中「真正的哈佛」,他說:我相信,就培植自主與孤獨的思想者的苗床而言。除了哈佛大學,無出其右者。哈佛的環(huán)境不祇允許,而且鼓勵人們從自己的特立獨行之中尋得快樂。相反的,倘若有天哈佛想把她的孩子塑模成單一固定的性格,這將是哈佛的末日。
  筆者毫無異議地贊成詹姆士的想法。
  的確,世界上還有不少大學的歷史比哈佛更悠久,還有不少大學的校園比哈佛更美麗,還有不少大學的精神比哈佛更貴族;但對筆者而言,只有哈佛才是心靈的故鄉(xiāng)。
  =================================
  三十年前,懷著前往“西方取經(jīng)”的宏愿,遠渡重洋,到哈佛進修。其時名師云集,諸如哲學的羅爾斯、心理學的科爾伯格、社會學的貝爾、思想史的史華慈,百家齊鳴,交織成一部波瀾壯闊的交響曲。身臨其境,聆聽人間知識的曲目,何其幸運。雖然隨著歲月的流逝,大師逐一隕落,哈佛也邁入一個“無大師的時代”。但這種自由、多元、獨立的學術(shù)精神,卻深植我心,且影響了日后自己治學的取向,而受用無窮。誠如詹姆斯所言,哈佛教育的最終目的,在于培養(yǎng)獨立自主的人格。因此,真正的哈佛人無需魂牽夢縈,而是勇往直前,開疆辟土,追尋美麗的新世界。 作者簡介
  吳詠慧,原名黃進興,1950年生于臺灣。美國哈佛大學歷史學博士,受業(yè)于史華慈、余英時兩位先生。曾任教于臺灣大學、臺灣“清華大學”與新加坡東亞哲學研究所。2008年榮任臺灣中研院院士。著有《歷史主義與歷史理論》、《優(yōu)入圣域》、《圣賢與圣徒——歷史與宗教論文集》、《后現(xiàn)代主義與史學研究》、《半世紀的奮斗》等。

目錄:
  哈佛校訓
  前言
  愛憎交加
  哲人之怒
  哲學祭酒
  但是先生
  學舍討論會
  哈佛的一天
  跛足的英雄
  哈佛的兩位莎士比亞
  沒有愛的《愛情的故事》
  資本主義訓練營
  遺憾三部曲
  遺失的十個部落
  “美麗踏實”
  心靈的探索者
  重返哈佛
  后記
  附錄
  古典的回顧
  韋伯的《中國之宗教》
  哈佛法學教育二三事





上一本:與陳丹青交談 下一本:巴黎,藝術(shù)至上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哈佛瑣記的作者是吳詠慧,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