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稻盛和夫:管理要學王陽明


作者:李明鏡     整理日期:2015-01-04 14:58:40

  “我非常喜歡西鄉(xiāng)隆盛,他對中國王陽明的陽明學說有相當高的造詣。他曾經兩次頂撞薩摩的長官,被流放荒島。每次流放總會帶上陽明學、儒教的書籍,即使 是在貧瘠的荒島上遭受牢獄之災也不斷地提高完善自我”                           ——稻盛和夫稻盛和夫的思想啟蒙者是日本的倒幕英雄西鄉(xiāng)隆盛,而西鄉(xiāng)隆盛則是陽明心學的 忠實追隨者,西鄉(xiāng)隆盛就曾經說過:“修心煉膽,全從陽明學而來!币虼,陽明心學也和稻盛和夫結下了不解之緣。王陽明的一生,坎坷波折,歷經貶謫、受誣、辭官、病老等人生中的不幸,但他 總能逢兇化吉,成就無尚榮耀。與其相似的是,稻盛和夫幼時患肺結核,險些喪命;中學、大學以及就職考試,也是一路落第……但他最終成為兩家世界500強 企業(yè)創(chuàng)始人,被譽為“經營之圣”。和王陽明相似的人生經歷,讓稻盛和夫對陽明精神的理解更加深刻,他將陽明心學運用到現代企業(yè)管理中,在實踐中不斷深 化對陽明心學的理解,最終形成了自己的經營哲學。王陽明認為“種樹者必培其根,種德者必養(yǎng)其心”。稻盛和夫充分理解了這種精 神,認為經商的本質在于與人打交道,經營之本唯有人心。正是這種大商在德、以人心為本的精神使得稻盛和夫度過了企業(yè)經營中的一個個難關! ×硗猓臼⒑头驘o論是做企業(yè),還是做人,都一直遵循一些原則,比如“敬天愛人”、“誠實公正”、“知行合一”等。從這些原則中我們都能看到陽明心學對他的影響,可以說,稻盛和夫的成長經歷也是一部陽明心學在企業(yè)管理實踐中的真實寫照。
  作者簡介:
  李明鏡,工商管理碩士,現任某企業(yè)高級主管,陽明心學的忠實信奉者,多年研究日本企業(yè)管理之道,注重從文化角度解讀企業(yè)經營的內核。
  目錄:
  第一章:成功的起點在于修煉靈魂
  第二章:大商靠德求財富
  第三章:積蓄力量等待春暖花開
  第四章:幸福與否只有心知曉
  第五章:心存良知才是為人之道
  第六章:“利他心”是顆至美之心
  第七章:唯有人心是經營之本
  第八章:逆境中更要樹立相信自我的信念
  第九章:真摯的對待平凡即是非凡
  第十章:面對黑暗善念存時即是天理
  第十一章:人的進步是比降世之初心境變得美好
  第十二章:思善行善命運才會好轉
  第十三章:用圣人之心回報社會
  第十四章:持志如心痛定能度過人生的困境
  第十五章:遵循良心法則尋得天君泰然的力量第一章:成功的起點在于修煉靈魂第二章:大商靠德求財富第三章:積蓄力量等待春暖花開第四章:幸福與否只有心知曉第五章:心存良知才是為人之道第六章:“利他心”是顆至美之心第七章:唯有人心是經營之本第八章:逆境中更要樹立相信自我的信念第九章:真摯的對待平凡即是非凡第十章:面對黑暗善念存時即是天理第十一章:人的進步是比降世之初心境變得美好第十二章:思善行善命運才會好轉第十三章:用圣人之心回報社會第十四章:持志如心痛定能度過人生的困境第十五章:遵循良心法則尋得天君泰然的力量第十六章:慎獨是讓心靈走向成熟的捷徑第十七章:用真誠的心描繪多彩的未來第十八章:精金喻圣人慈悲得人心第十九章:萬物歸于天理感恩之心長存第二十章:本然之心讓輝煌成為永恒第二十一章:善行結善果大善似無情第二十二章:依內心本原之力方可立命第二十三章:致知格物增長創(chuàng)新的膽識第二十四章:成功在于用良知捍衛(wèi)自己的正義感第二十五章:“精一”的功夫是神賜予的力量第二十六章:以“君子不器”的大度容納天下第二十七章:身先士卒增加凝聚力第二十八章:不經意的成功在于良心發(fā)現第二十九章:同氣相通是事業(yè)走向成功的金鑰匙第三十章:放眼大局于細節(jié)處苦用“惟精惟一”功第三十一章:知行合一的成功方程式第三十二章:日益精進心存天理人生在世,直到終要咽氣的那一天止,都是在體驗各種各樣的苦和樂,在被幸運與不幸的浪潮沖刷中,不屈不饒地努力活著。把這個過程本身當作“去污粉”,不斷提高自己的人性,修煉靈魂,帶著比初到人世時有更高層次的靈魂離開這個世界。我認為人生的目的除此以外別無他求!兜臼⒑头蜃詡鳌飞颇畎l(fā)而知之,而充之。惡念發(fā)而知之,而遏之。知眾充與遏者,志也。天聰明也。圣人只有此。學者當存此。——《傳習錄》【成功的人生是什么樣可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定義。為了追求高品質的生活我們會不惜代價付出各種各樣地努力,追求心目中的成功。在追求成功的過程中,我們怎樣做才能不失去方向?怎樣才能跨出邁向成功的第一步呢?】為了實現人生的價值,我們現代人都在努力付出,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理想和奮斗目標?墒敲β档纳畈⒉淮砦覀儠@得成功,也并不意味著會離成功越來越近,反而可能與成功背道而馳。時下“窮忙族”這個詞被越來越多的人使用,忙并不意味著出效率,同時可能會越忙越窮,早已遠離最初的夢想與方向。如果我們真的步入這種境遇的話,一定要停下忙碌的步伐,放下堆積如山的工作,推掉各類繁雜應酬,將時間交還給自己,傾聽一下內心真實的聲音,審視一下我們一路走來已經做過的事和正在努力完成的任務,思考曾做過的努力到底有沒有價值。僅僅是為了忙而去忙的話,成功早已漸行漸遠了。1932年出生在日本鹿兒島的稻盛和夫27歲創(chuàng)辦京都陶瓷株式會社(現名京瓷公司),52歲創(chuàng)辦第二電電株式會社(現名KDDI,目前在日本為僅次于NTT的第二大通信公司),這兩家公司又都在他創(chuàng)業(yè)40年左右的時候即進入世界500強。事業(yè)成功之余,稻盛和夫1984年創(chuàng)立稻盛集團,同時創(chuàng)設京都賞,每年表揚對人類社會發(fā)展具有卓越貢獻的人士。此外,他還出任以年輕一輩經營者為招收對象的“盛和塾”校長,為培育新時代經營者不遺余力。2010年2月又臨危受命出任破產重建的日航董事長?梢姷臼⒑头虻囊簧荚诿β抵?擅β档牡臼⒑头驗槭裁纯梢詣(chuàng)立兩家世界500強的企業(yè),并且成為日本首相的顧問呢?這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其實稻盛和夫在付出努力之初,始終秉承著明確的人生目的,有著做人的準則。他將人生的過程比作“去污粉”,從出生到離開這個世界,人都是在不斷地提高自己的人性,修煉自身的靈魂。偉大的人生就此開始,而成功之門也會緩緩打開。我們常認為追求財富就是追求成功,往往這種觀點是很狹隘的。成功并非是由外而內的一種索取,反而是由內而外的彰顯過程。心學大師王陽明談及的“知行合一”目的就是摒惡揚善,以此來實現現代人所說的成功之道!爸迸c“行”的關系并不是一般的認識和實踐,“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識和思想意念,“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踐履和意念顯發(fā)。因此,知行關系,也就是指道德意識和道德踐履的關系,以及思想意念和意念顯發(fā)的關系。沒有正確的道德認知和人生態(tài)度,很難讓我們在苦樂并存的人生中找到行動的方向和正確的道路。我們每個人內心都要秉承善念,“人有善念,天必佑之”。善念萌發(fā)時我們要清楚感知,并且不斷地在意識中擴充、發(fā)揚。而當惡念萌發(fā)的時候我們同樣要知道,并遏制它的蔓延。知道并擴充我們內心的正能量,同時遏制內心的負能量,這種志向是一種天賦。王陽明覺得擁有了這樣的天賦之后圣人也不過如此了。 當年王陽明鎮(zhèn)壓贛南農民起義時,曾在給他的學生楊仕德、薛尚誠的信中提道:“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王陽明認為“山中賊”固然猖獗,但最難對付的還是活動在人們心中的一己之念,它看不見、摸不著,瞬息即來,瞬息即逝,對付“心中賊”無疑要比對付“山中賊”花更大的氣力!靶闹匈\”也正是所說的“惡念”!皭耗畎l(fā)而知之,而遏之。”做人一定要在良知上克己去私,做“為善去惡”的功夫。心存善念來遏制惡念,與《金剛經》所提及的“善護念”是一個道理。成功并不是從外界而來,而是從“心”開始。正因為稻盛和夫看到了邁向成功的方向,所以他才提出提高人性、修煉靈魂。他的成功起點也是如此開啟。稻盛和夫所說的“去污粉”恰恰與王陽明所提出的“善念發(fā)而知之,而充之。惡念發(fā)而知之,而遏之”是一種意思。擁有成功事業(yè)的前提是要擁有成功的人生觀。稻盛和夫事業(yè)上的成功正是依賴于他擁有一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都是一種體驗,都是值得珍藏的財富。在這種體驗之中積累信仰的力量,激發(fā)內心的正能量,用王陽明所提及的心學之道鑄就不屈不撓的意志品質。努力地活著正是他最大的成功。我們的靈魂與心靈都需要滌蕩以達到“去污粉”的效果。那么稻盛和夫是通過什么方式來實現“去污粉”效果的呢?稻盛和夫在上中學的時候,學校要求大家到新建校區(qū)的工地參加義務勞動。因為當時離高考不到一年,學習很緊張,聽話的稻盛和夫盡管不情愿,但還是勉強去了工地。但到那里一看,發(fā)現高三學生總共只有三四個人,而且每個人勞動都心不在焉,心中充滿怨氣。相對于那些沒來的同學,他們失去了寶貴的復習考試時間,這很不公平。稻盛和夫決定以后也不來這里做這種受累不討好的義務勞動了。之后的三天,稻盛和夫果然沒去,在家中認真復習,準備考取好成績。可是沒有想到的事情發(fā)生了,第三天的時候老師突然跑到工地進行點名,其他同學事先聽到風聲,趕在點名之前到達現場。稻盛和夫被蒙在鼓里,點名時缺席。老師十分氣惱,畢竟當時的情況是,班里的同學除了稻盛都在現場。次日,老師便將稻盛叫到自己辦公室。走入辦公室,老師板著臉,面色難看地望著稻盛。稻盛心里預感一定有不好的事情發(fā)生!袄蠋熀谩!钡臼吂М吘吹叵蚶蠋熅狭斯。老師沒有理他,更沒有讓他坐下!袄蠋,您找我有什么事嗎?”“我問你,昨天你去哪里了?”“我?去、去——”“去工地參加義務勞動了?”老師反問道!拔覜]去。我——我——復習功課了!闭\實的稻盛低下了頭。接下來,老師對稻盛進行了一次很嚴厲的訓斥:“昨天,班里的其他同學都犧牲個人時間在工地進行勞動,而只有你一個人缺勤,你的舉動讓我很失望,心里只想著自己高考,連義務勞動都不參加,沒有一點奉獻精神,真自私。如此自私的人將來能做什么大事?真是讓人失望和憤慨!”稻盛和夫羞紅了臉。此事對處于青春期的他打擊很大。很長一段時間,他都沒有從這次經歷中走出來。 此外,還有一件事讓稻盛和夫至今也無法忘記。當時學校組織了一場棒球比賽,由于比賽地點在距離學校很遠的地方,所以同學們需要乘電車,但稻盛和夫當時的家境并不富裕,乘電車對他而言是件較為奢侈的事情。為了給家中減輕負擔,節(jié)省一些錢,他決定走路往返。雖然很辛苦,但是在稻盛和夫看來也是可以接受的事情。不過后來一位同學說只要拿自己的月票混進站臺就一定能順利到達,稻盛和夫有些猶豫,畢竟這種做法是違反電車站的規(guī)定,抓住要受嚴厲懲罰的。如果走路往返,會花費自己很多的時間,但能夠乘上電車的話,節(jié)省出的時間完全可以去做其他事情。于是稻盛的思想也慢慢開始松動。最終稻盛和夫未能堅持最初的想法,而是選擇用逃票的方式去乘坐電車。他尾隨著拿月票的同學一起混了進去。還好,去的時候很順利,檢票員沒有察覺出不對勁?墒腔貋頃r就沒有那么順利了。畢竟稻盛和夫對這種逃票行為感到不安,總是怕被人察覺。即使未被人看出來,他也像做錯事的孩子低著頭走向檢票臺,準備蒙混過關?蓹z票員一眼就識穿了稻盛不正常的舉動。檢票員不依不饒,拉住稻盛準備交到大廳處理。雖說是初犯,但車站卻不管,只當慣犯處理,沒收月票之外,還罰了他幾倍的錢。第二天學校告示板上又將此事點名批評。稻盛和夫羞愧難當,懊悔不已。從此放棄月票,每天徒步上學。雖然這讓他很辛苦,但他覺得這是對自己理所應當的一種懲罰。這兩件事深深觸動了稻盛和夫,從那時起他感知無論是做人還是做事都需要腳踏實地,耍小聰明早晚會被識破。即使自己僥幸逃脫了老師點名或者是檢票員的眼睛,但終有一天也會在其他事情上吃大虧。心思不正、行為不當的人是無法立足在這個社會上的,而成功更是無從談起。在稻盛和夫看來無論是逃脫義務勞動還是逃票都是內心的不誠實,這種不誠實只有通過不斷的勞動來遏制,達到“而遏之”的效果。他認為勞動有戰(zhàn)勝欲望、磨煉精神、創(chuàng)造人性的效果。其目的不只是簡單地獲得生存所需的糧食。獲取生存所需的糧食只不過是勞動的附屬功能,更主要的是通過勞動來獲得靈魂上的提升,砥礪一顆強大的內心。專心致志、一心撲在日常勞作上才是磨煉精神、提高心性的尊貴“修行”。稻盛和夫經常對身邊的人說:“必須極其誠實地過好每一天。生命只有一次,萬萬不能浪費,要竭盡全力、真摯、認真地活著——堅持這種看似樸直的生活,平凡的人不久也將舊貌換新顏,變成非凡的人。”這種非凡正是一種成功。在人生的各種艱難中不斷地思索,在勞動中豐實自我,專心致志于一事,努力工作。通過日常的精進,精神自然得到磨煉,形成厚德載物的人格。成功的事業(yè)首先要建立起成功的人生態(tài)度。也只有這樣,人性才能不斷地完善,靈魂才可以被提升。用清澈的人格、更高層次的靈魂來迎接事業(yè)上的成功。





上一本:卓越領導者的智慧 下一本:萬達哲學:王健林首次自述經營哲學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稻盛和夫:管理要學王陽明的作者是李明鏡,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