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作者一直關切文學性的問題,并始終堅持在文學研究中貫徹文本細讀原則,強調藝術感受力、文學悟性、審美精神對文學研究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本書也試圖把文學性進行多向度的理解,尊重與還原文學在其歷史進程中固有的豐富性與復雜性,進而嘗試深入理解文學在其創(chuàng)作與被閱讀的過程中所關涉的心靈活動和精神歷程。 作者簡介: 吳曉東,黑龍江省勃利縣人。1984年至1994年于北京大學中文系讀書,獲博士學位,F(xiàn)為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著有:《陽光與苦難》、《象征主義與中國現(xiàn)代文學》、《記憶的神話》、《鏡花水月的世界》、《從卡夫卡到昆德拉》、《漫讀經典》、《文學的詩性之燈》、《二十世紀的詩心》、《廢名橋》、《20世紀外國小說專題》等。 目錄: 文學性文學經典批評、閱讀和闡釋——與洪子誠先生對話(代序一) 文學性的命運——與薛毅對話(代序二) 輯一 中國現(xiàn)代文學創(chuàng)生期小說中的主體問題 古典語境在現(xiàn)代文學中的移植 元氣淋漓的“新文學之當代史” 廢名的意義 中國文學中的鄉(xiāng)土烏托邦及其幻滅 輯二 擬像的風景 帝國的歷史魅影 打開“大眾記憶”的鑰匙 孤獨的人才能發(fā)現(xiàn)風景 輯三 都市視野與文本解讀文學性文學經典批評、閱讀和闡釋——與洪子誠先生對話(代序一) 文學性的命運——與薛毅對話(代序二) 輯一 中國現(xiàn)代文學創(chuàng)生期小說中的主體問題 古典語境在現(xiàn)代文學中的移植 元氣淋漓的“新文學之當代史” 廢名的意義 中國文學中的鄉(xiāng)土烏托邦及其幻滅 輯二 擬像的風景 帝國的歷史魅影 打開“大眾記憶”的鑰匙 孤獨的人才能發(fā)現(xiàn)風景 輯三 都市視野與文本解讀 我的2010年度閱讀 現(xiàn)代作家筆下的風景及浪漫主義傳統(tǒng) “文學保守自己的秘密” 那些挑燈夜讀的時光 輯四 為何我難舍《背影》 沈從文筆下的吊腳樓風情畫 “中國人從貓的眼睛里看時間” 現(xiàn)代詩人筆下的外灘海關鐘 中國詩人的江南想象 輯五 扇:中國現(xiàn)代派詩歌的藝術母題 西部邊疆史地想象中的“異托邦”世界 場域視野中的曹葆華 戰(zhàn)爭年代的詩藝歷程 輯六 “搭建一個古甕般的思想廢墟” 生態(tài)主義的詩學與政治 詩歌與承擔 一代校園作者的精神側影 詩心接千載 輯七 一個關于自我欺瞞的人性故事 《日瓦戈醫(yī)生》與俄羅斯精神傳統(tǒng) 毛姆的中國想象 始于希臘的東方精神之旅 廢墟的美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