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財政層級制度研究


作者:周仕雅      整理日期:2018-11-21 09:09:30


  政府層級和財政層級的優(yōu)化問題,成為中國財政體制改革,特別是省以下財政體制改革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但是,如何界定財政層級?一個相對獨立的財政層級需要具備哪些條件?財政層級是否一定要與政府層級一一對應?財政層級的劃分是否有客觀的標準?將中國的財政層級劃分為三級(或實三級加兩個半級)是否就是zui優(yōu)的呢?等等。財政體制改革涉及的諸如此類基礎性問題,都有待于從理論到實踐、從國際經驗比較到結合中國國情的深入研究。
本書提出并界定“財政層級制度”的范疇。財政層級制度是財政層級的劃分及其相互關系的制度安排,具體包括財政層級劃分模式、財政層級地位格局、財政層級管理方式、財政層級制衡機制。財政體制由財政層級制度、財政支出劃分制度、財政收入劃分制度、財政轉移支付制度等一系列制度組成,其中財政層級制度是財政體制的基礎。財政層級制度改革屬于財政體制改革的范疇,是一項帶有根本性的財政體制改革,即“質”的變革。從這一意義上講,財政體制的其他方面改革,如財政收入劃分制度的改革、財政支出劃分制度的改革、財政轉移支付制度的改革等,都只是 “量”的變革。因此,以財政層級制度為切入點研究財政體制,是一個能夠揭示其本質及發(fā)展演變規(guī)律的視角,從而能就財政體制改革提出有針對性的對策建議。
基于上述視角,本書按照“構建分析框架-解釋中外例證-分析中國現(xiàn)狀-提出改革觀點”的思路,分四個層面對財政層級制度及中國財政層級制度改革展開論述。
一、構建財政層級制度的分析框架 財政層級制度的分析框架由靜態(tài)和動態(tài)兩個分析框架組成。通過建立財政層級縱向劃分的優(yōu)化模型,并確立財政層級地位格局、管理方式、制衡機制的目標模式,構建財政層級制度的靜態(tài)分析框架;選取政府層級結構、地方分權程度、公共治理水平三個關鍵影響因素,構建財政層級制度變遷的動態(tài)分析框架。
財政分權理論是財政體制的理論基礎,也是財政層級制度的理論基礎。財政分權理論是在有自治傳統(tǒng)的西方國家里發(fā)展起來的,國外的研究基本上將政府層級等同于財政層級,并沒有對財政層級制度作專門的集中研究。對于財政層級的劃分問題,布坎南運用“俱樂部”理論來解釋zui優(yōu)地方政府管轄范圍的形成問題,比較好地解決了財政層級的橫向優(yōu)化問題。
奧茨的地方政府zui優(yōu)組織理論,探討了財政層級的縱向優(yōu)化劃分問題,但只是從定性的角度闡述每一種公共品都由一級政府提供,并以舉例的方式將公共品歸人被認為是合適的三級政府中,至于為何三級政府架構就是zui優(yōu)的,該理論沒有給出一般意義的分析。
本書運用靜態(tài)均衡分析的方法,構建財政層級制度的靜態(tài)分析框架。
從經濟學、管理學、政治學相結合的視角,以財政分權理論、組織管理理論、國家結構理論為切人點,闡述財政層級制度的理論基礎。對聯(lián)邦制國家而言,權力的形成自下而上,自然形成相應的政府層級和財政層級,財政層級與政府層級基本一致;對單一制國家而言,權力自上而下分解,政府層級的形成受制于上級政府,而且較不穩(wěn)定,財政層級有可能少于政府層級。鑒于財政分權理論對財政層級(政府層級)的縱向優(yōu)化問題沒有給出一般意義的分析,本書構建了一個財政層級(政府層級)縱向劃分的優(yōu)化模型,并應用該模型分析各種類型的財政層級劃分模式,得出兩點結論:一是政府層級與財政層級的劃分不能以層級多少分優(yōu)劣。各國管轄范圍和國情不同,只要多層級的管理成本小于少層級的管理成本,這種多層級政府( 財政)格局仍舊是有效率的。因此,我們不能簡單地認為國外的政府(財政) 層級一般是三級或準三級,就判斷三級或準三級政府(財政)層級結構就是zui優(yōu)的。二是財政層級與政府層級可以相分離。不管在聯(lián)邦制國家,還是在單一制國家,政府層級的形成,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比較穩(wěn)定。相比較而言,財政層級的設置比較靈活?筛鶕(jù)多層級優(yōu)化模型,按照組織管理成本zui小化原則,設置財政層級。此外,本書分別結合財政聯(lián)邦制、扁平化組織、公共治理等理論,構建財政層級地位格局、財政層級管理方式與財政層級制衡機制的目標模式。財政層級地位格局的目標模式是各財政層級的地位明確,并且基本具有相對獨立的主體地位;扁平化管理方式是財政層級管理方式的目標模式;財政層級制衡機制的目標模式是參與式的制衡。
本書還運用動態(tài)演化分析的方法,構建財政層級制度的動態(tài)分析框架。應用馬克思和諾斯的制度變遷理論,分別分析了原始財政、王權財政、公共財政、計劃財政及其財政層級制度的歷史變遷和基本特征。通過選取政府層級結構、地方分權程度、公共治理水平等三個關鍵影響因素,探討和選擇財政層級制度zui優(yōu)的變遷路徑:對于聯(lián)邦制國家,由于其財政層級制度與政府層級結構是“一維關系”,故其財政層級制度的變遷路徑與政府層級結構的變遷路徑基本一致;對于單一制國家,則因政府層級結構、地方分權程度、公共治理水平三個因素的影響“集成”不同,而產生不同的變遷路徑,其中,通過影響因素的“三維”甚至“多維”的“矢量整合 ”,才是財政層級制度變遷的zui佳路徑。
…… 為使財政層級制度互動式改革達到預期目標,還要采取相應的對策措施,夯實財政層級制度的基礎,具體包括:財政層級基礎地位格局的構建,如應賦予村居自治組織的財政層級地位、鄉(xiāng)鎮(zhèn)街道財政層級不同的地位,以及特殊功能區(qū)的財政層級地位;財政層級縱向制衡機制的設計,如健全上級對下級的財政層級制衡機制,健全下級對上級的財政層級制衡機制,建立有下屬各級代表參加的財政利益平衡機制;財政層級制度法律體系的完善,如完善憲法和預算法有關財政層級制度的規(guī)定,研究制定《財政基本法》、《財政收支劃分法》、《財政轉移支付法》并明確有關財政層級制度的規(guī)定,清理并提升與財政層級制度相關的規(guī)范性文件的法律層次。





上一本:森林環(huán)境資源與森林旅游產品開發(fā) 下一本:飯店工程部高效管理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財政層級制度研究的作者是周仕雅 ,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