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文學中國化》是徐揚尚幾近三十年堅持比較文學教學與研究的成果。 《比較文學中國化》旨在以西方學說的“中國化”為立足點,以“‘什么是’、‘是什么’、‘為什么是’辨析”為切入點,開展中西比較文學話語轉換,賦予由拼音文字書寫。生成于西方文化語境,貫徹西方文化話語的西方比較文學理論以中國文化話語機制,由此建構由意音文字漢字書寫,立足中國文化語境,貫徹中國文化話語。由研究對象“四際文學關系”、研究方法“會通研究”、學科屬性“文學性與會通性”、學科特性“無用之用”、學科話語“一元暨多元主義”等構成的外體系而內譜系的中國化比較文學本體論、認識論、方法論“三論”。 目錄: 緒論比較文學中國化 第一章西方比較文學的“中國化”中國比較文學的當然選擇 第一節(jié)“比較文學中國化”話題的前世今生 一、作為“過去時”的“比較文學中國化”話題 二、作為“現(xiàn)在時”的“比較文學中國化”話題 三、作為學界共識的“比較文學中國化”話題 第二節(jié)“比較文學中國化”的能指與所指 一、“比較文學中國化”命題的誤解及其根源 二、“中國化”、“比較文學中國化”的能指與所指 三、“西方比較文學中國化”的所指與能指 第三節(jié)為何要提“比較文學中國化”? 一、跨越與會通異質文化話語模式轉換的必然要求 二、中國文化兩次轉型與外求的歷史要求 三、中國文化第三次轉型與外求的現(xiàn)實要求 第四節(jié)如何實現(xiàn)“比較文學中國化”?緒論 比較文學中國化 第一章 西方比較文學的“中國化”中國比較文學的當然選擇 第一節(jié) “比較文學中國化”話題的前世今生 一、作為“過去時”的“比較文學中國化”話題 二、作為“現(xiàn)在時”的“比較文學中國化”話題 三、作為學界共識的“比較文學中國化”話題 第二節(jié) “比較文學中國化”的能指與所指 一、“比較文學中國化”命題的誤解及其根源 二、“中國化”、“比較文學中國化”的能指與所指 三、“西方比較文學中國化”的所指與能指 第三節(jié) 為何要提“比較文學中國化”? 一、跨越與會通異質文化話語模式轉換的必然要求 二、中國文化兩次轉型與外求的歷史要求 三、中國文化第三次轉型與外求的現(xiàn)實要求 第四節(jié) 如何實現(xiàn)“比較文學中國化”? 一、港臺比較文學中國化運動與中國派建設的啟示 二、從漢宋佛教與明清基督教中國化到近現(xiàn)代中西文化會通的啟示 三、三項原與特征、四個步驟與要求、條件 第二章 外體系內譜系的比較文學“三論”貫徹中國文化話語的理論建構 第一節(jié) 會通中西文化話語的比較文學“三論”譜系 一、中西文化理論建構的譜系性與體系性 二、體系性和譜系性相反相承的比較文學“三論” 三、漢語語境下比較文學“三論”譜系的無用之用 第二節(jié) 中國化比較文學“三論”譜系的基本內容 一、本體論:學科定義、研究對象、方向目的、學科屬性、可比性 二、認識論:學科話語、學科特性、理論建構切入點與立足點 三、方法論:三段論、三體系、會通研究 第三節(jié) 立足中國文化話語的學科定義與學科譜系 一、立足中國文化話語的比較文學學科定義 二、立足中國文化話語的比較文學學科譜系 上編 比較文學本體論 第一章 “四際文學關系”會通研究中國化比較文學的學科定義 第一節(jié) 三種態(tài)度、三個階段、三種立場 一、三種態(tài)度 二、三個階段、三種立場 第二節(jié) 國際學者的比較文學學科定義 一、歐洲學者的比較文學學科定義 二、美國學者的比較文學學科定義 第三節(jié) 中國學者的比較文學學科定義 一、中國學者對比較文學學科的定義 二、中國化的比較文學學科定義 第四節(jié) 中國化比較文學學科定義的基本構成 …… 第二章 另類異質的“四際文學關系”中國化比較文學的研究對象 第三章 文學研究的“第四只眼”中國化比較文學的目的、屬性、可比性 中編 比較文學認識論 第一章 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元暨多元主義”中國化比較文學的學科話語 第二章 一元暨多元主義的“無用之用”中國化比較文學的學科特性 第三章 什么是、是什么、為什么是辨析中國化比較文學理論建構的切入點 下編 比較文學方法論 第一章 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法無定法,登岸舍筏中國化比較文學研究方法“三段論” 第二章 傳受研究、比類研究、跨文明研究體系中國化比較文學研究方法創(chuàng)新之基礎 第三章 中國文化傳統(tǒng)的“會通研究”中國化比較文學的研究方法 后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