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逆反心理學》通過一個個真實的、熟悉的、生動的案例故事和通俗易懂心理學知識,揭示了關于兒童逆反心理中的奧秘,破解孩子健康成長中的密碼,幫助父母們正確處理孩子逆反心理中所反應的種種問題行為,使父母不再為孩子的說謊、撒潑、厭學、對抗、懶床、不睡覺、不吃飯、拖拉等而苦惱。希望父母們掌握了《兒童逆反心理學》中的不打不罵的溫暖教養(yǎng)方法,就能在家庭教育中如魚得水,讓孩子成長為一個有自信、有同情心、有安全感和創(chuàng)造力的優(yōu)秀兒童。 前 言 許多父母常抱怨自己的孩子不聽話:讓孩子往左走,他卻偏往右走;讓孩子幫著拿點東西,他卻偏不拿;等等。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逆反心理”,即一個人為了維護自尊,而對對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態(tài)度和言行的一種心理現(xiàn)象。 逆反心理作為一種特殊的心理現(xiàn)象,在兒童身上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 逆反心理的產(chǎn)生是與兒童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發(fā)展緊密聯(lián)系的,并且主要受父母不良教育方式、學校不良因素、同一群體不良因素等幾個方面的影響。 一般來說,0~12歲的兒童處于心理成長發(fā)展和人格形成的關鍵時期,由于他們在心理上極不成熟,自我調(diào)節(jié)、控制水平較低,所以極易因環(huán)境等不良因素的影響而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和人格特點。但是隨著兒童自我意識的主觀能動性逐漸增強,他們對父母的指揮和安排表現(xiàn)出較大的叛逆性。因此,他們常常任性,不聽話,開始和父母“對著干”,主要表現(xiàn)為認識上的逆反,以及情緒和行為上的對抗。 比如,出門的時候動不動就撒潑、發(fā)脾氣,吃飯、起床從來沒有好好合作過,臥室亂糟糟的,從來不自己收拾,跟父母頂嘴、說謊更是家常便飯。逆反的孩子總是向大人發(fā)出抗議信號,傳達這樣的心聲:“我已經(jīng)長大了”“我需要更多的自由”“我想獨立成長”。 兒童的這種反對父母權威、規(guī)矩的心理讓父母很是頭疼。如果父母對逆反的孩子實施高壓政策,則結(jié)果可能會適得其反;但如果父母總是順從逆反的孩子,則孩子有可能會越來越任性,越來越逆反。父母應明白,正確引導有逆反心理的孩子,直接關系到孩子的心理健康。 另外,很多人誤認為逆反心理是一種不健康的、消極的心理。事實上,逆反心理并不是不健康的心理,而是人適應外界環(huán)境的一種正常的心理功能。它雖然有消極的一面,但也有積極的一面。因此,父母要學會因勢利導,悉心挖掘孩子逆反心理中積極的潛能,這樣才有可能把孩子培養(yǎng)成一個優(yōu)秀的人。 在生活中,父母要有效化解親子矛盾,不能僅僅依靠愛心與耐心,還應該充分了解孩子的心理,掌握一些實用的技巧:對無理取鬧的孩子應予以積極暫停;孩子外出愛撒潑,要事先“約法三章”;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緩解他的逆反情緒;孩子愛說謊,要先找出原因;孩子愛頂嘴,要耐心傾聽,做好溝通;孩子做作業(yè)拖延,切忌不停催促;孩子上課愛走神,可通過培養(yǎng)好習慣來提升他的專注力;孩子愛搶玩具,要循序漸進地糾正孩子的獨占行為……想要知道更多實用的教養(yǎng)方法,趕快翻開本書尋找答案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