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時代側面的旁白


作者:張頤武     整理日期:2014-08-06 12:15:38

北京大學著名教授張頤武先生是隨筆高手,多年來,他除了致力于文學研究,還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隨筆,他的隨筆涉及面廣,可以說到了無所不談的地步,大到世界文學的思潮,小到一篇文章的評述,都能夠從細微之處發(fā)現(xiàn)為文之妙。他曾說過,語言是思維的外衣,名正則言順;思想是整個海,語言是翻騰的小浮浪。由此可知他運用語言之講究,什么拼接啦碎片啦,消費的平面化啦,意義的深度消失啦,焦慮和解構啊,都是“后張”常規(guī)的語言武器。這些元素,在這本《時代側面的旁白/中國書籍文學館》隨筆集中,都得到了很好的體現(xiàn)。
  目錄:
  第一輯文化的側影
  文學市場的新機制的形成
  “春晚”變遷的意義
  “達人”與“紅人”
  “讀經(jīng)”的兩面性
  “二人轉”的成長煩惱
  “韓流”:給我們造夢
  “經(jīng)典”的反思
  “美國夢”與“中國夢”:《中國合伙人》引發(fā)的感慨
  “跳舞”的啟示:“欲望話語”的崛起
  《步步驚心》與《失戀33天》:時間的想象力
  《超級女聲》——打造中國夢的形象
  從“硬”的邊界進入:《狼圖騰》的價值
  《泰囿》的獨特性
  《泰坦尼克號》與中國第一輯文化的側影
  文學市場的新機制的形成
  “春晚”變遷的意義
  “達人”與“紅人”
  “讀經(jīng)”的兩面性
  “二人轉”的成長煩惱
  “韓流”:給我們造夢
  “經(jīng)典”的反思
  “美國夢”與“中國夢”:《中國合伙人》引發(fā)的感慨
  “跳舞”的啟示:“欲望話語”的崛起
  《步步驚心》與《失戀33天》:時間的想象力
  《超級女聲》——打造中國夢的形象
  從“硬”的邊界進入:《狼圖騰》的價值
  《泰囿》的獨特性
  《泰坦尼克號》與中國
  《一代宗師》:飄零命運遲暮英雄
  紀念“賀歲片”十年
  莫言得獎與文學之變
  頑主老了:一代人退隱的象征
  王小波的自由精神
  第二輯現(xiàn)代的反思
  從現(xiàn)代中國發(fā)現(xiàn)價值高度
  釧影樓中
  兩種心情
  善待歷史
  生命之罪
  十八歲的回憶:屬于我的五四
  思考的辯證:從錢先生談起
  天安門的懷想
  心里有“鬼”
  圓明園:痛楚記憶與超越想象
  遠近之別
  閱讀之樂
  如歌歲月
  再思柏楊
  湛然而逝:季羨林先生的意義
  張暖忻的懷念
  作為人生哲學傳播者的南懷瑾先生
  第三輯夢想的追尋
  “70后”和“80后”
  “草根”崛起的文化意義
  “差一半”的訴求需要更多的回應
  “鈍感力”與人生的挑戰(zhàn)
  “鳥巢一代”前程遠大
  “淺思維”文化和生活智慧
  “死”在我們心中
  “中產(chǎn)夢”就是“中國夢”
  “中國夢”的兩面
  生命的邂逅:《一九八八——?》讀后
  師生之間:挑戰(zhàn)與應戰(zhàn)
  誰是“中產(chǎn)階級的孩子”?
  召喚“新青年”的精神
  正視日常生活的“平淡性”
  志存高遠艱苦學習:青春的責任
  志愿精神需要發(fā)揚光大
  中國夢在期待新的高度
  走出樣板生活
  第四輯當下的追問
  “海”的內外兩邊
  “兼聽”的重要性
  “可釋”和“可譯”:再思“國學熱”
  “農(nóng)民工”與城市
  “取今復古,別立新宗”:一百年的責任
  “傻瓜”形象
  “市場失靈”的復雜性
  “危”與“機”
  從撒切爾夫人談起:政治人物需要有擔當
  反思“騙子的哲學”
  旅游大爆發(fā)凸顯“中產(chǎn)化”降臨
  民意的辯證法
  清醒認識國情
  爽快和自信:北京女性的風格
  網(wǎng)購改變生活形態(tài)
  網(wǎng)絡時代的私生活公共化
  正視“理財時代”的多重效應
  “鹽”里的社會管理
  “微生活”時代
  “迎合少數(shù)”與“迎合多數(shù)”“韓流”的“偶像劇”的共同主題就是巨型都市中的中產(chǎn)階級青年的愛情。這些電視劇展示的“首爾”年輕人的日常生活經(jīng)驗非常類似于“北京”或“上!钡墓适,“白領”的生活方式,瑣碎而復雜的感情糾葛,讓人欽慕的俊男美女亮麗和“酷”的外表,不斷出現(xiàn)的當代大都會的璀璨迷人的景觀和對于西方摩登的東方式的改寫都贏得了中國年輕中等收入者的心。
  而《大長今》這樣的電視劇,也表現(xiàn)年輕人沖破壓抑和束縛,尋求自我成功的故事,也是一個在當今亞洲共同的夢想的表現(xiàn)。《大長今》音樂、美食、服飾的趣味性很強,《大長今》有很多華彩的樂章,采取燦爛、富麗的鋪陳,故事和形式的美,美食、服飾是展現(xiàn)式,非常漂亮,是一種視覺的享受,這些都是韓國電視劇一貫的風格。除了故事本身吸引人,長今這個角色性格堅韌不拔又很傳統(tǒng),同時,故事段落和形式非常吸引人,服飾、女演員的造型、生活形態(tài)美輪美奐,注意細節(jié)。我們中國的電視劇很多都做不到!洞箝L今》里有很多重復的說教和感動,套數(shù)還是老套數(shù),價值觀和我們一樣,不覺得離譜。觀念雖然是老的觀念,但韓劇的包裝、故事進程設計是非常專業(yè)到位的。
  韓劇特別注重亞洲人在西方價值觀的沖擊下特別迫切的回返自己價值觀的需求。中國和韓國有很相似的地方,現(xiàn)在我們的經(jīng)濟增長速度跟韓國不相上下,經(jīng)濟生活、社會生活和韓國一樣,但是我們在文化上的反應要慢半拍。越是我們所缺少的東西,越是被我們渴望,所以《大長今》很快就抓住了中國觀眾的心。在急劇變化的社會里,保持一種恒定的價值。在應對價值觀混亂的時候,急需一種傳統(tǒng)價值觀的統(tǒng)籌,中國電視劇中的填鴨式的說教是不行的,而韓劇中人與人之間的誠心、感情、認同感,給都市里面中等收入者提供了一個想象的空間。韓國在這方面比我們快半拍,現(xiàn)在輸入進來正合適,為我們補上了文化這一課。在亞洲文化貿(mào)易里,韓國占據(jù)這么大的優(yōu)勢,也就是基于這樣的原因。
  無論如何,亞洲和西方還是不同的,有自己的生活方式、空間感、價值觀。西方電影的很多東西在亞洲現(xiàn)實生活中都沒辦法運作。亞洲區(qū)域性的文化還是很有活力,亞洲區(qū)域文化之間也有交流,有獨立處理問題的方式,比如日本的漫畫F4和《頭文字D》都變成了中國的東西,亞洲區(qū)域性的文化越來越顯示出在全球化浪潮下的靈活性。
  一方面,它是向西方開放的,另一方面,它又有自己處理問題的獨特方式,這些都是從日常生活里來的。中國人不可能像美國人一樣生活,而東亞城市人口都非常密集,生活方式非常相似,比如亞洲都市——漢城、上海、東京,人們都生活在公寓樓里,產(chǎn)生的文化想象、傳統(tǒng)凝聚力、應對問題的方式非常接近,而不像美國人生活在獨立的別墅里,生活方式和亞洲人非常不同。因此,很多亞洲文化形態(tài),能夠很快在亞洲地區(qū)輻射開來。
  白天吃漢堡、喝可樂,晚上看《大長今》,形成一個奇特的現(xiàn)象,《絕望的主婦》、《欲望都市》,亞洲年輕人也能看。因為亞洲人父輩人所受到的教育也非常傳統(tǒng),亞洲的年輕人要和父母打交道,就必須和傳統(tǒng)去協(xié)調。處理平時的人際關系和生活形態(tài),也使亞洲人不得不回到傳統(tǒng),而《大長今》恰恰提供給他們一個想象的空間,讓他們適應急劇變化的生活,使亞洲人受到的西方價值觀的沖擊和傳統(tǒng)相協(xié)調,減緩西方的沖擊,保持一種平衡。它給予我們的是一個典型的亞洲人的夢想。
  這種電視劇的流行當然也說明中國年輕的中產(chǎn)階級的需求和亞洲其他地方的類似群體的共同性。一方面大家都對西方生活方式充滿期望;另一方面又需要一種溫和的和傳統(tǒng)的方式來“中和”西方的沖擊力。
  這使得“韓流”產(chǎn)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因為它們似乎以一種與中國中產(chǎn)階級共同的方式來處理面對的種種日常生活的問題,它們給了中國年輕的中產(chǎn)階級一種自我想象的方式。
  韓流的流行也對于中國大眾文化提出了挑戰(zhàn)。中國大眾文化如何在創(chuàng)造力和敏感性上有更大的突破,必須高度地關切韓國的文化經(jīng)驗和文化策略。
  P17-P18





上一本:記憶的尊嚴 下一本:我們,我們的歌唱與愛情:十四行詩集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時代側面的旁白的作者是張頤武,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