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在冀西北內(nèi)陸季風每年通過的地方,有一個百多戶的小村莊----沙河灣。這里氣候干旱,土地貧瘠,全村只有一口供人畜飲用的水井。雖然400多口人幾十頭牲畜的用水全靠這一口井,可這口井水源充沛,水質(zhì)甘甜,從沒有出現(xiàn)過水量不足、水質(zhì)變差的情況。關于這口井,打于何年,已沒人說得清,卻不乏可稱得上神奇的傳說。當年解放軍從西面山上下來駐扎在沙河灣,準備攻打張家口的敵軍,幾千人馬日夜不停地從這一口井打水,水位竟然都沒有一點下降。因而,這口井在沙河灣人心目中已超乎了一般的意義,已經(jīng)成了一種圖騰。有民謠為證:“靈不過沙河灣的井,尖不過山上的疙針。”20世紀60年代末,一批插隊落戶的知識青年來到了這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