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鐵血雄兵川軍團:強人本色


作者:關(guān)河五十州     整理日期:2014-08-24 21:56:59

抗日戰(zhàn)爭期間,多支川軍隊伍或正面或側(cè)面與日軍展開激烈戰(zhàn)斗,死傷無數(shù),其中諸多重要戰(zhàn)役均有川軍參加作戰(zhàn)?谷沾ㄜ娭幸詶钌牟筷犠罹叽硇,全面展現(xiàn)了川軍的英勇和愛國。
  八年抗戰(zhàn),四川先后為前方各部隊補充兵員250多萬人,南北各戰(zhàn)場,無川不成軍,無役不有川軍抗戰(zhàn)部隊,無部不有四川人。黃河、長江兩大流域,無處不灑遍四川人的熱血——可謂真正的“鐵血雄兵”。
  作者簡介:
  關(guān)河五十州,本名趙勁。精研中國近代史,多年來致力于正面抗日歷史的研究,尋訪抗戰(zhàn)老兵,記錄整理四百萬余字筆記,因而熟知中國抗戰(zhàn)歷史。為還原真實可靠的抗日全史,癡心求證,三年前毅然重走正面抗日戰(zhàn)場,在田間地頭探查戰(zhàn)時印跡,被稱為“田野歷史學家”。代表作有暢銷書《一寸河山一寸血》等。
  目錄:
  第一章瓜熟蒂落
  第二章生命在于折騰
  第三章拉出來遛遛
  第四章笑談渴飲匈奴血
  第五章燃燒的火焰
  第六章喋血行軍路
  第七章置之死地而后生
  第八章精彩地活下去
  第九章天時地利人和戰(zhàn)
  第十章無可奈何花落去
  無川不成軍
  ――著名歷史作家霧滿攔江
  中國經(jīng)歷了明、清兩朝長達四百余年的統(tǒng)治后,進入了最動蕩不安的近代史。中國近代史除了是一段中華民族抵御侵略的抗爭史外,還有一個典型特色就是軍閥割據(jù)情況嚴重,各省各地方武裝力量參差林立,為中國近代軍事史勾畫出了一幅波瀾壯闊的長卷。在諸多的軍閥派系中,川軍無疑是最特殊的一支:民國時期,川軍從未形成過統(tǒng)一的體系、內(nèi)部派系復雜、防區(qū)制盛行等均為其特點。因此研究川軍的歷史被眾多史學愛好者視為“難于上青天”。
  但是,一部名為《鐵血雄兵川軍團》的著作卻為史學愛好者在意概的歷史簡介和冗繁的專題史學中找到了折中點。
  該書的作者關(guān)河五十州是著名的民間史學家代表之一。精研中國近現(xiàn)代史,尤其致力于抗戰(zhàn)史的研究,成果頗豐。2009年,其作品《八千里路云和月——與正面抗戰(zhàn)有關(guān)的那些事》在網(wǎng)絡一經(jīng)連載,就因史料新穎,觀點獨到,而引起了極大反的響,點擊率輕易破千萬。之后該帖更名為《一寸河山一寸血》正式出版,是難得的抗日題材暢銷書。
  關(guān)河五十州對拿捏歷史作品可謂獨樹一幟。一方面,他有歷史寫作的認真和嚴謹,所有取材都經(jīng)過反復甄別,有原始出處,甚至實地考查。另一方面,其寫作手法又極具“草根無川不成軍
  ――著名歷史作家霧滿攔江中國經(jīng)歷了明、清兩朝長達四百余年的統(tǒng)治后,進入了最動蕩不安的近代史。中國近代史除了是一段中華民族抵御侵略的抗爭史外,還有一個典型特色就是軍閥割據(jù)情況嚴重,各省各地方武裝力量參差林立,為中國近代軍事史勾畫出了一幅波瀾壯闊的長卷。在諸多的軍閥派系中,川軍無疑是最特殊的一支:民國時期,川軍從未形成過統(tǒng)一的體系、內(nèi)部派系復雜、防區(qū)制盛行等均為其特點。因此研究川軍的歷史被眾多史學愛好者視為“難于上青天”。
  但是,一部名為《鐵血雄兵川軍團》的著作卻為史學愛好者在意概的歷史簡介和冗繁的專題史學中找到了折中點。
  該書的作者關(guān)河五十州是著名的民間史學家代表之一。精研中國近現(xiàn)代史,尤其致力于抗戰(zhàn)史的研究,成果頗豐。2009年,其作品《八千里路云和月——與正面抗戰(zhàn)有關(guān)的那些事》在網(wǎng)絡一經(jīng)連載,就因史料新穎,觀點獨到,而引起了極大反的響,點擊率輕易破千萬。之后該帖更名為《一寸河山一寸血》正式出版,是難得的抗日題材暢銷書。
  關(guān)河五十州對拿捏歷史作品可謂獨樹一幟。一方面,他有歷史寫作的認真和嚴謹,所有取材都經(jīng)過反復甄別,有原始出處,甚至實地考查。另一方面,其寫作手法又極具“草根”特色,亦正亦諧,使作品被打上了鮮明的個人風格烙印,深受大眾讀者的喜愛。
  這部《鐵血雄兵川軍團》分為上、中、下三卷,以時間為主軸,自川軍創(chuàng)始人熊克武以降,眾多歷史人物如繁星點綴在長河中。然而,本書并未就此淪為爛俗的流水帳。作者以極強的情節(jié)把控能力,以正面描述川軍為主旨,從眾多將星中挑選最具代表性的人物重點介紹,同時代的其他人物為輔,繁簡兼?zhèn),相得益彰。令人既有讀史的連貫性,又不乏讀小說的緊湊感。
  人物刻畫是作者的一大強項。關(guān)河五十州在旁征博引各類史籍后,形成了一套屬于自己的歷史人物性格。他們或是張揚,或是陰險,既符合其在歷史中的地位和作用,又讓讀者看到了不為人知的一面。
  比如最先出場的川軍代表人物熊克武。在他的人生中期用朱德的話是從“進步青年成了軍閥”,人生后期則被周恩來形容為“識大體、顧大局”。在關(guān)河五十州筆下,熊克武的早期經(jīng)歷坎坷不平,他先是自費赴日留學,加入同盟會,繼而被派回四川開展革命武裝斗爭。其間雖屢遭挫折,但新川軍的雛形卻是在他的率領(lǐng)下構(gòu)筑完成。
  然而,隨著歷史的進程,熊克武的悲劇命運也不可避免地展現(xiàn)在了讀者面前。上卷《巴蜀爭雄》的第七章,熊克武被蔣介石以“鴻門宴”廢去了一身“武功”,最終淪為被嚴重風濕病困擾的失勢老人。作者評論道:“他曾是一個不惜獻出生命也要推翻清廷的熱血青年,后來卻慢慢地蛻變成了熱衷于戰(zhàn)爭的軍閥,再后來,我們就只能在混跡官場的政客中尋找他的身影了。”莫大的悲傷,不僅僅是為了這些歷史人物,而是我們無一人不屈從于歷史的滾滾東流。
  與他同時期的四川英雄式人物佘英令讀者既為之肅然起敬,又嘆息其落后的思想。而“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喻培倫的事跡更是可歌可泣。馮玉祥亦有別于《建國大業(yè)》中陳凱歌所塑造的敦厚形象。在第三章名為“竹杠是敲出來的”的一節(jié)中,短短數(shù)千字即把馮玉祥的梟雄形象刻畫得惟妙惟肖。至于尹昌衡,其狂放不羈的形象令人難以忘卻。
  進入中卷《刀光如雪》,國共第一次內(nèi)戰(zhàn)和抗戰(zhàn)初期的四川局勢繼續(xù)朝錯綜復雜的方向發(fā)展。為便于讀者理清思路,作者別出心裁地將川中局勢比喻成“春秋”、“戰(zhàn)國”。此舉不僅令人一目了然,也形象地點出了國民黨和地方軍閥的種種陋習、弊端,為他們的最終失敗埋下了伏筆。而川中領(lǐng)袖劉湘對“神仙軍師”劉從云的言聽計從,委以重任,更令人啼笑皆非,可嘆其愚昧無知。國之將衰,主政者當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雖說《刀光如雪》的主角是劉湘,可一正一反兩位配角的形象也極為飽滿、豐富。其中之一就是我黨著名的軍事家徐向前元帥。中卷上半部,徐元帥在川北陜南一帶呼風喚雨,不僅為我黨在該地建立了根據(jù)地,更為紅四方面軍的擴充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政治游戲永遠無法代表人民的民族氣節(jié)。撥開文章的淺表,深層次的民族抗日悲歌從中卷后半部悄然掀起。到了下卷,政治斗爭已淪為一出出丑劇,川軍出川抗戰(zhàn)的英勇詩篇才是主旋律。全文文末為此留下重筆:“抗戰(zhàn)八年,四川前后總計征兵額在三百萬人以上,這還不包括川軍整建制部隊、知識青年從軍、‘中央軍’直屬部隊調(diào)來四川整補兵員。全國同期實征壯丁是一千四百萬,四川征兵數(shù)額占全國的五分之一還多,遂有‘無川不成軍’的說法。參加過抗戰(zhàn)的川軍整建制部隊有:六大集團軍、劉雨卿第二十六師、李宗鑒獨立第三十五旅等。這些部隊經(jīng)歷了抗戰(zhàn)中幾乎所有的主要戰(zhàn)役,官兵傷亡總計為六十四萬余人,達到全國抗日軍隊傷亡數(shù)的十分之二,居全國之冠。”
  讀罷全書,不免為之肅然起敬:讓后來者記住川軍為中華民族的獨立做出的犧牲才是作者提筆撰文的主旨。必須承認,勇于梳理川軍歷史是作者勇氣的體現(xiàn);而還川軍歷史以原貌是作者作為史家的責任。作者既然肩負起這份使命,實是期待他的作品能真實還地原川軍原貌,使歷史足以戒后人。前方戰(zhàn)火連天,后方也正沸沸揚揚,不過全是鬧事的。
  劉湘病死之后,川中群龍無首,眾人皆躍躍欲試。原來蝸居西康的劉文輝因此被一些人擁護,所謂川中之位,“非自公莫屬”,他由退出四川轉(zhuǎn)為插手四川。
  蔣介石知道劉文輝的分量,為了安定后方,在武漢時期就把他召去漢口,又是一起吃飯,又是一起照相,對之“慰勉有加”。劉文輝在四川軍政首腦中以擅長政治著稱,他立即牢牢抓住這一機遇,回雅安之后,便把他和蔣介石的合影放大,一個連隊發(fā)一張,以擴大影響,樹立形象。
  隨后拖延了好些年的西康建省也有了著落,劉文輝被正式任命為西康省政府主席,當然這些都并不妨礙他和鄧錫侯等人抱團抵制蔣介石。
  后來蔣介石得知了他們和龍云締結(jié)秘密協(xié)定的內(nèi)幕,來了個敲山震虎,把幾個人都嚇得不輕,包括劉文輝在內(nèi),還得暗中通過張群求情,以免蔣介石暴怒起來,真開動“虎頭鍘”。
  風頭一過,得知是王纘緒告的密,眾人都憤怒地跳了起來。而劉文輝除了怒,還有取而代之的心。
  根子出在主席臺
  王纘緒主川后,上上下下全部換了一批人,位置一共就那么多,這批人坐上去,另一批屁股沒著落的人就會跑來喊冤叫屈。王纘緒不勝其煩,瞪著眼說:“現(xiàn)在天都亮了,不要亂想,你們這是到皇城里抓鍋盔吃,當心挨柁子!”
  后面一句是四川當?shù)卦挘馑际莿e想入非非了,當心挨揍。這幫跑官要官的一聽可急了:“咦,我們也抬過轎子呀,轎錢不給,還要給我們吃手板呀?”
  王纘緒理都不理。
  王某現(xiàn)在是四川省主席兼集團軍總司令,好似那泥巴里剛挖出的蘿卜,一咬倍兒甜倍兒脆,我怕你們干什么?
  王纘緒認為自己能夠成功上位,托的是復興社的福,蔣介石的福,跟四川這些人沒有半毛錢關(guān)系,用不著有所倚靠,非但如此,他還要劃清界限。
  在大會作報告時,王纘緒公開說劉湘對不起他:我忠心耿耿,甫公還不信任我,派人監(jiān)視我,忒不地道了。
  接著又批評甫系劉、周兩個師長,言辭之間毫不客氣。
  有人勸王纘緒:“劉湘把你提升到軍長,又讓你做過四川鹽運使,官位提了,肥缺給了,也算不薄,他有啥子對不起你?人都死了,何必惡語相加?你批評的那兩個師長都手握兵權(quán),你又無力消滅他們,又何必多惹反感?”
  這哪里是好意規(guī)勸,分明是惡毒攻擊啊。王纘緒反感透頂,抗戰(zhàn)了,什么都在漲價,就是人越來越賤,你就不能給我閉嘴消停一會?
  他一句話把那人踹得老遠:“你清楚,還是我明白?你既然這么清楚,為什么不當省主席呢?”
  其他師長見王纘緒架勢不對,便由彭煥章領(lǐng)著,想去找王纘緒疏通一下。眾人在省府等了一個多小時,王纘緒才姍姍而出,開口便說:“現(xiàn)在不來這一套了,你們別想朝我說情!劉、周駐軍的地方乃四川富庶之地,如果他們不讓開,我的政治就推不動。他們不去前方抗戰(zhàn),老躲在后方干啥?”
  彭煥章等人沒想到王纘緒竟如此六親不認,氣得拂袖而去,從此與王纘緒結(jié)下了梁子。
  外界因此議論紛紛,不是說王纘緒“老亂”,就是評價他“望之不似人君”。靠著王纘緒得志的那些人覺得不對勁,開始幫他多方設(shè)法,以挽回人氣。
  王纘緒的一位友人是張瀾的同鄉(xiāng)兼學生,便提出應把張瀾請到省府來議事,實際是想造成一種禮賢下士的印象,借此抬高王纘緒的個人聲望。
  王纘緒同意了,友人提出,是否派車去接,王纘緒沉默半晌,說了一番話,差點讓友人石化。
  王纘緒說:“我為啥要約他談?我談的他聽不懂,他談的我不愿聽。我不派車,你就跟他說,讓他爬過來吧!”
  王纘緒要與四川軍政甚至是民間耆老們劃清界限,指天打地,一會兒要抓“大煙販”(指劉文輝,暗指其吸鴉片),一會兒要抓“登徒子”(指潘文華,暗指其好色),一會兒要打“躺在煙盤子上燒鵝毛扇子的諸葛亮”(指張斯可,同樣諷刺他吸鴉片),可謂是四面樹敵。





上一本:蔡駿極致懸疑 下一本:豬孩I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鐵血雄兵川軍團:強人本色的作者是關(guān)河五十州,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