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第三只眼識臺灣


作者:葉永烈     整理日期:2016-12-31 12:47:02


  《第三只眼識臺灣》是一部反映臺灣方方面面的紀實文學——讓你真切透徹地認識臺灣!《第三只眼識臺灣》作者以充滿細節(jié)與花絮的筆調(diào),以敏銳的目光與全面的視角,抓住臺灣的特點、熱點、焦點,抓住大陸讀者最感興趣的問題,以作者一貫的“用事實說話”的風格,深入剖析了臺灣的政治,經(jīng)濟,歷史,人文,風土人情,旅游資源等各個方面,為讀者展現(xiàn)了一個五彩斑斕的臺灣……
  面對錯綜復雜的兩岸關系,語言文字的力量或許是微弱的,但歷史大變遷中那些瑣碎的凡人俗事、細微末節(jié)往往是最真實的,細細體味他們一路走來的蹣跚與心酸、榮耀與自豪,方能感受到歷史有著怎樣的真實和過往。謹以此書獻給每一位關心臺海時事的讀者。

作者簡介:
  葉永烈,上海作家協(xié)會專業(yè)作家,一級作家,教授 。1940年生於浙江溫州。1963年畢業(yè)於北京大學。11歲起發(fā)表詩作,19歲寫出第一本書,20歲時成為《十萬個為什么》主要作者,21歲寫出《小靈通漫游未來》。
  主要新著為150萬字的“紅色三部曲”──《紅色的起點》、《歷史選擇了毛澤東》、《毛澤東與蔣介石》,展現(xiàn)了從中國共產(chǎn)黨誕生到新中國誕生的紅色歷程;《反右派始末》全方位、多角度反映了1957年“反右派運動”的全過程;180萬字的長卷《“四人幫”興亡》以及《陳伯達傳》、《王力風波始末》,是中國十年“文革”的真實寫照!多囆∑礁淖冎袊肥顷P于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全景式紀實長篇!妒軅拿绹肥顷P于美國911事件這一改變世界歷史進程重大事件的詳細記錄。此外,還有《用事實說話》、《出沒風波里》、《歷史在這里沉思》、《陳云之路》、《中共中央一支筆──胡喬木》、《走近錢學森》、《美國自由行》、《星條旗下的生活》、《俄羅斯自由行》、《歐洲自由行》、《澳大利亞自由行》、《真實的朝鮮》、《今天的越南》、《櫻花下的日本》、《南洋風情》、《面對“韓流”》、《多嬌海南》等。

目錄
  序章:我家的臺灣故事 我的家成了兩岸之家 從我家中的故事說起 兩岸文化異同 照著網(wǎng)絡養(yǎng)孩子 相夫教子,一個低調(diào)的人 小孫女從臺灣來 兒子家的女外傭 帶手提電腦的保姆 在臺灣當家長臺灣映像 “截彎取直工程” 直航那一天 “三通”的艱難歷程 體驗直航的快捷 向“陸客”敞開旅游大門 “脫團事件”只是極少數(shù) 從舊臺幣到新臺幣 人民幣登陸臺灣 臺灣的熊貓熱 大熊貓是“和平天使” 經(jīng)濟能否“馬上好”? 步入美麗華IMAX電影院 在臺北看《梅蘭芳》 臺北看房記 臺北房價的“走勢曲線” “八八風災”突然襲來 美國牛肉風波臺灣之夏 夏日悶熱的臺北 感人的細節(jié) 臺北老街風情 西門町的日本遺風 松山機場見聞 來到航空科學館 臺灣的迪斯尼 臺灣第三大城——臺中 臺中的文化地標 走訪苗栗木雕村 汽車旅館探秘臺灣春日 濃濃的年味 臺北除夕即景 正月初二回娘家 熱鬧非凡元宵節(jié) 陽明山上花爛漫 步人陽明山私家溫泉 臺北的上海風味 魚翅與藥膳 形形色色的餐館 貴婦百貨公司 臺北的傅聰身影 走近張大千 尋訪胡適生命的終點蔣家興衰 小學課本里的蔣介石 從“崇蔣”到“去蔣” 蔣、介石銅像紛紛“下崗” 蔣介石的士林官邸 陽明山的“草山官邸” 蔣介石最后的行宮 簡樸的蔣經(jīng)國七海官邸 蔣介石“安厝”之地 在頭寮訪“經(jīng)國先生” 兩蔣移靈之爭 從蔣介石日記看蔣介石 “第一家族”的第三代 臺北幸會蔣孝嚴 蔣家第四代遠離政治藍色陣營 國民黨中央黨部從豪華到簡樸 “百年老店”國民黨 馬英九和他的另一半 馬英九的四次選戰(zhàn) 走訪馬英九競選總部 從細節(jié)看馬英九 “很平民”的馬英九家 藍營中的親民黨和新黨 在施明德家中做客 坐過二十五年大牢的人 《聯(lián)合報》主筆的宴請綠色陣營 目擊民進黨中央黨部 蔣經(jīng)國“寬容”民進黨 民進黨的首任黨魁 來到謝長廷大本營 謝長廷的“和解共生” 當年綠營“童子軍” 臺聯(lián)黨的精神領袖 變化多端李登輝 “別鬧了,登輝先生”此岸彼岸 尷尬為難的地圖 “外省人”“本省人” 緝查私煙引發(fā)“二·二八事件” 臺灣女杰謝雪紅 藍綠爭議“二·二八” 巧遇“臺灣之女”林麗韞 汪道涵與辜振甫的“汪辜會談” 悲涼的“黑蝙蝠”中隊 未亡人的“尋夫之旅” 愛心使者證嚴法師 星云大師 賴斯講話和星云表態(tài) 兩岸焦點:“一中問題” 敞開大門的臺北市政府 臺灣的選舉文化扁家弊案 特偵組成為媒體焦點 特偵組偵查陳水扁 臺北地院上演《捉放扁》 “捉扁”震撼臺灣 從“放扁”到再度“捉扁” 走訪土城看守所 前“總統(tǒng)”淪為階下囚 “窮得只剩下錢”外婆的澎湖灣 《外婆的澎湖灣》吸引了我 飛往澎湖 走遍馬公 “外婆的澎湖灣”在哪里 來到跨海大橋 澎湖第一美景“雙心石滬”硝煙散去看金門 飛往臺灣的“前線” 霧鎖金門 初抵金門 得月樓的僑鄉(xiāng)風情 離奇的“福建省政府” 古寧頭的歷史風云 穿過戰(zhàn)場的硝煙 神秘的日本中將 金門炮戰(zhàn)的起因 震驚世界的炮聲 走進“八二三戰(zhàn)史館” “文人武將”俞大維 地下金門 “失蹤”的馬山連長 從大金門到小金門 環(huán)游小金門 小金門之外的小島
  序章:我家的臺灣故事 我的家成了兩岸之家 從我家中的故事說起 兩岸文化異同 照著網(wǎng)絡養(yǎng)孩子 相夫教子,一個低調(diào)的人 小孫女從臺灣來 兒子家的女外傭 帶手提電腦的保姆 在臺灣當家長臺灣映像 “截彎取直工程” 直航那一天 “三通”的艱難歷程 體驗直航的快捷 向“陸客”敞開旅游大門 “脫團事件”只是極少數(shù) 從舊臺幣到新臺幣 人民幣登陸臺灣 臺灣的熊貓熱 大熊貓是“和平天使” 經(jīng)濟能否“馬上好”? 步入美麗華IMAX電影院 在臺北看《梅蘭芳》 臺北看房記 臺北房價的“走勢曲線” “八八風災”突然襲來 美國牛肉風波臺灣之夏 夏日悶熱的臺北 感人的細節(jié) 臺北老街風情 西門町的日本遺風 松山機場見聞 來到航空科學館 臺灣的迪斯尼 臺灣第三大城——臺中 臺中的文化地標 走訪苗栗木雕村 汽車旅館探秘臺灣春日 濃濃的年味 臺北除夕即景 正月初二回娘家 熱鬧非凡元宵節(jié) 陽明山上花爛漫 步人陽明山私家溫泉 臺北的上海風味 魚翅與藥膳 形形色色的餐館 貴婦百貨公司 臺北的傅聰身影 走近張大千 尋訪胡適生命的終點蔣家興衰 小學課本里的蔣介石 從“崇蔣”到“去蔣” 蔣、介石銅像紛紛“下崗” 蔣介石的士林官邸 陽明山的“草山官邸” 蔣介石最后的行宮 簡樸的蔣經(jīng)國七海官邸 蔣介石“安厝”之地 在頭寮訪“經(jīng)國先生” 兩蔣移靈之爭 從蔣介石日記看蔣介石 “第一家族”的第三代 臺北幸會蔣孝嚴 蔣家第四代遠離政治藍色陣營 國民黨中央黨部從豪華到簡樸 “百年老店”國民黨 馬英九和他的另一半 馬英九的四次選戰(zhàn) 走訪馬英九競選總部 從細節(jié)看馬英九 “很平民”的馬英九家 藍營中的親民黨和新黨 在施明德家中做客 坐過二十五年大牢的人 《聯(lián)合報》主筆的宴請綠色陣營 目擊民進黨中央黨部 蔣經(jīng)國“寬容”民進黨 民進黨的首任黨魁 來到謝長廷大本營 謝長廷的“和解共生” 當年綠營“童子軍” 臺聯(lián)黨的精神領袖 變化多端李登輝 “別鬧了,登輝先生”此岸彼岸 尷尬為難的地圖 “外省人”“本省人” 緝查私煙引發(fā)“二·二八事件” 臺灣女杰謝雪紅 藍綠爭議“二·二八” 巧遇“臺灣之女”林麗韞 汪道涵與辜振甫的“汪辜會談” 悲涼的“黑蝙蝠”中隊 未亡人的“尋夫之旅” 愛心使者證嚴法師 星云大師 賴斯講話和星云表態(tài) 兩岸焦點:“一中問題” 敞開大門的臺北市政府 臺灣的選舉文化扁家弊案 特偵組成為媒體焦點 特偵組偵查陳水扁 臺北地院上演《捉放扁》 “捉扁”震撼臺灣 從“放扁”到再度“捉扁” 走訪土城看守所 前“總統(tǒng)”淪為階下囚 “窮得只剩下錢”外婆的澎湖灣 《外婆的澎湖灣》吸引了我 飛往澎湖 走遍馬公 “外婆的澎湖灣”在哪里 來到跨海大橋 澎湖第一美景“雙心石滬”硝煙散去看金門 飛往臺灣的“前線” 霧鎖金門 初抵金門 得月樓的僑鄉(xiāng)風情 離奇的“福建省政府” 古寧頭的歷史風云 穿過戰(zhàn)場的硝煙 神秘的日本中將 金門炮戰(zhàn)的起因 震驚世界的炮聲 走進“八二三戰(zhàn)史館” “文人武將”俞大維 地下金門 “失蹤”的馬山連長 從大金門到小金門 環(huán)游小金門 小金門之外的小島





上一本:花城社年選系列 下一本:行走發(fā)現(xiàn)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第三只眼識臺灣的作者是葉永烈,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