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huán)繞月球》是《從地球到月球》的續(xù)集。美國巴爾的摩城大炮俱樂部的主席巴比凱恩、尼科爾和米歇爾·阿當乘巴爾的摩大炮俱樂部發(fā)射的炮彈,到月球去探險,由于途中遇見一顆在太空游蕩的火流星,它的引力使炮彈逸出軌道,無法抵達月球。三位旅行家對自己的危險處境置之度外,卻仔細地觀測月球的面貌,并做了筆記。他們乘坐的炮彈因本身的速度太大,最后飛往月球和地球引力相等的死寂點的另一邊,向地球降落,墜入太平洋。三位旅行家被一艘軍艦救起,并受到美國人民的熱烈歡迎。 序 言1 幾年前2,全世界為一次科學史上前所未有的科學實驗大為震驚和激動。美國南北戰(zhàn)爭結(jié)束之后,在巴爾的摩成立的槍炮俱樂部的成員們突發(fā)奇想,意欲接觸月球——沒錯,就是要上月球——準備往月球發(fā)射一枚炮彈。俱樂部主席巴比凱恩——這個創(chuàng)舉的發(fā)起者,為此征詢了劍橋天文臺的天文學家們之后,便立刻為保證成功而做下了必需的一應(yīng)準備,而這一實驗為大多數(shù)資深的科學家所贊許,認為可以成功。為此,巴比凱恩發(fā)起公眾募捐,籌集了近三千萬法郎,于是,他開始為這個巨大的工程運作起來。 根據(jù)天文臺的科學家們收集的資料,發(fā)射炮彈的大炮應(yīng)該安置在南北緯的零度到二十八度之間,以便瞄準天穹間的月球。炮彈必須具有每秒一萬二千碼3的初速度。炮彈在12月1日晚上11點差13分20秒發(fā)射的話,即可在12月5日午夜時分準時到達月球,也就是說,月球剛好是在它的近地點,即離地球最近的地點——離地球八萬六千四百一十法里4。 槍炮俱樂部的主要成員——巴比凱恩主席、埃爾菲斯頓軍醫(yī)、馬斯頓秘書,以及其他一些專家學者多次進行討論,研究了炮彈形狀和成分,以及大炮的安放位置和性能,還有需要使用的火藥的質(zhì)量和數(shù)量。會議做出以下決定:一、炮彈應(yīng)為金屬鋁制成,直徑為一百〇八英寸5,彈壁厚度為十二英寸,重一萬九千二百五十斤6;二、大炮為哥倫比亞鑄鐵炮,長九百英尺7,就地澆鑄;三、裝填的炸藥為四十萬斤火棉8,能夠在發(fā)射時產(chǎn)生六十億升的氣體,足以將炮彈射向“黑夜星球”。 這些問題解決之后,巴比凱恩主席在工程師的協(xié)助之下,來到了佛羅里達北緯二十七度七分和西經(jīng)五度七分的一個地方。隨后,就在這一地點完成了一項土木工程,極其成功地鑄造了哥倫比亞炮。 各項準備進行至此,突然出現(xiàn)一個意想不到的事,致使這一事件更加引起關(guān)注,興趣倍增。 一位法國人——一位異想天開的巴黎人,也是一位既聰明又大膽的藝術(shù)家——要求進入這顆巨型炮彈,飛往月球去研究這顆地球衛(wèi)星。這個勇敢無畏的冒險家名叫米歇爾·阿爾當。他來到美國,受到熱烈的歡迎;他主持大會,受到勝利的歡呼;他讓巴比凱恩主席與死對頭尼科爾摒棄前嫌言歸于好;同時,作為和好的保證,阿爾當決定讓他倆同他一起進到那顆大炮彈里飛往月球。二人接受了阿爾當?shù)奶嶙h。于是,眾人便對炮彈的形狀進行了改造,使之變成一個圓錐體。同時,又在這個“炮彈車廂”里裝上了強有力的彈簧以及易碎隔層,以減小發(fā)射時的反作用力。隨后,在“炮彈車廂”裝上了夠一年食用的食物,夠幾個月飲用的水以及夠用幾天的煤氣!败噹眱(nèi)裝有一個自動裝置,可以制造和提供給三位旅行者吸入所需的空氣。與此同時,槍炮俱樂部還在落基山的一座最高峰上安裝了一臺巨型望遠鏡,可以跟蹤觀察炮彈全程的運行情況。一切均已準備就緒。 11月30日,“炮彈車廂”在規(guī)定的時刻,在人山人海的觀眾的目睹下發(fā)射了,而這可是第一次有三個地球人懷著必須到達目的地的堅定信念,飛向宇宙空間。這三位勇敢無畏的旅行者——米歇爾·阿爾當、巴比凱恩主席和尼科爾船長——將進行這趟九十七小時十三分二十秒的飛行。因此,他們到達月球表面的時間只能是12月5日午夜的滿月時分,而不是像幾家消息不靈通的報紙所說的12月4日。 但是,意外的情況發(fā)生了:哥倫比亞炮發(fā)射時的巨響,立即產(chǎn)生了大量的氣體,聚集在大氣層中。這一意外激起了眾怒,因為月亮被云霧遮住了,好幾個夜晚人們都觀賞不到月球。 可敬的J.-T.馬斯頓,這三位旅行者的最勇敢的朋友,在劍橋天文臺臺長J.-H.貝爾法斯特的陪同下,來到落基山朗峰觀測站,那兒架設(shè)著一臺天文望遠鏡,可以將月球的距離縮短到兩法里。槍炮俱樂部的這位可敬的秘書,要親自觀測他的那三位勇敢無畏的朋友的“飛行器”的狀況。 12月5日、6日、7日、8日、9日和10日,大氣層聚集了厚厚的云層,阻礙了觀測,人們甚至認為觀測得延期到明年的1月3日,因為到11日,月球便成了下弦月,其光亮的部分變得十分少,難以清晰地追蹤“飛行器”的蹤跡。 然而最后,天公作美,人人欣喜:一場颶風在12月11日的夜晚到12日凌晨,將云層驅(qū)散,大氣層透徹了,半圓的月亮清亮地掛在夜空。 就在當晚,J.-T.馬斯頓和貝爾法斯特便從朗峰觀測站向劍橋天文臺的科學家發(fā)送了一封電報。 那么,這封電報到底說了些什么? 電報上說:貝爾法斯特先生和J.-T.馬斯頓先生在12月11日晚8點47分,發(fā)現(xiàn)了哥倫比亞炮在亂石崗發(fā)射出去的炮彈,不知何故,炮彈偏離了方向,并未到達目的地。不過,炮彈已經(jīng)非常接近月球,仍受到了月球的引力作用,炮彈的直線飛行已改變成了一種圓周運動,因重力作用而在月球周圍沿著橢圓形軌道運行,變成了月球的衛(wèi)星。 電報里還說,這個新的星球的數(shù)據(jù)尚未測算,因為必須從三個不同的觀測點對它進行觀測,才能測定它的數(shù)據(jù)。接著,電報里又指出,“飛行器”和月球表面的距離“可能”有兩千八百三十三英里9左右,即四千五百法里。 電報里最后提出兩種假設(shè):一、月球的引力最終可能將它吸走,那么,旅行者們就可能登上月球;二、炮彈可能會在一個固定不變的軌道繞著月球運行,直到世界末日。 如果出現(xiàn)后面一種結(jié)果,旅行者們的命運將會如何呢?沒錯兒,他們尚有食物,可以撐上一段時間,但是,即使他們的冒險之舉得以成功,那他們?nèi)绾畏祷氐厍蚰兀克麄冞有可能返回來嗎?我們能夠獲悉他們的消息嗎?當代的最博學的科學家在報刊上進行著爭論,激起了公眾們的極大興趣。 在此,我們應(yīng)該提出一個建議,讓過于性急的觀察者們好好深思。一個科學家向公眾宣布一種純屬揣測性的發(fā)現(xiàn)時,往往不是很謹慎的。誰都沒有強迫誰去發(fā)現(xiàn)一顆行星、一顆彗星或是一顆衛(wèi)星,但你若是弄錯了的話,就必然會遭人恥笑的。因此,最好是你好好考慮清楚,而急脾氣的J.-T.馬斯頓在向全世界發(fā)表這封電報之前,本是應(yīng)該三思而后行的,可是,他在電報中卻對這一科學壯舉先下了結(jié)論。 確實,這封電報如后來證實的那樣,犯了兩種錯誤。一是關(guān)于炮彈與月球表面的距離上的觀測錯誤。因為12月11日根本無法觀測到炮彈,而J.-T.馬斯頓所觀測到的或者他以為觀測到的不可能是哥倫比亞炮發(fā)射的炮彈。二是關(guān)于炮彈的命運的理論性錯誤,因為設(shè)想炮彈成為月球的衛(wèi)星,是絕對違背理論力學原理的。 朗峰的觀測者們只有一種假設(shè)是可能會實現(xiàn)的,即這三位旅行者——如果他們還活著的話——能夠借助月球的引力到達月球表面。 其實,這三位睿智而勇敢的旅行者,在炮彈發(fā)射時那可怕的撞擊下,能夠僥幸活著,已經(jīng)是萬幸了,而他們乘坐炮彈車廂旅行的壯舉最精彩、最奇特的細節(jié)倒是值得大書一筆的。本書敘述的這個故事將大大地消弭許多的幻想和預(yù)測。但是,它也將讓我們對這一壯舉的種種波折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而且也將突出巴比凱恩的科學理想,尼科爾的睿智以及米歇爾·阿爾當?shù)挠哪竽憽?br/> 另外,這個故事也將證明,他們可敬可愛的朋友——J.-T.馬斯頓專心一意地對著巨型望遠鏡觀測月球在宇宙空間運行,實在是浪費時間。 儒勒·凡爾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