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江三峽大壩完成,許多名勝古跡要沉入壩底百余公尺之際,韋伶帶著我們去做最后巡禮,有莫名的感慨。用什么方法來表現這種情懷呢?游記、報導文學、傳說、文化溯源,還是歷史回顧呢?似乎沒有猶豫的余地,背起背包,韋伶就帶我們進入了《山鬼之謎》的旅程。 走進三峽寧河古鎮(zhèn),那個皮膚黝黑、紅發(fā)赤足的少女葉林,訪尋父親身世之謎,發(fā)現自己可能是山鬼或野人的后代。盡管她被傅家大小接納,挖出往事總令人鼻酸。讓考古學家依靠DNA來揭開秘密好嗎?讓神女谷成為人們歡涌而至的游樂場好嗎?讓葉林的母親來到,陪著外公繼續(xù)尋找外婆與野人爺爺的蹤跡好嗎?葉林后來哪里去呢?再回省故事首頁,那位飲茶老人的敘述中,早已隱含著永遠的悲傷。 整篇故事在神秘氣氛中,包含著原生神話、民俗傳說、基因返祖、尋根訪親、自然生態(tài)保育、尊重生命等主題,也貼緊了三峽建壩、游樂開發(fā)、山林變貌等現代議題,韋伶述說的聲調很輕,卻如谷音回繞。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從古人的詩中。你就知道巫山曾是怎樣一個云遮霧置之地。韋伶所著的《山鬼之謎》用撲朔迷離的故事。展示了快成為傳說的老巫山曾經有過的神秘和美麗。我們跟隨主人公穿行在巫山那片人跡罕至的原始山谷,尋找“山鬼”的足跡,探察主人公身世之謎。 除了引人入勝的故事!渡焦碇i》還有一些圖片展示巫山之美,它們來自于作者屢次進入巫山實地考察的經歷。 那片深峽幽谷中許多美妙的所在。已經淹沒在人類帶來的大水之中了。在我們猜測“山鬼”從何而來又將往何處而去時。會不會擔憂和驚覺到————那么。我們的最后家園與去向,又將是怎樣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