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收錄了《綠色陷阱》、《綠河》、《路邊的月亮》、《重見陽光的日子》等四篇中篇小說。葉兆言的創(chuàng)作題材并不單一,最耀眼的是追懷民國時期前塵舊事的小說,被文學史家稱為“從民間的角度來重寫民國史”。 作者簡介: 葉兆言:1957年出生,南京人。他1974年高中畢業(yè),進工廠當過四年鉗工;1978年考入南京大學中文系;1986年獲得碩士學位。他80年代初期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創(chuàng)作總字數(shù)約四百萬字。他的主要作品有七卷本《葉兆言文集》《葉兆言作品自選集》以及各種選本。另有長篇小說《一九三七年的愛情》《花影》《花煞》《別人的愛情》《沒有玻璃的花房》《我們的心多么頑固》,散文集《流浪之夜》《舊影秦淮》《葉兆言絕妙小品文》《葉兆言散文》《雜花生樹》等。 目錄: 綠色陷阱 綠河 路邊的月亮 重見陽光的日子感謝中篇小說,它豐富了我的寫作人生,讓文學夢想變得如此充實。 感謝一起打拼的文學戰(zhàn)友,感謝所有批評過我的人,感謝那些近乎客套的鼓勵和督促,感}射我們擁有的共同歲月。 感謝讀者,沒有讀者閱讀,我們曾經(jīng)的蹉跎,曾經(jīng)的風風火火,可能什么都不是。 ——葉兆言第一章 1 顧駿決定重新關注張焰強奸殺人一案,完全是由于一篇推理小說的緣故。盡管這案子在他心頭縈繞了二十年,顧駿情不自禁地就會想起早已伏法的張焰,但是他并沒有想到自己有一天會真的重新走進這個早就陳舊的案子中去。十三年前,他從一個基層派出所調到市局七處當處長,作為一名出色的警探,顧駿屢屢感到自己在處里無所作為。和坐辦公室相比,顧駿更愿意在基層工作。局里面的領導對顧駿的工作評價很高,同事也對他十分信任,他們稱他為資料庫,因為他所領導的部門,在協(xié)同破獲重大刑事犯罪案件時,總是給予最好的配合。顧駿有著驚人的記憶力,在電腦還沒有在局里被廣泛運用之前,顧駿就是一部活電腦。他總是出其不意地記住許多別人完全可能忽視的小細節(jié),這些細節(jié)對于破案常常能起到意想不到的關鍵作用。 當?shù)谝淮斡腥撕邦欜E為顧老的時候,顧駿并沒有在意。稱誰誰誰為某老,向來是一種中國特色的尊稱。很長一段時期內,局里盛傳顧駿將要被提拔為副局長,說得有鼻子有眼,好像任命通知馬上就要宣布一樣。上級領導也不止一次和顧駿談過話,不止一次給予暗示,連顧駿自己也以為提拔已成定局,但是這任命一拖再拖,一直拖到他快退休才正式下文件。這是一個有關提退的文件,也就是說,讓顧駿退休,享受副局級待遇。 這樣的提退照例是要和本人慎重地談一次話。有不少人給顧駿出主意,讓他抓住這最后的機會,很好地解決一下個人問題,譬如房子,譬如即將畢業(yè)的兒子的工作分配。提退是對一個干部一輩子工作的總結,在這時候提一些適當?shù)囊,上級領導通常都會滿足。顧駿是一位卓有成效的老公安戰(zhàn)士,無論是當年在基層,還是后來在局里當處長,他的工作都是有口皆碑。在一本《建國三十五年我市刑偵案例選》上面,其中有四起大案是顧駿參與偵破的,在偵破這些大案中,顧駿起著絕對主要的作用。 然而當上級部門派人和顧駿談話的時候,顧駿沒有對組織上提出任何對個人生活有所照顧的請求。他唯一的要求,是讓他重操舊業(yè),對一起早已定案的舊案子重新進行考察。他的這一要求的提出,讓前來談話的同志感到為難,因為這一要求也可以理解為是顧駿不愿退休。 “顧老,你應該這樣想,作為一個享受局級待遇的干部,你怎么再到基層去對你所說的那個舊案子進行考察呢?”談話是在顧駿的辦公室進行的,負責前來談話的同志是人事處長,他不知道怎樣才能勸顧駿打消念頭,“這事情可能比較復雜,對于退休這件事,上面的精神是非常明確的,這就是在年齡上一刀切,換句話說,也就是不管你愿意不愿意,到退的時候,就一定要退! 顧駿想對方一定是誤會了他的意思。他覺得既然是讓他提要求,就完全有權利這么提。顧駿并不戀處長的位置,他已經(jīng)不止一次提出來,應該選拔更有前途的年輕人來接替他。談話的誤會很有些刺傷顧駿的自尊心,他突然覺得自己無話可說,沉默了一會,他打開抽屜,從里面拿出一本小說,扔給了坐在他對面的人事處長!霸趺凑f才好呢,也許我應該勸你看一看這本小說! 人事處長有些尷尬,他是一位提拔不久的年輕干部,在這樣的正式談話中,顧駿卻讓他讀小說,一時不知該怎么辦才好。他出于禮貌地接過小說,隨手翻了翻,立刻合上!跋氩坏筋櫪夏氵喜歡看這樣的小說,”人事處長看著花哨的封面,敷衍說,“這是中國的推理小說,還是外國的?我讀書的時候,也特別愛看福爾摩斯探案——噢,這是中國人寫的,老實說,中國人寫的推理小說,我不喜歡。” 顧駿說:“我的意思,是讓你注意一下,這里面寫了一個案子,這案子寫的就是我們這個城市發(fā)生過的一起重大的強奸謀殺案。你可以比較一下,這就是我曾經(jīng)經(jīng)手過的張焰強奸殺人案。這案子當年曾、經(jīng)轟動一時,對了,很多談案例的書都選了它,我記得公安學校的教材上也用了這個案子! 人事處長點了點頭,他所以點頭,是因為顧駿正看著他。這樣的談話似乎離題太遠,考慮到應該尊重老同志,他不得不做出很有興趣的樣子。許多作家都根據(jù)案例寫小說,以公安人員的眼光來看,這些藝術化的所謂推理小說,包括那些電視上沒完沒了的偵探系列劇,只能算是外行制造的娛樂品,它們充其量不過是讓人消遣消遣。人事處長不明白顧駿為什么在這時候,會一本正經(jīng)地打算和他一起研究推理小說。“顧老是不是也想寫一部這樣的小說,”人事處長不敢再往下說,他注意到顧駿臉上顯露出明顯的不痛快,“我只是開一個玩笑,我不知道這小說究竟說了什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