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度龔古爾文學獎 MichelHouellebecq 米歇爾?維勒貝克 法國最負盛名最具爭議的小說家 維勒貝克在我看來更像一名戰(zhàn)地記者,只不過他選擇的是消沉的中產階級而非伊拉克、科索沃或阿富汗!@些偉大的小說制作精良,結構嚴密,構思精巧。它們又是對人類境況的探查,如同《長夜行》或《惡心》。維勒貝克的小說將人類的消息帶給我們,而這并非什么好消息。 一言概之,2010年龔古爾獎授予這位法國最著名的作家,總算修補了1998年龔古爾獎的不公正。 ——弗雷德里克?貝格伯德 《地圖與疆域》首先是一幅精彩的維勒貝克自畫像:作為作家、藝術家、調查者,作為人或作為狗,煢煢孑立,從景觀社會到消費社會都對人世間一無所待。我們很少能見到這樣一位作家,他在自己的小說里帶著一種詼諧又冰冷的距離出現,同時又帶著溫情,就像在被另一個人觀察。 ——LesInrockuptibles 藝術金錢愛情 父子死亡工作 杰德?馬丁是一位攝影師和畫家,每年都和父親單獨度過圣誕節(jié)。垂垂老去的父親,一事無成的藝術生涯,就像家里熱水鍋爐的故障一樣,讓杰德倍感藝術家生活的凄涼。然而一次靈感激發(fā),他拍攝了米其林公路地圖的攝影作品而大獲成功。俄羅斯女郎奧爾伽走進他的單身生活,隨之又因她的工作變動而離去。杰德重又開始繪畫,在職業(yè)人物肖像中畫下了作家維勒貝克,卻使作家被人謀殺,畫也失去了蹤影。 米歇爾?維勒貝克有點像當代的巴爾扎克,氣勢恢宏,野心勃勃。 他不會跟你講一些小情小調,他要講的是對世界和人類的思考。 他跟你講藝術家的生活,講成功與失敗,孤獨與追求,情感生活與父子關系,也跟你講人類進入新世紀后各行各業(yè)的興衰,以及藝術和詩意的喪失。 他把許多現實中的人包括自己,寫進了這部小說,讀這本書就像在讀今天的法國社會,讀者將置身于一個虛實難分的故事中。最后,維勒貝克把自己寫死在小說里。 作者簡介: 米歇爾?維勒貝克(MichelHouellebecq), 法國小說家、詩人和導演,本名米歇爾?托馬,一九五六年出生于海外省留尼汪島,但按照他自己的說法是一九五八年。第一部小說《戰(zhàn)線的延伸》出版于一九九四年,四年之后,《基本粒子》獲得十一月文學獎,引起讀者的廣泛關注。《基本粒子》與三年后出版的《平臺》,對當代西方人的情與性的悲慘境地進行了深刻描寫,被認為是法國文學的先鋒之作,也使維勒貝克成為當代法語文學最為著名的作家之一。此后,《一座島的可能性》繼續(xù)探討這一主題。二〇一〇年,在兩次擦肩而過之后,《地圖與疆域》終于為他贏得了龔古爾文學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