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麗·巴頓》是蓋斯凱爾夫人的代表作。小說所描寫的故事發(fā)生在19世紀英國棉紡中心曼徹斯特。那時正值英國經(jīng)濟蕭條時期,棉布滯銷,工廠停產(chǎn),大批工人失業(yè)。棉紡廠老工人約翰·巴頓為工廠老板辛勤勞動了一生,仍在貧困線上掙扎。兒子因生活條件惡劣,被猩紅熱奪去了生命;妻子因其妹妹被有錢人誘拐淪為妓女而深受刺激,精神失常,在一次臨產(chǎn)時痛苦地離開了人世;唯一的女兒瑪麗·巴頓被迫進時裝店鋪當學徒。約翰·巴頓在生活的打擊下,逐步認清了資本家的剝削本質(zhì),他積極參加工人的請愿和罷工斗爭,成為憲章派工人運動的積極分子,被工人們推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