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一看就懂的外國文學大事典


作者:一看就懂叢書編寫組     整理日期:2021-12-26 05:39:36


  薄伽丘的《十日談》掀開了文藝復興運動的第一頁
  中世紀的歐洲,神權統(tǒng)治長達一千多年,神職人員的身上戴滿了各種光環(huán),而就是在這些光環(huán)的保護下,他們干盡了別人沒有法子干的壞事,偽善、墮落、貪婪、縱欲,所犯罪行簡直是罄竹難書。薄伽丘用筆做武器,入木三分揭露了這些披著神職外衣的江湖騙子的丑惡嘴臉,批判了政治的腐敗。這在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下是冒天下之大不韙的事情,不要說政界、教界反對他,連一些普通老百姓也不以為然。薄伽丘受到了多么大的打擊、排斥、引誘是可想而之的。薄伽丘終不為所動,堅持把全書完成。《十日談》是薄伽丘的代表作,成書于1350年以后,當時正是西方神權統(tǒng)治一千多年,最黑暗,也是即將出現資本主義曙光的時候!妒照劇房梢哉f是歐洲文藝復興運動的第一聲號角,它吹響了封建神權統(tǒng)治的喪鐘,掀開了文藝復興運動的第一頁。
  站在但丁肩膀上的薄伽丘
  喬萬尼·薄伽丘和彼特拉克一樣同屬于意大利最初的人文主義作家。他的父親是佛羅倫薩的商人,母親是法國人。童年時期,薄伽丘就表現出桀驁不馴的性格,是個愛惹事生非的“孩子王”。成年后他拒絕父親要他涉足商界的殷切希望,對古典文化的研究和文學創(chuàng)作情有獨鐘。薄伽丘的學習過程也與別人不同,他不愿意完全按照刻板的師徒教學模式按部就班地掌握知識,而是按興趣和需要大量閱讀、鉆研古代典籍,自學成才。他是意大利第一個通曉希臘文的學者,對拉丁文和當時流行的俗語也掌握得爐火純青。在商賈云集、世風開放的佛羅倫薩、那不勒斯等地,青年薄伽丘也曾一度放蕩不羈,追求聲色犬馬的享樂生活,直到父親的商行破產,不久老父又撒手人寰,薄伽丘才如夢初醒,浪子回頭,節(jié)衣縮食地贍養(yǎng)家人。后來的薄伽丘回憶早年的荒唐經歷,常有不堪回首之感,但當我們看到《十日談》中那一幅幅五光十色的風俗畫,讀到一則則散發(fā)著濃郁市民生活氣息的故事時,卻不能不感慨生活對作家的厚賜。才華過人的薄伽丘用俗語和拉丁語寫了不少作品,又對古典文化頗有研究,這使他聲望日增。1373年,他受聘在圣斯德望修道院主持面向公眾的但丁講座,這在當時可是一件極為榮耀的事情。
  薄伽丘初登文壇時曾立志做個優(yōu)秀的詩人,這是當時文學界的傳統(tǒng):輕散文重韻文。他曾在自傳中說,自己獨自研究賦詩法,盡力領悟詩歌藝術的真諦。他也確曾創(chuàng)作過不少愛情題材的抒情詩和敘事長詩,但比起他的摯友、詩人彼特拉克那清新、流麗的詩歌,薄伽丘自愧弗如,于是專心致力于散文體的小說創(chuàng)作。要說講故事,薄伽丘的確是個行家里手,青年時期寫成的書函體小說《菲亞美達》,甚得時人好評。
  薄伽丘最重要的作品,是他的短篇小說集《十日談》,這部文藝復興早期產生的名著,為作家贏得了“歐洲短篇小說之父”的不朽聲名。晚年,致力于《神曲》研究,并撰寫《但丁傳》。
  “人曲”《十日談》
  1348年,意大利的佛羅倫薩發(fā)生了一場可怕的瘟疫,每天都有大批的尸體運到城外。昔日美麗繁華的佛羅倫薩城,變得墳場遍地,尸骨如山,慘不忍睹。這件事給薄伽丘強烈的震撼。為了記下人類的這場災難,他以這場瘟疫為背景,寫下了一部當時意大利最著名的短篇小說集《十日談》。當時,《十曰談》被稱為“人曲”,是和但丁的《神曲》齊名的文學作品,也被稱為《神曲》的姊妹篇。
  小說背景是歐洲大瘟疫時期,佛羅倫薩十室九空,喪鐘亂鳴,一派恐怖景象。3位男青年和7位姑娘為避難躲到郊外的一座別墅中。此處宛如世外桃源,但見春光明媚,流水淙淙,花團錦簇,鳥鳴啁啾。歡樂總與青春相伴,驚悸之情甫定,10位貴族青年便約定以講故事的方式來度過這段時光,用笑聲將死神的陰影遠遠拋諸腦后。他們每人每天講一個故事,一共講了10天,恰好有了100個故事,這是《十日談》書名的由來。
  翻看《十日談》,就仿佛在欣賞一幅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市民生活的“清明上河圖”。盡管小說的素材不僅僅來源于意大利的城鎮(zhèn)社會,連中世紀的傳說乃至東方文學中的某些故事都成為薄伽丘編織故事的素材憑據,但所有的故事卻都是講給意大利市民階級聽的,從內容到敘述形式都符合他們的審美趣味。故事中的人物幾乎包括了當時社會的各行各業(yè)人士:從封建貴族中的國王、王子、貴婦人到宗教界的神父、修女、修士;從學者、詩人、藝術家、窮學生到銀行家、旅店老板、船主、面包師、手藝人;從農夫、奴仆、朝圣香客到高利貸者、守財奴;從酒鬼賭徒、海盜、無賴到流浪漢、落魄士兵、招搖撞騙的食客,真是你方唱罷我登場,搬演了一幕幕或喜或悲、妙趣橫生的話劇。
  小說的主旨在抨擊禁欲主義,歌頌愛情,肯定人的自然欲望。在第4天的故事開頭,作家自己出面講了個“綠鵝”的故事,頗能表達薄伽丘的創(chuàng)作意圖。一位父親將兒子從小帶至深山中隱修,以杜絕人欲橫流的塵世生活的誘惑。兒子到了18歲,隨父親下山到佛羅倫薩,迎面碰上一群健康、美麗的少女。頭一次見到女性的小伙子問父親這是些什么東西,父親要他趕快低下頭去,說這是些名叫“綠鵝”的“禍水”。豈料一路上對任何事物都不感興趣的兒子卻偏偏愛上“綠鵝”,懇求父親讓他帶一只回去喂養(yǎng)。老頭兒這時才明白,“自然的力量比他的教誡要強得多了”。
  《十日談》塑造了眾多敢愛敢恨的女性形象,這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薄伽丘看來,要想突破禁欲主義的束縛,首先就必須把受壓迫最深的女性的天性解放出來。為此,作家在小說中公開自稱是個天生的“多情種子、護花使者”,要為女性仗義執(zhí)言!妒照劇分幸灿性S多正面歌頌青年男子沖破封建教條、追求愛情幸福的故事,即使在今天來看也是格調高雅、健康的。
  作家肯定人的自然欲望,贊美愛情,同情女性,就必然要抨擊禁欲主義,揭露宗教人士的虛偽和神學教條對人的正常欲望的壓抑,這是《十日談》主題的正反兩個方面。作者對那些利用宗教身份為幌子,專行男盜女娼之事的主教、院長、教士們,作家則毫不留情地予以辛辣的諷刺。例如第3天第8個故事,一位修道院長愚弄一對農民夫婦,以滿足自己的禽獸欲望。他將農夫關入地窖,讓農夫誤以為到了陰間,自己趁機去誘奸農夫的妻子。不料農夫之妻懷孕,為掩蓋丑行,修道院又將農夫放出,還無恥地宣稱正是由于他的虔誠禱告,農夫才得以生還并喜得貴子。
  《十日談》以散文體的意大利通俗語寫成,這不僅為意大利散文創(chuàng)作奠定了基礎,也對歐洲短篇小說的發(fā)展做出了開拓性的貢獻。
  100個故事長短不一,最短的約千字左右,最長者則達15000字左右。從敘述的角度看,故事多采用作家所說的“平鋪直敘”的方法,但在許多故事中,作家注意到了情節(jié)發(fā)展的啟承轉合,筆法簡繁有度,人物形象也十分鮮明、生動,語言個性化,富有喜劇性。因此,正是薄伽丘創(chuàng)立了歐洲文學史上短篇小說這種新的藝術形式。
  P30-32
  外國文學史上發(fā)生的大事件,這本書將一目了然,學生們會喜歡的。
  ————校長 高國強
  這本書將外國文學的基礎知識全面地介紹給了學生,簡單明了、生動有趣。
  ————老師 李宏偉





上一本:再見本恩 下一本:一只特立獨行的貓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一看就懂的外國文學大事典的作者是一看就懂叢書編寫組,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