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以生命的名義


作者:蔡曉賓     整理日期:2018-11-10 13:58:18

  那些年,陜西文壇面對新知識爆炸,新信息爆炸,新思想爆炸的整個文壇,都感到自卑。在路遙zui自卑脆弱剛完稿的時候。我那一退稿,的確很殘忍。



  ——周昌義
  萌萌告訴我。大家所有的信件與圖書資料都由她保管。我逐漸看清了一件事:這是一個精神團體,萌萌是團體的靈魂。



  ——尤西林
  對她猝然的出生保持沉默。對她面臨的死亡保持沉默。這樣的沉默就是對殺嬰的默許,也就是——很長時間使我內(nèi)疚而又害怕承認的——殺嬰的幫兇。



  ——德方
  老于是以退休人員的身份落戶北京的。退休金每月只有三百多。因為從小喜好藝術(shù)。老于對照相蠻在行。買了個照相機。到天安門廣場去給游客照相。



  ——逍遙
  父母是窮光蛋,我自己這么多年又沒本事掙個新房子的衛(wèi)生間。要我拿什么去討老婆去生活呢?這工作吧,一提這工作我就要頭痛就要哭。



  ——蔡蕾
  遙想二姨媽,依然只能想那個棚屋。那個棚屋是我了解中國城市、尤其是城市貧民的起點。那個棚屋里所展示出的艱難生活和屈辱人生。使我的底層體驗完整起來。



  ——摩羅
  我與北京圖書館.當然并無任何關(guān)系。但從1959到1966期間。它曾成為我“反右”后逃離大學和逃離社會的“避風港”;成為我當時惟一的精神寄托之所;也成為我從封閉中國眺望世界的一扇窗口。



  ——李幼蒸
  《良友》叢書第4輯《以生命的名義》在坊間問世了,其風格自然仍秉承前邊三輯的精神,惟一的不同,就是頭題文章的主題不再是令人沉郁的死亡。在前邊幾輯《良友》出版后,我們不斷接到讀者朋友的來信,其中一個主要內(nèi)容就是疑問我們?yōu)楹慰偸且猿林氐乃劳鰹殚_篇,盡管在《良友》第3輯的編輯札記里曾解釋過這是因為源于《良友》叢書的宗旨:對人的生存的關(guān)注,對堅強而脆弱的生命的關(guān)懷。并不是特意展現(xiàn)悲壯的死亡,而是因這悲哀的死亡令我們感受到了人生的艱難和精神的重負。但是,讀者的意見必然也引起了我們的重視,因此在本輯《良友》的開篇便換成了《文壇里的那些事兒》(1),以期給讀者在閱讀上有一個相對“輕松”的開始!
  該文作者周昌義是《當代》雜志的小說編輯,作為一位推出了許多小說名家名作的著名編輯,因身居人民文學出版社《當代》雜志這樣的國中文學“重鎮(zhèn)”,他的經(jīng)歷可以說見證甚至是參與了八十年代以來當代文學或說小說主流的演變過程,因此他講述的“文壇那些事兒”也就有了親歷者的檔案解密性,況且,他當年曾以一部《作家懺悔錄》剖析了當代某些作家的卑劣心靈和人生扭曲,也可以說“暢所欲言”是他的個性標志,這在他的這篇回憶里也得到了體現(xiàn)。因為他的回憶篇幅過長,我們擬分輯刊載,收在本輯里的是diyi部分,主要涉及陜西幾位著名作家,即陜西文壇當年的“三巨頭”和“陜軍東征”。 
  用周昌義的話說,當時陜西文壇有賈平凹和路遙兩桿旗幟。賈平凹鬼才橫溢,無人能學。路遙才氣平平,但有生活,能吃苦,肯用功。那些年,陜西文壇面對新知識爆炸,新信息爆炸,新思想爆炸的整個文壇,都感到自卑。在陜西文學zui自卑的年代,在路遙zui自卑脆弱的剛完稿時候,周昌義退掉了他苦心創(chuàng)作的長篇小說,這部小說就是《平凡的世界》……周昌義所談就是他親歷或見證的關(guān)于《平凡的世界》、《廢都》和陳忠實的《白鹿原》等長篇小說及給作家們帶來的不同的命運故事。此文雖然讀起來“輕松”,但內(nèi)容并不輕松,尤其是,“三巨頭”之一的路遙更是在《平凡的世界》之后,英年早逝。 
  相比于陜西文壇“三巨頭”的壯懷激烈和長歌當哭,劉春的長文《北島之后:事件與印象》則描繪了朦朧詩之后二十多年來中國詩人們的種種怪現(xiàn)象:殺妻自殺,臥軌自殺,殺人伏法,幫派打架,抄襲與“贊助”,性丑聞與裸體朗誦……是生活逼迫詩人走向了邊緣?還是詩人自己“創(chuàng)造”了邊緣的生活? 
  知識分子的生存和精神是一個話題,而本輯中的關(guān)于萌萌教授的兩篇記憶則給出了思想與思想者的重量。作為一位中年因病去世的女教授,詩人氣質(zhì)的萌萌在她所屬的哲學“群落”里無疑是一位中心人物:“萌萌告訴我,大家所有的信件與圖書資料都由她保管。我逐漸看清了一件事:這是一個精神團體,萌萌是團體的靈魂。所涉及的人與事都被融合進這個無形的精神團體!保ㄓ任髁郑骸睹让冉淌诘木襁z產(chǎn)》)。《那個夏天,那個女生》讓我們看到了萌萌從青春少女走向成熟中年的過程!
  本輯中《城里的姨媽》講述的是正常情景下的生老病死,“我”的二姨媽安靜地走過了人生的晚年,但是,在作者摩羅的記憶里,二姨媽的一生又是怎樣的非正常。核廊サ亩虌尅耙呀(jīng)不再住在那個四面不通風也不見光的小籠子里,也不再在那個棚屋里樓上樓下地忙活。二姨媽現(xiàn)在正睡在某一片很小很小的泥土里,那是我所不知道的地方。我遙想二姨媽的時候,依然只能想那個棚屋。對于我來說,那個棚屋是我了解中國城市、尤其是城市貧民的起點。正是那個棚屋里所展示出的艱難生活和屈辱人生,使我的底層體驗完整起來──我不但懂得了鄉(xiāng)下的底層,而且懂得了城里的底層。由于我的二姨媽像我們鄉(xiāng)下所有父老鄉(xiāng)親一樣卑屈苦難,我終于擁有了一個完整的底層中國!薄
  記憶往往是沉重的,而懺悔與剖析往往是為了心靈的平靜和靈魂的安穩(wěn)。這也就是本輯中《以生命的名義》一文的意義所在。人在時代中的遭遇往往不能自我決定,但人在時代里的行為卻往往由自我來選擇!皾M床厚厚的報紙,隨著胖兒的每個動作咔嚓咔嚓地響著,因胎盤的脫落而再次涌出的血都沒有浸透它們。等胖兒把所有的報紙卷成一團兒扔到床下,露出干干凈凈的床單,一點兒生孩子的跡象都沒有留下時,留給我的便只剩下了沉默!边@是在特殊年代和特殊環(huán)境下的情景:一個不該出生的孩子猝然出生了,在場的“我”沉默著,尤其是對她面臨的死亡保持沉默。多年之后,“我”知道了——作為一個目擊者,這樣的沉默就是對殺嬰的默許,也就是——很長時間使“我”內(nèi)疚而又害怕承認的——殺嬰的幫兇。這樣的記憶和反省給作者德方的生活打下了抹不掉的烙印。與“知青”的往事記憶不同,逍遙的《被遺忘的“知青”部落》則描繪了“知青”當下的生活:曾扎根新疆的老于是以退休人員的身份把戶口落于北京的。剛開始,退休金每月只有三百多,根本養(yǎng)不活他和上學的兒子。因為從小喜好藝術(shù),老于對照相蠻在行。他向親戚借錢,買了個照相機,到天安門廣場去給游客照相…… 
  本輯中有一篇獨特的書信,即蔡蕾的《本命年向世界首富求助》,作者的態(tài)度是坦率的,譬如:“父母是窮光蛋,我自己這么多年又沒本事掙個新房子的衛(wèi)生間。要我拿什么去討老婆去生活呢?這工作吧,一提這工作我就要頭痛就要哭……”在這個光怪陸離的世界,人與人之間在生活和思想上的差異在類同中必然有著差異,但每個人的思想都有他存在的意義,也許,這也是這封書信的價值所在!
  《從北京圖書館出發(fā)》(李幼蒸)和《一個人的街道》(高瘦人)分別呈現(xiàn)了兩種人生的自我努力的軌跡,在他們的記憶中,有憂傷,有苦悶,但在今天的回憶里,即便是痛苦,也帶著淡淡的微笑,譬如高瘦人回憶他曾住過的老屋:前后曾有三個姑娘推開這扇門進屋去了,又拉開這扇門走出家門。她們是找我的,但zui后都離我而去,與別的男人一起過上了別樣的生活……對作者來說,初戀的甜蜜和失戀的失魂落魄都讓曾生活過的老街老屋給吸吮干凈了!
  另外,本輯給讀者端上的“私房菜”主要與女人相關(guān),譬如作家韓石山的《但愿人間花不敗》:“或許是因為品質(zhì),或許是因為經(jīng)歷,我一直喜愛女人,年輕漂亮的女人。這是個特殊的種群。山川因她們而秀麗,日月因她們而光輝!币驗橄矏郏匀痪陀兴。作為女人,阿琪的“私房菜”必然有了更直接的感受:出逃,私奔,失蹤,其所談也就增添了更多的理解:“曾經(jīng)一起私奔的那幾個月,陽光明媚,鮮花盛開,日以做愛的記憶,對她來說,歷歷在目,恍如昨日。她說,一個人一生中有過這么幾天,幾個月,也就夠了!倍鴮τ谑й櫟呐寻⑻},她今天再仔細想想,覺得阿蘿真酷。





上一本:白居易寫諷諭詩的前前后后 下一本:俄蘇文學文藝學與美學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以生命的名義的作者是蔡曉賓,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