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食物透視人情冷暖,用食物喚醒往昔的回憶,用食物見證家族的歷史,用食物記取時代變遷……這本“小人書”,記錄了我們吃過的好味道,以及一路走來的酸甜苦辣。那些被舌尖浸染過的滾滾紅塵,終將變成留在碗底的一汪湯汁,人生中的喜怒哀樂也終將化成縈繞心頭的一種味道。 作者簡介: 荊方,1968年生于北京,成長于開封。大學美術(shù)系畢業(yè)后辭職下海,輾轉(zhuǎn)于北京、海南、廣東等地,做過廣告、營銷等跟美術(shù)不相關(guān)的多種行業(yè),F(xiàn)定居廣州,專職寫作。2006年起為《南方都市報》撰寫專欄,采用自說自畫、圖文并茂形式,從此開始這種圖文并茂的創(chuàng)作形式,先后在《南方都市報》《南都周刊》《深圳特區(qū)報》《家庭》等報刊雜志開設專欄,并在《讀庫》《讀者》《南方周末》等報刊雜志多次發(fā)表圖文作品。2010年出版手繪本散文小說《我是六零后》,2011年出版手繪本散文小說《青春期》,2013年出版手繪本散文《光陰拼圖》。 目錄: 序舌染紅塵 炒涼粉 炒涼粉的原料極其廉價,然而,但凡成為經(jīng)典,都自有難以替代的精彩。 羊雙腸 對待羊雙腸的這種心理,讓我想到對待另外一些事物的態(tài)度,比如一夜情。 灌湯小籠包 一個巴掌心兒大小的包子上聚集著十幾個纖細的小褶,好像款款盛開的菊花。 胡辣湯 沒有主食輔佐的胡辣湯,就像烈火般的激情,會把情感的綠蔭燒成荒原。 燒餅 這兩種燒餅的吃法意味著兩種愛情觀,一種在變遷中珍惜永恒,一種不斷給乏味的日子添新鮮作料。 玫瑰切糕 玫瑰切糕,就是用它甜俗的味道,把小女人的平淡人生,裝點得矜貴無比。 漿面條 婚姻就像漿面條,經(jīng)過時間熔爐的漫長熬煉,留下長相廝守的湯底。序舌染紅塵炒涼粉 炒涼粉的原料極其廉價,然而,但凡成為經(jīng)典,都自有難以替代的精彩。羊雙腸 對待羊雙腸的這種心理,讓我想到對待另外一些事物的態(tài)度,比如一夜情。灌湯小籠包 一個巴掌心兒大小的包子上聚集著十幾個纖細的小褶,好像款款盛開的菊花。胡辣湯 沒有主食輔佐的胡辣湯,就像烈火般的激情,會把情感的綠蔭燒成荒原。燒餅 這兩種燒餅的吃法意味著兩種愛情觀,一種在變遷中珍惜永恒,一種不斷給乏味的日子添新鮮作料。玫瑰切糕 玫瑰切糕,就是用它甜俗的味道,把小女人的平淡人生,裝點得矜貴無比。漿面條 婚姻就像漿面條,經(jīng)過時間熔爐的漫長熬煉,留下長相廝守的湯底。西瓜醬 開封人把西瓜醬稱為”豆豉兒”。而”豆豉兒”就像一個和你共患難的親人。紅薯餅 天寒地凍的時節(jié),在堂屋圍著火爐烙紅薯餅,那快活真是賽過神仙。豆腐腦 七十年代的開封,小吃基本絕跡,而有強大民眾基礎的豆腐腦,依然頑強地存留在城市的犄角旮旯。冰糖煮梨 他和李晶晶的這段逸事,也像那碗被消化了的煮糖梨,不多久就被大家忘懷。炒八寶飯 我?guī)е曰蟪粤艘淮伟藢氾,又一次為人類在味蕾上花的心思而深深折服。菠蘿蜜 在搖曳的燭光里,我們完成了從夢幻到現(xiàn)實的軟著陸,可惜是臉先著地。狗肉 保持慈悲心,善待他人,善待萬物,比拘泥于吃或者不吃狗肉,要重要得多。海南咖啡 我們就像不知死活的菜粉蝶,飛舞在一片大張嘴巴等待食物的青蛙叢林里。牛肉飯 我們的牛肉飯豪華得離譜。但倩倩走后,我再沒做過,少了一個人,少了很多滋味。椰子汁 清甜香濃的椰子汁,帶著冰凍后的清涼滑進喉嚨,在嘴里留下淡淡的椰香味。魚翅 “一將功成萬骨枯”,多少尋常美味為了陪襯這魚翅而隱姓埋名,將一身精華湮沒在那一汪淺淺的湯底里,連尸骨都沒能留下。芒果 我?guī)е狈叫〕悄穷w閉塞的心,為胡處長的偷窺和沒能抵擋芒果炮彈的誘惑耿耿于懷。二鍋頭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場你爭我奪的球賽的話,那酒就是專屬于你的啦啦隊。紅菜湯 就是靠著對紅菜湯的想像,母親和她挨過了一個又一個饑餓時刻。韭菜餡餃子 餃子的鮮香頓時彌漫這座異國他鄉(xiāng)的小樓。一個小伙子吃后,突然趴在桌上嚎啕大哭。麥當勞 他早看出我的窘境,但沒有戳穿,只是默默地把心疼藏進麥當勞的巨無霸里。魚香肉絲 寒冷的夜風將熱氣吹到我的臉上,此時此刻,我竟然如此留戀這家飯館的魚香肉絲。餐后水果 我一字一頓地對她說:”這香蕉給你吃吧!”她被噎住,臉上紅一陣白一陣風云變幻。方便面 方便面對我來說,基本就是失敗的代名詞。銀耳羹 我突然聽到一個熟悉的聲音”銀耳羹女孩子都愛吃”,大腦頓時一片亂碼。哈根達斯 冰激凌火鍋的對面,是深情款款的男豬腳,我有點眩暈,仿佛置身愛情電影。壽司和魚生 女人就像壽司,打扮得漂漂亮亮地站在壽司臺上,等著有緣的,把自己領(lǐng)走。丸子湯 冷卻了的雞湯和丸子,在路燈下泛著點點白光。那一刻,我感到深深的無助。往食不要再提 每一種被遺棄的食物背后都隱藏著一段幽暗的往事,承載著生命最沉重的內(nèi)涵。豆包 我看著黑色的泥點,頓生厭惡,祈禱它們不要滲透進豆包,更不要分到我手里。帶魚 濃油赤醬的帶魚騙過味蕾,讓我們懷舊的心暫時沉浸在過去的美好里。五香花生米 吃花生米時,爺爺會掰掉上面的小芽,即便窮困至此,也保持著對味覺的忠誠。熟食店 最可恨的就是那些下班路過的男人們,他們用筷子在肉中間撥來撥去,香味四處飄散。追腥逐臭 臭饌就是在鋼絲上跳舞,在奇香與惡臭之間尋找一個微妙的位置。其實我們的人生哪一刻不是在鋼絲上跳舞呢?榴蓮 她們扒開硬殼、托出粉黃肥嫩的榴蓮肉,伸到你鼻子下面:”豪航嘎!”團圓的餃子 一聞到餃子的香味,我就有一種節(jié)日的感覺,瞬間被興奮、期待占據(jù)。這是一種條件反射。這時候的餃子意味著幸福、團圓。灌湯小籠包 每一個菜系或者每一個地區(qū)的小吃里,都有一、兩種食物作為這個菜系和小吃里領(lǐng)軍人物。這個領(lǐng)軍人物就像軍隊里的元帥,它具備多種優(yōu)勢,能最全面地代表自己所在的系列。而單獨把它拿出來,亦可將競爭對手殺得片甲不留、大壯軍威。 開封灌湯小籠包,就是這樣一個元帥型的”人物”。 中國遍地是包子,北有東北大餡包子,南有杭州小籠包,西邊有新疆烤包子,東邊有山東肉丁包子,中間還有天津”狗不理”。但開封灌湯小籠包依然以獨特的實力在萬包叢中,自信地微笑。它的獨特,要先從包子皮說起。開封灌湯小籠包用的是死面皮,也有說是燙面和死面按一定比例揉制出來的皮?傊,它對面皮的要求不是暄、白、軟,而是薄、韌、透,蒸熟后,要能透過晶瑩的面皮看得到隱約的肉餡。一個巴掌心兒大小的包子上,要聚集十幾個纖細的小褶,包子放在籠底就像一朵款款盛開的菊花,提起來則不漏、不粘,要像一盞粉嫩的燈籠。 小籠包的餡料,那更是講究,據(jù)說是用豬身上特定部位的精瘦肉,細細剁成肉糜,再放入大量小磨香油和作料,然后用力盡打,直打到肉餡和香油合為一種黏稠的膏體,用勺子能拉出老長的絲兒來,才能算完成。小籠包蒸熟后,會有一股芝麻油香撲鼻而來,咬下去,那肉餡滑、嫩、筋、軟,包含油汁,非常誘人。 吃這樣的包子,千萬不能心急,你必須放下身段、潛心品味,才能吃出其中的奧妙。先將一個包子夾到小碟子里,稍涼一會,然后輕輕咬開一個小口,慢慢把面皮包裹的濃香肉汁吸出來。待肉汁被吸食干凈,包子也正好到了可以入口的溫度。這時候一口把包子送進嘴里,連汁帶肉、連皮帶餡,讓它們在嘴里來個味覺大合奏! 在過去,開封灌湯小籠包只有一家飯館專賣,那家飯館的名字叫”第一樓”,聽這名字就透著”老子天下第一”的霸氣,也只有這霸氣,才配得上開封美食的元帥——灌湯小籠包。在相當長的時間里,想吃開封灌湯小籠包,必須去第一樓。而對普通人來說,那時候第一樓的小籠包是“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從小生長在開封的我,第一次吃灌湯小籠包還是在二十歲那年。當時包子的味道已經(jīng)記不清了,但進第一樓吃包子這件事,卻作為一個重大歷史事件永遠銘記在我的心里。那是一場空前豪華的盛宴,雖然當時的桌子上,除了幾籠包子,只有一盆雞蛋湯。 現(xiàn)在的開封,灌湯包子館如雨后春筍般開遍全城,灌湯小籠包以鋪天蓋地的氣勢走下神壇。包子品種也花樣翻新,不再墨守豬肉餡的老黃歷,開發(fā)了蟹黃、蝦仁、魚肉、三鮮、韭黃、西芹、扁豆,甚至還有鮮人參餡和麻辣餡,反正凡是好東西,理論上都能出現(xiàn)在包子餡里。包子館里開辦了豪華的包子宴,幾十個品種的包子同臺亮相,有的包子館還搭起了豪華舞臺,豫劇名伶登臺獻唱,這氣派,這享受,就是過去的皇帝佬兒,也不過如此了。 雖然灌湯小籠包搞出這么大的動靜,但現(xiàn)在真正愛吃小籠包子的老開封們,反而越來越少,除非陪外地來的朋友偶爾淺嘗一下,頂多吃三到四個,立刻就有被膩住的感覺。小籠包子作為開封美食的領(lǐng)軍人物,已經(jīng)變成專門吸引外地客人的一塊金字招牌,F(xiàn)在開封華麗高檔的包子館里吃包子的人,十有八九都是慕名而來的外地人,只有在他們的臉上,才能看到那種久違了的渴望和興奮。 灌湯小籠包到了這個地步,使我想到了一個早就被印證的道理:豪華、奢靡的事物,注定是驚鴻一瞥的效果最好,日思夜盼,才能成為心頭那顆永遠的朱砂痣。一旦淪為家常,再鮮艷的朱砂痣,早晚也會變成墻上那一抹蚊子血,且隨年深日久,還要散發(fā)出平凡的惡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