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心楚漢》以飽含激情的筆調(diào),濃墨重彩的描寫了楚漢時代兩位千古傷心的英雄名將,一個是在烏江悲嘆奈何的古今至圣勇將項羽,一是個在淮陰胯下崛起的古今至圣智將韓信,并通過他們一生傳奇的戰(zhàn)績以及悲壯的死亡再現(xiàn)了一段蕩氣回腸的英雄史詩。 《傷心楚漢》是一部以通俗幽默的筆法評述楚漢軍事戰(zhàn)爭史的歷史巨著。讀者讀過此書后必將得到閱讀的快樂,也會引發(fā)深深的思考。無論是項羽和韓信的成長軌跡,項羽和劉邦的用人之道,韓信與項羽的用兵之道,還是三人最終歸宿的對比,都會成為每個讀者思考的問題。這本書集悲壯、唯美、詼諧、深刻和雄渾于一體,激蕩出英雄的夢想,男人的情懷和對人生的品味。 作者簡介: 樂生,原名朱暉,江西臨川人,自幼好古文,廣泛閱讀各類史書、演義和傳記,陶醉于英雄的豪情和軍事的趣味。畢業(yè)后成為了一名網(wǎng)絡(luò)工程師,安然度日。直到四年前的某一天,當(dāng)他重讀《東周列國志》,胸中激情被再度點燃,于是決定拾起最初的夢想,立志用八年時間,寫盡歷代名將,盡抒英雄氣概,評點軍事史。2008年,他以“江湖閑樂生”為名,于天涯論壇開貼明志。有人感動于他的決心——勇氣可嘉,于是不吝鼓勵;也有人將他斥之為“瘋子”——執(zhí)念太重,只是付諸一哂。褒貶聲中,他秉著對歷史的那份單純的熱愛,三年來廢寢忘食,不曾輟筆,以詼諧的語言、犀利的筆觸、理性的思辨、濃烈的情感感染了越來越多的讀者。出版有長篇歷史讀物《霸道——春秋三巨頭傳奇》、《春秋那些事兒之春秋五霸》和《春秋那些事兒之吳越爭霸》。 目錄: 楔子 項羽篇:奈若何 第一章奇少年帥酷出道 望斷楚山,國仇家恨,大浪滔滔 紫電雙瞳,游俠天下,當(dāng)時項羽年少 一劍兵起盡歡呼,力拔會稽,秦鹿奔野草 八千子弟,飆舉渡江,血灑西風(fēng)群猿嘯 第二章死敵曾是摯友 英雄駿馬,笑看淮陰 燔燒屠戮,一城血腥 微山湖畔,雙龍并躍 一夕巨變天下驚 第三章一劍劈出個天下 南山之約,貪愛恨離 誰御群兇,項羽劉季楔子 項羽篇:奈若何 第一章奇少年帥酷出道 望斷楚山,國仇家恨,大浪滔滔 紫電雙瞳,游俠天下,當(dāng)時項羽年少 一劍兵起盡歡呼,力拔會稽,秦鹿奔野草 八千子弟,飆舉渡江,血灑西風(fēng)群猿嘯 第二章死敵曾是摯友 英雄駿馬,笑看淮陰 燔燒屠戮,一城血腥 微山湖畔,雙龍并躍 一夕巨變天下驚 第三章一劍劈出個天下 南山之約,貪愛恨離 誰御群兇,項羽劉季 一軍救趙睢塵遠(yuǎn) 秦軍甬道狼藉 第四章權(quán)力是友情的墳?zāi)?br/> 破釜沉舟,喑啞叱咤,項籍獨破章邯 壁下動天,諸侯戰(zhàn)栗,轅門屈膝來參 百二勢傾,三戶亡秦,兩軍爭入西關(guān) 坑盡虎狼,一夜新安 第五章王的盛宴 沛公約法有三章 項王一怒誰能降 鴻門開宴迎劉季 亞父撞斗恨難量 第六章中國史上最大火災(zāi) 楚人一炬,可憐焦土,緬想咸陽三月休 錦衣眷戀,幾縷鄉(xiāng)思,不許書生笑沐猴 改天換日,罷了秦帝,英雄何必稱天子 等閑割地,分茅強(qiáng)敵,霸王橫劍宰神州 第七章這一年變化太快 欲據(jù)西楚做盟主,韓信隨手定關(guān)中 千古奇案弒義帝,英布害君霸業(yè)空 拔山扛鼎興何暴,原來漢王已入彭 膽烈無前猛虎嘯,飄忽震蕩勢如風(fēng) 第八章打不死的蟑螂小劉 一時混戰(zhàn),殺盡漢兵如殺草,天昏地黑睢水湄 劉季倉皇,楚騎逐之若飛蓬,一兒一女嘻其危 沛公再起,漢雖輸楚第一籌,天下中分尚可持 韓信云騰,策士六奇行反間,項王自矜奮私智 范增力盡無施處 紀(jì)信代劉君王誤 漢王卷土又再來 亢龍氣懾韓彭才 楚霸不忍外黃屠 怎料曹咎難耐 廣武敖倉,是楚漢、揮劍怒叱。竟無賴,分羹汝翁? 百戰(zhàn)疲勞,決雌雄、斗智斗力。何有弩,傷足傷胸? 濟(jì)上斬龍,功狗踟躕,劉季一策漢基開 兩分天下,指鴻溝。平國傾國?笑去侯公 第十章最后的戰(zhàn)役 項王有信,不覺有挫,欲向彭城醉南山 固陵陽夏,殺氣如虹,齊梁不至原為貪 垓下兵稀,霸業(yè)灰飛,輸盡河山萬里 一夕簫聲,四面楚歌,西楚兒郎淚散 第十一章輸了你,贏了世界又如何 拔山力盡,醉酒高歌,歌罷傷泣,泣對虞兮奈若何 惜別玉帳,賤妾何為,為君劍舞,舞盡一生盡君歡 英雄氣消,陰陵失道,道雖不利,只此快戰(zhàn)千古無 亭長無勞,平生英烈,不忍獨生,羞面江東父老 垂涕棄騅,騅嘶腸斷,殉主逝水而去 非戰(zhàn)之罪,罪殃黔首,首級慷慨贈故人 楚亡漢興,六國不在,大江東去,徒留后人嘆息 韓信篇:胯下犬 第一章從胯下崛起 屠中少年笑淮陰 漂母一飯眼獨青 仗劍從戎忍持戟 漢王何為斬韓信 第二章給我點陽光就燦爛 寒溪夜?jié)q阻國士,月下知己,成也蕭何 登壇拜將三軍驚,開英雄壯圖,略勝諸葛 暗度陳倉,策出無方,羽檄星馳,席卷三秦關(guān)輔 漢家養(yǎng)公如養(yǎng)虎,堪獨當(dāng)一面,不計前嫌解厄 第三章奇兵、奇戰(zhàn)、奇跡 京索既扼,引師北討,濟(jì)河夷魏擒豹 取代滅趙,威亮火烈,勢如雷霆風(fēng)掃 北師降虜,不戰(zhàn)降燕,勛冠三杰,請立張耳召忌 修武高眠,漢王奪印,攻齊兩難,不知如何是好 第四章“三國”沒有提前出現(xiàn) 克下臨淄,沉沙決水,半渡而擊,斬龍猶斬草 取齊自重,躡足封王,漢生疑猜,只因君功高 劉項懸命,念恩惟德,終不背漢,可憐一片丹心 長空鳥盡,天下歸漢,千金一飯知報 第五章我的寂寞無人拯救 度盡劫波續(xù)舊緣,恨奈何,為德不卒 拜將解衣如昨日,卻怎料,云夢盡負(fù) 既知天下有所歸,何獨憐,身與噲伍? 問世間,天命何物? 第六章天意 漢中長安千里夢,十年舊事一回頭,嘆月下策馬,君記否 寡妻稚女俱堪恨,含冤鐘室真可哀。笑長樂蕭何,公樂乎? 當(dāng)初若聽蒯通語,高祖功名未可知。問開國雄主,哭何為? 大風(fēng)悲歌思猛士,寂寥魂魄歸故鄉(xiāng)。念昔日恩義,感傷悲【前言】 曾讀過這么一首元曲,張可久的《賣花聲?懷古》:美人自刎烏江岸,戰(zhàn)火曾燒赤壁山,將軍空老玉門關(guān)。傷心秦漢,生民涂炭,讀書人一聲長嘆。 秦末楚漢這段歷史,真的令人很傷心。 在這個新舊時代交替的陣痛中,在這個布滿了荊棘的歷史轉(zhuǎn)彎處,古老的英雄與先驅(qū)們于黑暗中摸索著道路前行,經(jīng)過他們不懈的嘗試和努力,總算為歷史尋到了一條還算平坦的通途。然而在其過程中,無數(shù)人為之付出了極大的代價,此代價之慘痛,甚至讓最后的成功者以及劫后余生的人們沒有半點勝利的喜悅,面對滿目瘡痍的河山,面對殘破不堪的家園,面對北方日益強(qiáng)大的游牧民族,他們滿心沉重,他們難忍傷懷,他們哭泣著掩埋好戰(zhàn)友與對手的尸體,歌著大風(fēng)愴涕前行,天下強(qiáng)漢便是在這一片悲壯的氣氛中熱淚凝就。 我們且看: 自公元前210年至公元前195年短短十五年間,中華民族就接連歷經(jīng)了秦末暴政、人民起義、楚漢內(nèi)戰(zhàn)、匈奴入侵、異姓王叛亂等數(shù)次兵燹摧殘,以至楚歌失聲,河山失色,英雄淚干,生民血盡。當(dāng)時天下第一大都咸陽,被諸侯聯(lián)軍屠燒,大火三月不滅;第二大都邯鄲,被秦軍夷為平地;第三大都潁川,以及武關(guān)、六邑、城父等中小城邑,也遭漢軍屠戮;其他襄城、城陽,以及三齊城郭,亦多為楚軍所殘滅;再加大天災(zāi)大饑荒,導(dǎo)致的物價暴漲通貨膨脹,市場上米一石貴至一萬錢,馬一匹貴至一百金,連漢朝皇帝也湊不齊四匹毛色一樣的馬做車騎,宰相將軍出門只能坐牛車,民間更是人相殘食,餓殍遍野,丈夫從軍旅,老弱轉(zhuǎn)糧餉,人命如螻蟻,白骨做柴薪,整個天下如同地獄一般。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秦朝末年天下還有2000多萬人口,到漢初,原來的萬戶大邑只剩下兩三千戶,消失了原來人口的70%,幾至亡族滅種! 戰(zhàn)國時期,一個小小趙國就能擋住匈奴的鐵騎。秦朝初期,蒙恬三十萬秦軍也能讓匈奴遠(yuǎn)遁大漠,不敢南下而牧馬。到了漢初,高祖劉邦舉全國之力攻打匈奴,竟有白登之?dāng),這是恥辱,是千年國恥! 秦末楚漢這段歷史,真的令人很傷心。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于是千年之后,小生我與張可久靈犀相通,讀書人一齊長嘆,同嘆一曲英雄悲歌,同嘆一聲傷心楚漢。 我們且看: 千古一帝秦始皇,為了他的偉大帝國殫精竭慮,每日批閱奏章、竹簡多達(dá)一百二十余斤,閱讀達(dá)不到這個定額,完不成規(guī)定的工作量,絕不休息。然而秦皇嬴政勞則勞矣,可惜步子走得太快,他筑長城,修直道,伐匈奴,征百越,搞得百姓苦不堪言,于是紛紛起義,以至大秦二世而亡,自己也落得個累死沙丘、尸身腐臭的傷心結(jié)局。 氓隸之子陳勝吳廣,少有鴻鵠之志,敢為天下之先,于是身披堅執(zhí)銳,以八百戍卒首發(fā)難,伐無道,誅暴秦,可惜后繼無力,其興也勃,其亡也忽,以至眾叛親離,見殺于部將之手。他們用畢生的悲劇為新時代鋪平了前進(jìn)的路途,同時也用滿腔的熱血實現(xiàn)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句充滿了危險與誘惑的政治宣言。草根貴族,正是自此而始。 大秦少府章邯,身為一介文官,卻在帝國風(fēng)雨飄搖之際挺身而出,挑起重任,率七十萬驪山役徒橫掃天下,殺王滅國,威震諸侯,幾乎力挽狂瀾于既倒,最后卻遭奸臣趙高陷害,被迫投降項羽,為秦人所唾棄,以至英雄氣短,兵敗自殺。 還有魏咎、魏豹、趙歇、韓成、田榮、田橫、羋心等六國之后,他們趁勢而起,志在恢復(fù)故國,然而故國難興,天下勢在一統(tǒng),他們注定無法阻擋新時代的車輪滾滾,最終或為秦所滅,或為楚所滅,或為漢所滅,身死國破,為歷史所拋棄。 另外還有彭越、英布、臧荼等草莽英雄,其人雖故賤,然已席卷千里,南面稱孤,喋血乘勝日有聞矣。最后也身被刑戮,或為烹殺,或遭囚死,成為政治祭壇的犧牲品。 此外還有漢高祖劉邦,其以布衣提三尺劍而得天下,威加海內(nèi)唯我獨尊,貌似風(fēng)光無限而又厚黑無比,其實他身上征戰(zhàn)半生的傷痕累累,他內(nèi)心隱秘的痛楚和糾結(jié),他作為帝王的孤獨、無奈與悲涼,又有幾人能夠真正了解! 我只能說,他們生在了一個最悲慘的時代,經(jīng)歷了一段最苦難的歷史,灑下了一把最傷心的淚水。 不過,這些人悲則悲矣,傷則傷矣,但還有兩個人的命運(yùn)更加令人扼腕。 那就是項羽、韓信,這兩位絕對可以排在中國名將前五之列的軍事天才。他們戰(zhàn)必勝、攻必克,凌險必夷,摧堅則脆,一個是古今圣于勇將,一個是古今圣于智將。以二人之智勇,本可以強(qiáng)兵興我中華,卻因其自身性格原因而無法立足于亂世,最終只能悲壯地自我毀滅。 如果他們不要太孤傲,如果他們不要太沖動,如果他們能多一點點政治智慧,楚漢怎會相爭,河山豈能殘破,匈奴何敢囂張,歷史又何必傷心。 然而,他們雖是敗寇非為成王,但敗寇未必不是英雄。其實有時候敗寇反而更加令人崇敬。至少他們?yōu)榱俗约旱恼卫砟钆c人生理想曾經(jīng)努力過、奮斗過,最后即便失敗了,也可配稱英雄二字。我們千萬不要以成敗論英雄,千萬千萬。 明人李贄嘗言:“英雄之生,原非無故而生;則其死也,又豈容無故而死乎?其生也有由,則其死也必有所為。”失敗的英雄,是歷史的先驅(qū),是悲壯的行者,他們搗毀舊世界,開創(chuàng)新世界,再被新世界所毀滅,他們失敗了,他們被其所努力之事業(yè)拋棄在外,但他們卻因此更加突顯了自己的人格價值,宋儒陸象山嘗言:“人不可依草附木!笔∮⑿郏蚱錈o事業(yè)可依附,而更見出色。 我們且看: 失敗英雄項羽,摧滅暴秦,無敵天下,鏖戰(zhàn)五年,終難忍兒女情長,乃羞面父老,不過江東,徒將自己最后的一脈骨血,隨烏江汩汩漂流而去,只留下長歌當(dāng)哭,楚聲裊裊。 失敗英雄韓信,早年生活困苦,幾至饑貧而死。將軍乃辱身污節(jié),避世用晦,志在鵲起豹變,食全楚之租,故受饋于漂母。抱王霸之大略,蓄英雄之壯圖,志吞六合,氣蓋萬夫,故忍恥胯下。至秦失其鹿,天下角逐,乃投楚奔漢,虜魏降燕,平齊下趙,橫掃河北,擒項平難,助劉氏一統(tǒng)河山,功高蓋世,卻慘遭婦人戕害,一腔怒憤,萬種低回,地厚天高,托身無所,驚動悲慨,千載下如昨日之事也。 壯哉項韓,千古名將;審美人格,光耀千秋。這便是失敗英雄的力量,傷心刻骨,卻排山倒海。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傷心人物。 歷史造就了英雄,也消滅了自己造就的英雄。歷史就是一本浸透了無數(shù)人血淚的傷心史。歷史是多么的奇妙,又是多么的殘酷。它讓人類在悲歡離合中輾轉(zhuǎn)沉浮,在榮辱興衰中蹣跚前進(jìn)……弘一法師在圓寂前的瞬間,留下“悲喜交集”四個字,可謂是參透了歷史與人生的真諦。 悲喜交集的歷史,真的令人很傷心。 【書摘】 紫電雙瞳,游俠天下,當(dāng)時項羽年少 項羽從小就被灌輸了一個概念:你是偉大的楚國人,你是偉大的項氏子孫,你此生唯一奮斗目標(biāo),就是復(fù)仇,就是振興楚國、振興項氏,一切阻礙這個目標(biāo)的人,都是敵人,都要堅決予以鏟除,絕不能姑息,絕不能留情。 這樣一個概念,影響了項羽一生,這就是他成功的源泉,同時也是他失敗的根源。 楚亡之后,僥幸生存下來的項氏族人面臨兩個抉擇: 第一,留在下相,忍氣吞聲,做新帝國的編戶順民。 第二,四處流亡,浪跡江湖,交結(jié)天下不軌志士,做地下抵抗力量,顛覆秦國,恢復(fù)故楚。 項氏當(dāng)然選擇后者。于是,項氏中的大多數(shù)年輕人做起了游俠,他們隱蹤逆跡,聯(lián)絡(luò)六國豪杰,或宣傳反動思想,或暗殺秦政府官員,如一道暗流,在秦帝國的高壓統(tǒng)治下蠢蠢涌動;而其他的老弱病殘則繼續(xù)待在下相,置產(chǎn)務(wù)農(nóng),積累財富,為前者的反秦活動提供經(jīng)濟(jì)支持。 而項燕的四子、項羽的四叔項梁就是項氏游俠的領(lǐng)袖,他俠蹤遠(yuǎn),交游廣,西至關(guān)中秦地,東至吳越江南,上至縣郡官府,下至閭里民間,處處都有他立志反秦的好兄弟。后來楚漢之際叱咤風(fēng)云的那些英雄豪杰們,大多數(shù)就是項梁在此期間結(jié)交的好朋友。秦皇嬴政萬萬沒有料到,他的帝國剛剛建立,六國余孽們就早已為其挖好了個大大的墓坑。 我們的主人公項羽,便是在這十幾歲的花季雨季,就跟著項梁跑了很多地方,認(rèn)識了許多天下奇人奇物,這讓他大開眼界,也讓他快速成長,成長為一個天才奇少年。 項羽的第一奇,就是不好讀書卻才華橫溢。 項梁很重視項羽的文化教育,很早就開始教他讀書寫字,可是小項羽似乎對這一點都不感興趣,他看到那一摞摞的竹簡就頭痛。 項梁讓他讀儒家,他一目十行,然后把竹簡一扔,撂下兩個字:迂腐! 項梁再讓他讀道家,他又是一目十行,然后把竹簡一扔,撂下四個字:玄不靠譜! 項梁又讓他讀法家,他還是一目十行,然后把竹簡一扔,還好,這次他撂下了幾句整話:法常在人。人不依法,則無論寬法酷法,概不能行也。故成事在人,謀事在天,務(wù)事在信,而不在法也! 項梁沒轍了,最后讓他讀縱橫家,結(jié)果項羽依然故我,把竹簡一扔,說:“大丈夫在世,當(dāng)頂天立地,以信立身,豈能欺以此詭道乎?吾寧敗身,不能學(xué)此下術(shù)也!” 我們看到,項羽雖天資聰穎,卻對政治、權(quán)謀這些東西一點都不感興趣,這對于一個江湖豪俠來說,當(dāng)然是個好品質(zhì),但對于一個帝王,那就非常危險了。可惜項羽一生,從不改江湖豪俠本色,自始至終秉持著一顆赤子之心去當(dāng)天下之主,如此能坐穩(wěn)江山,那才叫奇怪呢! 然而,項羽雖不愛讀書,卻并不意味著他學(xué)習(xí)不好,相反,項羽才氣過人,文采甚是飛揚(yáng),大家看他死前有感而發(fā)、脫口成詩的那首壯闊蒼涼的《垓下歌》,就該拜服了。 項羽的第二奇,就是不好好學(xué)劍卻武藝超群。 一心一意想當(dāng)個好老師的項梁見項羽讀書不成,就教他學(xué)劍。結(jié)果項羽沒學(xué)幾天,就又不學(xué)了,說什么:“戰(zhàn)場殺敵,生死相搏,情勢轉(zhuǎn)瞬萬變,豈能以慣招套路取勝?故吾謂無招勝有招。無招者,羚羊掛角,無跡可尋,在敵意想不到之時,攻敵意想不到之處,以無上之勇氣,震駭敵之膽魄,直取敵之要害,則敵雖眾,吾可盡秒殺之也。” 看來,項羽果真是個天下奇人,這就算放在武俠小說里,那也是武林中的一代奇才了,舉凡武俠小說中的主人公們,要不就是吃了什么神丹妙藥而功力大增,要不就是無意中獲得什么武林秘籍而神功無敵,最差也要被歸隱江湖多年的傳說中的高人所賞識而將一身武藝傾囊相授,哪有像項羽這樣,一沒奇遇,二沒苦練,甚至連功夫都懶得學(xué),就自動成為天下無敵的單挑高手的,這也太夸張了吧—我也認(rèn)為很夸張,然而史書明載,項羽動不動就一人單挑百人連口氣都不帶喘的—原來太史公也頗有些寫武俠小說的天分。 項羽的第三奇,就是不好好學(xué)兵法卻成了一代戰(zhàn)神。 項梁郁悶。荷頌閹洑獗迫藷o所不能的我,怎么連一個小孩兒都教育不好呢?項羽啊你這個小冤家小魔王小克星,難道你就不能成全老叔一次,讓老叔我把你修成正果呢? 項羽說:“書以記名姓,足矣。劍一人敵,最多百人敵,亦不足學(xué)。要學(xué)就學(xué)萬人敵! 項梁大喜:好小子,那我就教你兵法,此萬人敵之術(shù),正是我的拿手好戲。 于是項梁搬了一堆什么《左傳》、《司馬法》、《孫子兵法》、《吳起兵法》給項羽看,并老纏著項羽講自己從前在楚軍里的那些英雄戰(zhàn)斗故事,直說得口沫橫飛,嘴干舌燥不罷休。 結(jié)果,項羽把這些兵書看了大概,又不肯學(xué)了,直把項梁氣個半死。 項羽跟項梁解釋說,那些兵書來來去去就是那么幾個道道,我明白了就好,多看無益。君不聞紙上談兵乎?等上了戰(zhàn)場,再見真章不遲。 項梁欲哭無淚:失敗,失敗中的失敗,不是項羽失敗,而是我失敗,我妄圖教一個天才成為一個人才,這就是我教育生涯里失敗中的大失敗。 項羽的第四奇,就是天生奇貌。 項羽長得很奇怪,史書記載,項羽重瞳,人稱重瞳子。所謂重瞳,就是有兩個瞳孔,在醫(yī)學(xué)上講,那是基因變異?墒菍τ诠湃硕裕强墒堑弁踔,不得了的。 這種說法的來源,在于另兩個也目生重瞳的歷史偉人,一個是傳說中的遠(yuǎn)古帝王虞舜,一個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重耳。這兩個人除了重瞳外還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經(jīng)歷傳奇,百轉(zhuǎn)千回終成霸王之道,一切如有神助。所以世人傳說重瞳之人乃天之所遣,均有上天護(hù)佑,絕非人力可以戰(zhàn)勝之。 另外還有一個說法,說重瞳之人可以看到常人所看不到的玄秘之物,這是迷信了,跟三眼楊戩如出一轍,大家聽聽就算。 天命這種東西,玄之又玄,我們現(xiàn)在當(dāng)它是迷信,古人對此卻是深信不疑。所以項羽從小就認(rèn)定自己絕非池中之物,一遇風(fēng)云必化為龍。這樣的心理暗示,給了項羽很大的自信,也給了項羽周遭追隨者很大的期待,而當(dāng)這種自信與期待演變成失望的時候,項羽的一生就演變成了一個悲劇,一個巨大的英雄悲劇。 我年少讀書的時候,最嫉妒那些整天玩不讀書卻學(xué)習(xí)成績特好的同學(xué),他們太聰明了,一點力不費就走到了大家前頭,我們拼死拼活努力了半天,以為甩過他們了,猛一抬頭,他們又笑瞇瞇地出現(xiàn)在前方—老天實在太眷顧他們了,這實在是有些不公平。然而等我成年后我就漸漸明白了,漸漸釋然了,其實人太聰明并不是一件好事情,因為聰明容易自滿,而自滿很容易犯錯誤。這些錯誤的根子,都是在少年時代種下的。種下的時分,耳邊一片贊揚(yáng)聲。 項羽的第五奇,是身材高大異于常人。 身材高大似乎并沒有什么特別奇特的,然而項羽是個生長在江南的楚人,我們都知道,江南人氏身材普遍都是比較矮小的,史書記載項羽身高八尺有余(按秦尺大約在1.85米以上),這在楚人之中可以說是鶴立雞群,其卓爾不凡的優(yōu)越感自不用多言。 我猜測,項羽或許是楚人與胡女的混血兒,秦漢人比較矮小,沒他長這么高的。 項羽的第六奇,是有奇志。 項梁交游天下的終點是在江東吳中,也就是助伍子胥一逞其復(fù)仇之志的春秋故吳之地,即現(xiàn)在的蘇州一帶,在秦王朝時代,配置于會稽郡的管轄下。為什么來這里,其原因有兩點: 第一:項梁親自動手暗殺了秦政府的一個高官,為了躲避追捕,所以逃到了這天高皇帝遠(yuǎn)的東海之濱—這屬于直接原因。 第二:“吳越之君皆好勇,故其民好用劍,輕死而易發(fā)!保ā稘h書?地理志》)那里的老百姓全都是斷發(fā)文身一言不合就要拔刀子的少數(shù)民族好漢,這樣的人,最合項梁叔侄的胃口,也最能鼓動他們跟著自己造翻。一句話,以項梁項羽的“反動”游俠身份,把這里當(dāng)成自己的第二故鄉(xiāng)和革命根據(jù)地,實再是在好不過了。 項梁來到吳中后,開始四處結(jié)交當(dāng)?shù)氐慕脻h,他家世顯赫,聲名遠(yuǎn)播,兼且豪爽大方,仗義疏財,儼然一副小孟嘗的模樣,于是江東各地各種各樣不安分守己的奇人異士,上至豪杰,下至村夫,正邪兩派,黑白兩道,無不望風(fēng)景從,爭相要做項梁的小弟?途訁侵械捻椓,隱隱成為民間社會的領(lǐng)袖,地方上的頭面人物,其影響和勢力之大,就連郡縣長官都對他另眼相看,成為會稽郡守殷通、吳縣縣令鄭昌的座上客。江東地方上凡有修橋鋪路等徭役征發(fā)以及喪葬祭祀等公共事務(wù),項梁往往被推選來主持其事。 總之,項梁就是江東的強(qiáng)龍兼地頭蛇,明星兼人氣王,有什么麻煩事兒,找他就對了,沒有擺不平的道理。 不僅項梁風(fēng)光,項羽這個天才奇少年同樣也吸引了不少粉絲,據(jù)說當(dāng)時有二十八個武藝高強(qiáng)的江東子弟追隨在項羽左右,對他瘋狂崇拜,對他忠心耿耿,直到項羽敗走烏江的最后時刻,他們?nèi)匀徊浑x不棄,無怨無悔,至死不渝。這是后話了,且不提。 我這里要說的這一件事兒,是在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最后一次巡游天下由會稽郡渡過浙江(即錢塘江)去祭祀大禹時,項梁叔侄也帶著一伙人跑去看熱鬧,項梁遠(yuǎn)遠(yuǎn)地望見始皇盛大的車馬儀仗與秦帝國精銳的步騎警衛(wèi),震駭?shù)綆缀跽f不出話來,他第一次近距離地感受到自己敵人的可怕與強(qiáng)大:這個履至尊而制六合,執(zhí)敲撲而鞭笞天下,威震四海的不世帝王,我們到底有沒有可能戰(zhàn)勝他呢…… 正此時,項梁身邊突然傳來一個冷冷的聲音:“彼可取而代也! 說話的正是不知天高地厚的奇少年項羽,此時項羽剛滿23歲,距離他實現(xiàn)這個在當(dāng)時看來有如天方夜譚般的狂言妄語,不到五年。 項梁大驚失色,一把捂住項羽的嘴,沉聲道:“毋妄言,族矣!”(別亂說話,要滅族的。 項羽心不甘情不愿地閉了嘴,心里暗想:哼,怕什么怕,最后誰滅誰的族還不一定呢。 這個暴風(fēng)雨來臨前的小插曲給了項梁很大的心理沖擊— 在此之前,項梁只想把項羽培養(yǎng)成一個出色的將領(lǐng),為恢復(fù)故楚獻(xiàn)點勇力即可。從這一刻開始,項梁決定把項羽培養(yǎng)成一個帝王,一個叱咤風(fēng)云雄霸天下的不世英主!要光耀我大楚,光耀我項氏,就靠此子了!! 項羽的第七奇,是有奇嗓。換句話說,他就是一中氣十足嗓門超強(qiáng)直逼鬼魅的男高音。 史書記載,項羽他“喑啞叱咤,千人皆廢”。 “叱咤”就是怒喝的意思,“叱咤風(fēng)云”這個詞大概也是從項羽這兒來的。 “喑啞”則是象聲詞,發(fā)音為yinyǎ,大家連起來讀一讀,就知道項羽在戰(zhàn)場上發(fā)出的是什么樣的怪吼了。 所以,這句話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就是:項羽一叫喚,敵人就腿軟,武功全廢,HP、MP立刻減半,且呈“暈眩”狀態(tài),完全喪失戰(zhàn)斗力。 為什么會這樣?第一個原因,項羽猛若天神,威勢震駭敵膽。第二個原因,項羽擁有獅子吼的神功,可以魔音穿腦,與倪匡筆下六指琴魔之“天魔琴”以及金庸筆下黃藥師之《碧海潮生曲》有異曲同工之妙。 我看還是第一個原因準(zhǔn)確些。張飛喝斷長坂橋這種事情,畢竟只能發(fā)生在評書小說之中,現(xiàn)實里出現(xiàn)還是太夸張。但項羽嗓門超強(qiáng)無比,那是肯定,就算把這句話打去一半的折扣,帕瓦羅蒂和維塔斯的高音跟他比起來,恐怕也只跟小羊叫喚差不多了。 項羽的第八奇,是神力驚人。 古人判斷一個人是不是英雄,有一個重要標(biāo)準(zhǔn),就是力氣大不大。 而判斷力氣大不大,也有一個重要的標(biāo)準(zhǔn),那就是舉鼎。 鼎者,國之重器也。古人認(rèn)為,能舉起國之重器的大英雄,一定也能舉起國家;能舉起天下之重器的超級大英雄,一定也能舉起天下。 所以,秦始皇的堂曾祖父秦武王畢生的愿望就是舉起天下之重器—從大禹時代傳來的天下至寶:九鼎。 可惜,秦武王舉九鼎不成,反而被九鼎給砸死了。所以天下認(rèn)為當(dāng)時秦一統(tǒng)海內(nèi)的時機(jī)未到。 在秦武王之前,傳說還有一個人力能扛鼎,這個人就是白發(fā)魔男伍子胥,不過此乃小說家言,不足為信。 然而項羽力能扛鼎是史書上有明文記載的,《史記?項羽本紀(jì)》中說:“籍長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氣過人,雖吳中子弟皆已憚籍矣。” 所以項羽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力能扛鼎之人,這樣的人,一千年也出不了一個。 關(guān)于項羽舉鼎,中國民間有一個非常浪漫的傳說,這個傳說,還引出了項羽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個女人—虞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