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政要》里有這樣一個故事:公元前636年,晉文公外出打獵,追逐野獸,誤入沼澤地區(qū)而迷失方向。后來,遇到一個漁夫,晉文公對他說:“我是君王,如果你肯帶我出去,我一定重賞你!睗O夫帶著晉文公走出了沼澤。晉文公吩咐隨從記下漁夫的名字。漁夫說:“要我的名字做什么呢?君王只要愛護百姓,降低稅租,我也會身受其福;如果君王不敬社稷,失去民心,我即使得了重賞,zui后也保不住的!边@則故事深刻地說明了公共利益與個人利益的關(guān)系。 從經(jīng)濟學來說,在一個社會里,個人利益不能得到保障的深刻原因是公共利益缺失,表現(xiàn)為:市場制度發(fā)育不夠,公共品不足,公共法制尚未生根等。如果市場能展開有效的競爭,則交易出事人就不可能靠機會主義實現(xiàn)利益的zui大化;如果公共品供給能基本滿足,不和諧的因素就能基本消除;如果公共法制健全,就能有效地維護個人利益。因此,保障公共利益、改革公共領(lǐng)域、解決公共品供給是當前改革的zui大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