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文字而又產(chǎn)生傾聽與對話的愉悅,這就是捧讀《文學下午茶:當代作家藝術家對話錄》的充分理由。如果你讀過其某位作家的小說,那就來聽一下他對創(chuàng)作的看法和文學的觀點吧。這是比人物形象更直接、更生動的表達。作家的思考和觀點在發(fā)散性話語中娓娓道來,見性情,見鋒芒。如果你對中國文藝思潮的發(fā)展有關注的興趣,那就來聽一聽理論家、評論家們的看法吧。這是一種面對面的交流,對研究與探問者都會有幫助!段膶W下午茶:當代作家藝術家對話錄》聚集了數(shù)十位當代中國創(chuàng)作活躍、研究深入的作家、理論評論家及藝術家們的對話、訪談,是了解中國當代文學藝術發(fā)展的一個擺滿鮮花的窗口。和他們一起交流吧,這是一次難得的閱讀之旅。 目錄: 對話與述說的意義 作家對話系列 畢飛宇:批評家和作家可以照亮對方 格非:當代文學的精神裂變 韓少功:植根于大地的寫作 麥家:小說寫作之“密” 陳忠實:無論小說還是電影,人物與時代都是血肉相連的 李佩甫:知識分子的內(nèi)省書 劉震云:“三人行,必有我舅” 馬原:這年,我沒有一刻不想回來 沈鵬:學養(yǎng)比技術更重要 陳建功:呼喚電影的文學精神 蔣子丹:小說怎么寫總比寫什么重要 崔曼莉:《浮沉》是對傳統(tǒng)文化的現(xiàn)代表達 趙本夫:大地才是一切生命的依托對話與述說的意義作家對話系列畢飛宇:批評家和作家可以照亮對方格非:當代文學的精神裂變韓少功:植根于大地的寫作麥家:小說寫作之“密”陳忠實:無論小說還是電影,人物與時代都是血肉相連的李佩甫:知識分子的內(nèi)省書劉震云:“三人行,必有我舅”馬原:這年,我沒有一刻不想回來沈鵬:學養(yǎng)比技術更重要陳建功:呼喚電影的文學精神蔣子丹:小說怎么寫總比寫什么重要崔曼莉:《浮沉》是對傳統(tǒng)文化的現(xiàn)代表達趙本夫:大地才是一切生命的依托魯敏:小說需要更多的審美意外馮驥才:用創(chuàng)造的激情擔當文化傳承的責任莫言小說特質(zhì)及中國文學發(fā)展的可能性探尋諜戰(zhàn)劇的當代意義和發(fā)展趨向文藝理論家訪談系列雷達:天真又較真的批評家王先霈:當代文藝批評的理論反思張炯:在曲折道路上不懈地前進陳美蘭:珍惜作家精神勞動的成果仲呈祥:文藝批評: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陸貴山:從宏大視野深化文藝理論研究童慶炳:從“審美詩學”到“文化詩學”王元驤:文藝理論的使命與承擔董學文:建構(gòu)文學理論科學學派錢中文:文藝理論要為文學創(chuàng)造思想魯樞元:文藝理論要關注時代精神狀況南帆:文學話語的波長陳思和:學院批評在當下批評領域的意義陳平原:學者風范與學人本色吳元邁:追求中外文學的共同“文心”溫儒敏:“中國現(xiàn)代文學”學科的建構(gòu)孫郁:精神棲息地的尋找郭志剛:執(zhí)著地堅守藝術辯證法印象·述說“無名”時代的非虛構(gòu)敘事海巖:說真話需要智慧陳燕民:“無土栽培”出不了好作品安建:電視劇創(chuàng)作反映了編導們的良心劉亮程:我的文字充滿了新疆的氣息蕭雅:野百合也有春天格非:從“敘述空缺”到“向故事致敬”徐風:“在一把小壺上找到自己的精神根基”海飛:人性是小說與劇本共同的焦點閆東:文獻紀錄片:一個國家的影像典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