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書名所示,本書將以中國古代文學為主體,討論道家、道教與中國文學①的關系。 道家、道教與中國文學分屬學術(哲學)、宗教和文學等不同領域。討論它們的關系,是跨越不同學術領域的綜合研究。中國原有“文史哲”不分的學術傳統(tǒng),對屬于不同學術領域的對象進行綜合考察,本不成問題。但到了近現(xiàn)代,特別是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以后,哲學、宗教和文學發(fā)生了分離,形成了幾乎互不問津的不同學術領域。研究中國文學史的學者很少討論中國文學與哲學、宗教的關系,即使涉及哲學:宗教作品,那也主要是作為文學作品來考察;而研究中國思想史、哲學史的學者同樣也很少討論哲學、宗教與中國文學的關系,即使涉及文學作品,那也主要是作為思想史、哲學史的資料加以審視。 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情況有了變化。當時的學術界出現(xiàn)了一種新的趨向,即中國文學史界學者開始將文學研究的筆觸延伸到哲學與宗教領域,而中國思想史、哲學史界學者也將研究視野擴展到中國文學領域,開始了文學與哲學、宗教之間的“跨學科研究”。①就在這樣的學術趨勢下,一些學者開始注意起道家、道教與中國文學之間的關系。②本書的撰寫,也可以說就是這一趨向的產(chǎn)物。 “道家、道教”與“中國文學”本身就是兩個大題目,它們各自都包含著復雜的內(nèi)容和悠長的歷史。要將這兩個大題目聯(lián)系起來討論們之間的關系,無疑是一件困難的事。但《莊子》云:“道行之而成”③好在已有一些學者為此做了篳路藍縷的工作,他們已踏出了依稀辨的路。沿此走下去,也就方便了很多。 本書既然以“道家”、“道教”及其與“中國文學”的關系作為討論對象,在討論之前,簡要談談我們對“道家、道教”及其與“中國文學”關系的理解,以便為后面的討論提供概念的或觀念的基礎,似乎是必要的。對本書來說,這種簡要闡釋只能算是個“楔子”,于是就姑稱之為“緒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