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致力于探討當代中國的現(xiàn)實問題,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提出對過去30年來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理解、分析相關解釋及中國的增長對其他經濟體的啟示;第二部分歸納導致中國經濟成功的“中國模式”,并總結和批判其存在的問題;第三部分討論平等與社會公正,提出當代中國問題的復雜性及意識形態(tài)在其中所發(fā)揮的影響;第四部分著眼于農村建設,關注農村的治理問題,提出對解決當前“三農”問題的個人見解。 本書主題宏大,文筆生動,充分展現(xiàn)了作者對于中國的改革及其成功和問題。的深入剖析,顯示了一名知識分子嚴肅的學術思考和公共表達。任何關注中國社會現(xiàn)實問題的人,都可以在本書中找到靈感與共鳴。
作者簡介: 教授,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經濟學季刊》主編(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辦),天則經濟研究所特邀研究員及西安外語學院豐佳管理學院特聘教授,留美經濟學會(1998-1999年度理事),美國經濟學會,國際新制度經濟學會,歐美同學會的會員。姚洋教授的研究領域為農村發(fā)展、農村勞動力市場和制度變遷。其主要中文著作有《制度與效率—與諾斯對話》、《自由、公正和制度變遷》、《村莊內外》(合著),英文著作有China’s Private enterprise(合著);主要譯著有《博弈論》、《博弈與信息》、《民主制度的經濟理論》(合譯)。姚洋教授近期所獲榮譽有:美中學術交流委員會赴美交流獎學金(2000),北京大學第七屆文科優(yōu)秀論文二等獎(2000),世界銀行Robert McNamara研究獎學金(2000-2001),北京大學2001年度崗松獎教金(2001),北京大學第八屆文科優(yōu)秀著作二等獎(2002),霍英東青年教師研究獎學金(2000-2002),北京市2001-05年度“跨世紀百人工程”。
目錄: 一、解釋中國經濟的成功 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由來 泛利性政府——東亞模式的一個貢獻 地方性創(chuàng)新和泛利性執(zhí)政黨的成功結合——對改革開放以來制度變遷和經濟增長的一個解釋 體制的社會主義和道義的社會主義 中國道路的世界意義 二、中國模式批判 北京共識的終結 制度供給失衡和中國財政分權的后果 意識形態(tài)的終結? 調整經濟結構,重啟改革議程 民主與法治 一條中國式的民主化道路? 三、平等與社會公正 當代中國問題的復雜性 論能力指向的平等 意識形態(tài)與國家的角色 論和諧發(fā)展 四、建設和諧的農村 城鄉(xiāng)差距,差在哪里? 小農體系和中國長期經濟發(fā)展 “三農”問題的出路 村民選舉和社會主義新農村 效率,抑或政治需要?——評《農村土地承包法》 國家與鄉(xiāng)村社會的重建——中國農村發(fā)展觀的兩大范式轉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