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以1894年中日甲午海戰(zhàn)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為題材,從清廷深感西洋列國船堅炮利的危害,斷然與世界“接軌”送留學生出國創(chuàng)辦新式海軍開始,知道北洋水師覆滅,從短短二十年的歷史,折射出王朝奶外交困的沒落趨勢,塑造了以鄧世昌、丁汝昌為代表的中國英雄的光輝形象。 作者簡介: 曉箭,本名閻建國。1960年9月生于北京。教書為業(yè),任教于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有學術論文、中短篇小說及長篇小說《沒有****的戰(zhàn)爭》等著述。 目錄: 第一章大治水師 1.兩路告急 2.李鴻章進京 3.海軍衙門 4.迎來鐵甲 5.醇王閱兵 6.給我炮轟長崎 7.滿洲海軍 8.北洋海軍 第二章世界八強 1.瑯總查去職 2.武人天性 3.“勿忘海軍!” 4.出訪日本 5.春秋大義第一章大治水師 1.兩路告急 2.李鴻章進京 3.海軍衙門 4.迎來鐵甲 5.醇王閱兵 6.給我炮轟長崎 7.滿洲海軍 8.北洋海軍 第二章世界八強 1.瑯總查去職 2.武人天性 3.“勿忘海軍!” 4.出訪日本 5.春秋大義 6.大比之年 第三章甲午大海戰(zhàn) 1.東學黨亂 2.探親假 3.日本內(nèi)閣秘會 4.僵在仁川爭體面 5.議軍情增兵 6.挾王矯詔 7.豐島遇襲 8.國民教師 9.海陸大捷 10.清日宣戰(zhàn) 11.北洋洋員 12.大日本的肉喇叭 13.“拔丁” 14.廣乙“服狀” 15.領命護航 16.再打一個冷不防 17.兵抵大東溝 18.一縷煤煙 19.布陣斗法 20.黃海鏖兵 21.海戰(zhàn)報告 22.賞罰分明 第四章慶萬壽日軍來犯 1.大清國的肉喇叭……第五章威海決戰(zhàn) 1.兩路告急 公元l884年,法國侵略越南,引發(fā)了中法關系的危機。 越南與中國云南、廣西接壤,曾為中國版圖的一部分;漢時由交趾州管理,唐時為安南總督府轄地。北宋初年,越南自立為王脫離中國,卻不敢脫離天下唯一的文明——中華文明,要求受中國皇帝的冊封,以藩屬身份進貢。按照中華文明,中國是天下的中心,天下秩序就是以中國為軸心的宗藩關系。中國的核心是京畿,京畿以邊省為屏蔽,邊省以屬國為藩籬。這就構(gòu)成了四平八穩(wěn)的防御體系,深閉固拒不通文明的化外夷狄。而今,籬笆墻里鉆進不懂規(guī)矩的高盧公雞,打著簽訂平等條約的幌子,欲變越南為東方的法蘭西。 法國遠東艦隊深入中國閩江,遠在旅順的北洋水師隨時準備開赴戰(zhàn)場。偏在這個時候,揚威號巡洋艦管帶鄧世昌家父病亡。本該回家奔喪,他卻忠孝不能兩全,請命出征。 記名提督、天津鎮(zhèn)總兵丁汝昌兼領北洋水師,生怕鄧世昌背上不孝之名。朝廷以孝治國,立有丁憂制度約束官員:遇父母之喪要回家守孝二十七個月,其間停薪留職,不再升遷。孝子們知書達理,卻往往聞喪戀棧,或匿不舉哀或捏稱情狀。常有人因此被降級罰俸或革職除名。雖說朝廷不指望武人垂范天下,丁憂制度只約束高級武官,鄧世昌尚不夠級別,但回家奔喪理所應當。丁汝昌是寬厚長者,見鄧世昌守著船不走,生怕別人甩閑話。他言之諄諄:“世昌啊,令尊仙逝,這是大事。別耽擱,快回吧!孝是個名聲,大意不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