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是我十六歲時開始寫的,創(chuàng)作時受到了家里很大的阻撓,雖然是處女作,而且只有十多萬字,改動也花掉了一年的時間。書描寫的是中國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下的一個縮影,太多的問題值得我們?nèi)シ此。很多人一談論到高考這個話題時都很敏感,我本人是支持教育改革這一邊上站的。而談到教育改革,便又有人要站出來說話了,他們的觀點大致是這么一兩種:高考是給是個給中國每一個窮人家庭走出貧困的平臺,沒有了高考,難道你叫山區(qū)里的孩子永遠都沒有走出大山的機會嗎?對于這些人,我想他們從思想上都有一個謬誤,就是“改革”不等同于“廢除”,改革的意義在把不好的東西剔除掉。其實現(xiàn)在我們看待高考的太多跟封建時期人們看待科舉的態(tài)度是差不多的。胡適先生曾對科舉制度發(fā)表過他的看法:科舉是不能輕易說廢除就廢除的,至少在我們找到可以取代它的東西之前。而我們現(xiàn)在的教育問題則不是找不找得到,而是就算找到后拿著權杖的人肯不肯下手去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