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以一對男女軍人的愛情為線索,描繪了自解放戰(zhàn)爭、抗美援朝直至改革開放四十余年間,中國社會變遷中人生的艱辛苦樂、人性的寬廣復雜、愛情的純潔美好。從總體上看,是一部傳導真與善、愛和美的理想之歌。 柳耕耘、童思秋的戀情始自解放戰(zhàn)爭后期的象山半島,在血雨腥風的朝鮮戰(zhàn)場上受到考驗、但柳耕耘在被俘歸國后,選擇去了北大荒,與童思秋不辭而別,并因接連的運動而音訊杳然,生死不知。被俘美國飛行員戴維斯因在志愿軍戰(zhàn)俘營受到感化,為自己在戰(zhàn)爭中無情轟炸中國軍隊所造成的慘重傷亡感到自責,停戰(zhàn)后自愿留在中國的工廠里做一名普通工人“贖罪”,并漸漸喜歡上了中國的文化和身邊的中國人。在“文革”的患難中戴維斯和童思秋走到了一起,后在情勢危殆時不得已去了美國。柳耕耘在艱苦時日獨自堅持,改革開放后繼續(xù)從事自己的音樂創(chuàng)作,并參與武夷山文化旅游學院。晚年的歸國之旅使童思秋在武夷山與自己的初戀愛人重逢。 伴隨柳童二人苦戀故事的,是包括了童思秋三姐妹在內(nèi)的諸多人物的不同命運,是犧牲在朝鮮的姐姐思夏、英雄師長穆子光的美好形象,是白潔如、林玲、謝可等志愿軍文藝隊員的生死故事。 也許與作家的身世、經(jīng)歷相關、作品有較強的紀實風格和紀實價值,其中一些生動的情節(jié)、細節(jié),是非親身經(jīng)歷而無法體會到的。 本書以一對男婦女軍人的愛情有為線索,描繪了自解放戰(zhàn)爭、抗美援朝直到改革開放四十余年間,中國社會變遷中人生的艱辛苦樂、人性的寬廣復雜,愛情的純潔美好。從總體上看,是一部傳導真與善,愛和美的理想之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