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默有時,傾訴有時》是黎戈第一本書評、人物評論隨筆,作者在書中和我們分享閱讀書籍的獨特體驗與深刻感悟。她剖析兩性關(guān)系的牽連與滲透,探究天才作家在非常處境中的極端掙扎,琢磨不同文明下不同作家的關(guān)涉與影響,窺視文化八卦背后的意味深長,捕捉那些針尖般纖細(xì)精密的思緒…… 作者簡介: 黎戈,女,70后,原名許天樂,南京人。日常與文字無涉。嗜好閱讀,勤于動筆,作品刊于《鯉》、《讀品》等刊物,著有《一切因你而值得》、《私語書》、《因自由而美麗》。 目錄: 一艷曳 自由意志的形象代言人 三個姓波伏娃的女人 穿長褲的女人 所謂孩子就是這樣 她說百合是種太蒼白的花 曾經(jīng)愛過的杜拉 薔薇刑 親愛的萊辛 名聲,是另外一種死亡 惆悵舊衣如夢 多情人不老 我們仨 二綠銹一 艷曳 自由意志的形象代言人 三個姓波伏娃的女人 穿長褲的女人 所謂孩子就是這樣 她說百合是種太蒼白的花 曾經(jīng)愛過的杜拉 薔薇刑 親愛的萊辛 名聲,是另外一種死亡 惆悵舊衣如夢 多情人不老 我們仨 二 綠銹 如果毛姆 猶如上帝對約伯 愛因斯坦的血肉愛情 畢加索的情人 惶恐自白書 愛我,就對我守口如瓶 一切因你而值得 男人的情愫 女結(jié)婚員 納博科夫的眼睛,內(nèi)米洛夫斯基的手 心之密室,猶在鏡中 費里尼筆記 紀(jì)德和榮格 村上春樹的大象與風(fēng) 搖滾,及其他我應(yīng)該保持緘默的事 壞孩子 舌頭的力量 你是我的玫瑰你是我的花 三 水印 水之書 靜默有時,傾訴有時 只是為了一場紙折的飛翔 清如水,明如鏡,淡如菊 肥肥的日子 離開的N種姿態(tài) 阿斯婭的溫柔和甜蜜 內(nèi)米洛夫斯基的狼性 狗與狼 唯有死者永遠(yuǎn)十七歲 甜美生活 我愛夏加爾 你看,你看,文藝復(fù)興的臉 素情人 四 蓮悅 水墨紹興,水樣的幸福 渴 我愛廚房 日常生活的質(zhì)感 寧靜無價 熱衷于草木的作家 萬物有靈且美 大黑 溫補(bǔ)心性的女紅 新時代全職太太 星座迷 后記我還是愛你到老自由意志的形象代言人 咳,咳,我要寫尤瑟納爾的筆記了,我正襟危坐,雙目灼灼,手里攥著一大把尖利的形容詞,它們像小毒針?biāo)频牡却銮剩骸肮缕Вx群,局外人氣質(zhì),自我狀態(tài)極強(qiáng),倨傲,博學(xué),不近人,寡情……”我用它們固定我筆下的人物,像制作蝴蝶標(biāo)本一樣,我這么干過好多次了,不在乎對尤瑟納爾再來這么一次。但這個女人實在……太滑不留手了。 何謂自由?如果自由意志也有一個形象代言人,那就應(yīng)該是她了。她的前半生,居無寄所,任意東西。她還是個小女孩時,常常,在半夜,從溫暖的小被窩里,被保姆抱出來,帶著她的小箱子,箱子里裝著染了孩童乳香的小睡衣,她揉著迷朦的睡眼,隨爸爸坐上夜行火車,奔赴酒吧。迷亂的夜生活,遍地霓虹碎影的紅燈區(qū),帶著醉意的召妓,和有夫之婦私通……作為一個風(fēng)流男人的女兒,她在幼時就提前經(jīng)歷了這些成年人的感情生活。 她從來沒有進(jìn)過學(xué)校,沒有過一份長時間的穩(wěn)定工作,沒有參加過一個文學(xué)團(tuán)體,沒有一個定居點,沒有一個固定的性伴侶,她的行李寄存在歐洲各處的旅館里,但是,慢著,在她36歲以后,她和另外一個女人同居了四十年,在遠(yuǎn)離大陸的荒島上,她們自己種菜,養(yǎng)雞,揉面包,用水泵打水,沒有電視,沒有電影院,沒有汽車……比一匹狂奔的馬更能顯示馬的力量的,是什么呢?我想,就是在高速中剎住馬蹄的一剎那吧,尤瑟納爾就是如此,動亦隨心,靜亦隨性,緊貼自己的思維曲線。 她的祖父差點死于一次火車出軌,她的爸爸少時險被脫韁的驚馬踩死,媽媽則因生她而死于產(chǎn)后腹膜炎。當(dāng)她還是個褐發(fā)碧眼的小女孩,孤獨地住在一個路易十八風(fēng)格的城堡里,和一只角上涂了金粉的大綿羊做伴時,她就知道,生命根本就是一件極偶然的事情,所以她一生致力去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成為她自己。一個自轉(zhuǎn)的星系。18歲時,她打亂了自己世襲的貴族姓氏中的字母,把它重新排列組合成一個叫尤瑟納爾的怪姓,就這樣,她把自己放逐于家族的譜系之外,她終身未婚,因為厭棄母職,所以也未育。她的血緣既無來處,也無去路。 她不愿意定居在任何一重身份上,她不是任何人的女兒、姐妹、母親、情婦或妻子,她痛恨粘貼在他人的名字之后,她是誰?她從哪里來?她是那個喜歡艷遇,通宵飲酒,自由為貴,及時行樂的瘦高男人和他的清教徒老婆生的么?啊,她只是從他們的體內(nèi)經(jīng)過一下罷了,她和她的異母兄弟從無往來,相形之下她倒是更親近樹木和動物,在她看來眾生平等,她可以為爸爸平靜的送葬,也會為一只小狗的猝死幾近昏厥。 她喜歡男人,她也喜歡女人,她是同性戀酒吧的常客,她也為了追隨一個男人,和他在海上漂流數(shù)月,并為這個男人寫了《一彈解千愁》,在書里,她要求這個不愛她的男人,給了她慈悲的一擊,她,在書里把自己殺掉了,她用書面自殺的方式,祭奠她死掉的愛情,然而在硬朗的男人面前,她也不覺得自己格外是女性,一旦離開那張魚水共歡的床,她和他們一樣要面對生活的甜美和粗糙,在壓頂?shù)拿\之前無能為力。她幼時沒受過閨房教育,女紅,針線什么,長大了,她寫的也不是脂粉氣兮兮的閨閣文字,而是歷史小說,其筆力之遒勁,結(jié)構(gòu)之恢弘,邏輯力度之大,恐怕連男人都望塵莫及。她是法蘭西學(xué)院的第一位女院士,連院士服都得請圣羅蘭公司幫她重新設(shè)計一件,這有什么好驚訝的?她生來活在一切規(guī)則之外。 她也生活在時間之外,她與之共處的親人都活在她的筆下:羅馬皇帝哈德良,教士澤農(nóng)……在荒島生活的40年里,在歐陸單身旅行的那些不眠之夜里,頭頂上的星星一動也不動,像被凍住了一樣,她瑟縮在老式的高腳小床上,運筆如飛,靠這些小說人物為她取暖和驅(qū)寒,她熟知他們的生日、星座、口味、愛好——澤農(nóng)是精靈又陰沉的雙魚座,哈德良是中性又慧狤的水瓶座,到了生日那天她還為他們烤個小蛋糕呢。她聞得到他們生活優(yōu)游其中的時代空氣,她看見他們穿著的僧侶服樣式,她聽到他們種下的一棵郁金香的價錢,她和他們一樣生活在公元二世紀(jì),或中世紀(jì),在她還是一個小女孩,在旅館的小床上,百無聊賴地等著夜歸的爸爸時,她就熟諳了用想象力進(jìn)入異時異地的路徑。 她不屬于任何一個國度,1939年她拎著兩個手提行李箱,到了大洋彼岸的美國,只是為了投奔愛情,那是叫格雷斯的美國女人,為了避戰(zhàn)禍,也是為了顯示對伴侶的忠誠,在其后的48年里,一直到死她都是個美國人,可是只要關(guān)起家門,她說的就是一口純正的法語,吃的是法式甜點,讀的是法語書,身份證的顏色,護(hù)照上的國籍,和她一點關(guān)系都沒有。 她和那個長得像禿鷲似的美國女人格雷斯,在人煙渺渺的荒島上生活了40年,這40年的流年水痕,全記錄在一本本記事本里,本子里有很多的*號和小太陽符號,*號代表肉體的歡娛,小太陽是幸福,越往后翻*和太陽就越稀落,而被沉默對峙的“……”號所替代,就像所有的世間夫妻一樣。在遠(yuǎn)離母國,遠(yuǎn)離母語,無援的荒蠻中,格雷斯,對尤瑟納爾來說意味著什么?我在《默默無聞的人》找到一段話,也許可以代言她的心境:“那個人(荒島看守者)默默等待著死亡來襲,他盼望著運送給養(yǎng)的船只,不是為了面包,奶酪,水果,也不是為了寶貴的淡水,他只是需要看看另外一張人臉,好想起來自己好歹也有那么一張!贝┬募拍呀(jīng)把人挫骨揚灰,這段話看得我心驚膽戰(zhàn)。 在這個一年有小半年大雪封門的荒島上,兩個鋒芒銳利的女人,如此近距離的對峙著,格雷斯控制并濾掉了所有日常生活的瑣細(xì)和雜質(zhì),尤瑟納爾得以保全她近乎真空的安靜,在靜謐中她獲取巨大的自由,自由出入所有的世紀(jì)。人們一直無法弄清,她們之間,是誰,以何種微妙的比例,把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優(yōu)先權(quán),強(qiáng)加給另外一個,怨懟,疏離,擺脫控制的欲望,一點點毒化了這對愛侶的家庭空氣。一直到格雷斯死后,尤瑟納爾才發(fā)現(xiàn):自己不會開車,不會處理銀行賬單,不會操作電泵,甚至她連接電話的習(xí)慣都沒有——之前這些都是格雷斯做的。 也許自由得自舍棄——她年輕時寫的那些書,真沒法看,我承認(rèn)我學(xué)識不足吧,不曉得那些羅嗦拗口的文字,是不是就是所謂的古典文體?我不明白,為什么很簡單的一個故事,要動用那么大的敘事成本,又是鋪墊,又是渲染,又是敲鑼,又是邊鼓。到了晚年,這些枝繁葉茂的描述性細(xì)節(jié)全脫落完,她的文字,徹底放下架子之后,才開始有了骨架嶙峋的靜美。她可以在一個細(xì)節(jié)里溶解大量的信息,比如《虔誠的回憶》里,她寫自己的媽媽,在臨產(chǎn)前一邊準(zhǔn)備孩童的糨褓,一邊默默地熨燙尸衣——預(yù)示她后來死于難產(chǎn)。個體在命運之前的無力,悲劇壓頂?shù)挠粲,敘述者的悲憫,都被這個細(xì)節(jié)啟動了。敘事的同時抒情,背景描摹,時代空氣,全部都到位了。 有時,自由是悖論——這個一生與文字為伴的女人,最不信任的,也是語言。她生就一張貪歡的面孔,卻認(rèn)為示愛的最高境界是緘默。她聲稱她不太想起父母,可是從20歲起,她開始把他們放進(jìn)她的好幾本小說里,代入各種時空條件下,她寫他們寫了60多年,她亦很少提及格雷斯,可是后者去世后,她拖著老弱的病體返回歐洲,把她們熱戀時的行程反復(fù)溫習(xí)。寫作和旅行,是她生命中的兩顆一級星。她用它們來緬懷和追憶。什么是至愛不死,什么是至親不滅?在擬想的情節(jié)里,她讓他們一次次復(fù)活,她徜徉其中,就像她小時候,常常在一條小溪邊騎馬漫步時的感覺,那一刻,她就是馬,是樹葉,是風(fēng),是水中沉默的魚群,是男人,也是女人,是妻子,也是丈夫,是爸爸,也是女兒,她充斥宇宙,她無所不在,一切因她而被照亮,她是她自己的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