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就為您講述一下多才而多情的胡適生平的點點滴滴,展現(xiàn)給您一位生活中的胡適…… 七個女人,七段情。一段婚姻,無關(guān)情愛。七段感情,愛恨誰知。且看多才而多情的胡適! £P(guān)于這一點,1926年,時任北京醫(yī)學專門學校首任校長的湯爾和曾經(jīng)為胡適寫過一首詩,形象地說明了胡適的女人緣: 關(guān)于這一點,1926年,時任北京醫(yī)學專門學校首任校長的湯爾和曾經(jīng)為胡適寫過一首詩,形象地說明了胡適的女人緣: 他與她,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小腳與西服的結(jié)合,一段無關(guān)情愛的婚姻,卻終成民國佳話;他與她們,雖情愛交融,卻難成眷屬,心有靈犀又如何?一見鐘情又如何?只嘆一句,才子佳人,生不逢時終難配。第一章盡孝道奉母命成婚 母愛如山胡適是安徽省績溪縣上莊(時稱上川)人。上莊在周圍十里八鄉(xiāng)是有名的大村莊,相傳有七百余年的歷史。清代光緒年間的翰林學士、徽州知府劉汝驥曾這樣描寫上莊:“竹竿峰前,山縈水聚,楊林橋畔,棋布星羅。”由此可見上莊景致的美麗。地靈必然人杰,胡適的童年就是在這里度過的,長大后成為民國著名學者。胡適于1891年12月17日出生在上海,當時他父親胡鐵花在江蘇擔任官職。胡適生下來兩個月后,胡鐵花接到臺灣巡撫邵友濂奏請的調(diào)令,就去臺灣任職了。1893年,母親馮順弟帶領(lǐng)幼小的胡適到臺南和父親團聚。胡適母親馮順弟生性賢惠善良,一生任勞任怨。據(jù)說在臺灣時,胡鐵花有個部下犯軍規(guī)當殺頭,馮順弟竟然給夫君跪在地上替這位素不相識的士兵求情,并且涕淚交加。盡管執(zhí)法如山的胡鐵花最終沒有赦免這個部下,但從這件事上足以看出馮順弟的為人。在臺灣的這段時期是一家三口最快樂的時光,老夫愛少妻,更加珍愛老來得到的小兒子。胡鐵花公務(wù)閑暇之余就教妻子馮順弟識字讀書,順便也讓兒子開始識文斷字。一兩年下來,胡適能認識七百多字,馮順弟在夫君的教導下識字也達到了一千多個。后來,馮順弟將夫君教他們母子寫的楷書終身保存,那些字紙成了他們一家三口甜蜜團聚的最好紀念。正是這段甜蜜的時光,讓馮順弟從真正意義上認識了夫君胡鐵花,也從中品嘗到學習文化的好處,了解到書中蘊含的淵深知識,為胡適后來專精于學業(y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人生愉悅的日子往往非常短暫。1895年,中日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戰(zhàn)火的硝煙迅速從海上向陸地蔓延,臺灣很快成為中國備戰(zhàn)區(qū)之一。戰(zhàn)爭的硝煙開始在臺灣上空彌漫,焦慮開始在人們的心頭滋生。在這種形勢下,胡適跟隨母親回到安徽績溪縣老家居住。清政府對日作戰(zhàn)失敗后,被迫將臺灣割讓給日本。此舉遭到臺灣人民的強烈反對,臺灣戰(zhàn)火就此燃起,有志之士組織的武裝力量開始迎擊登陸臺灣島的日寇。胡鐵花帶病跟隨劉永福守島作戰(zhàn),最終因為身體方面的原因(腳氣。┓祷貜B門,幾天后撒手人寰。當時的胡適只有三歲零八個月,母親馮順弟還是二十三歲的少婦。根據(jù)胡適的回憶,他依稀記得母親當時正坐在家里前堂門口椅子上。當送信的人念信說到父親去世時,母親馮順弟身體即刻向后仰倒在地,溫馨的庭院里頃刻間到處是一片凄慘慘的哭聲,仿佛瞬間天塌下來一般。尚在幼年的胡適還不知道,從此孤兒寡母的艱難日子拉開了大幕,也為胡適一生中不甚如意的婚姻埋下了伏筆。馮順弟十七歲嫁到胡家,當時比她大三十二歲的胡鐵花先前已經(jīng)有兩任妻子亡故,馮順弟只是填房。按照胡適《四十自述》的記錄,胡適的大姐比馮順弟大七歲,大哥比馮順弟大兩歲,即便是孿生的二哥三哥也只比馮順弟小四歲。只有二十三歲的馮順弟在這樣的大家庭里守寡,生活的困境可想而知,她唯一的希望就是兒子胡適了。胡適是母親馮順弟的全部,是她人生希望的全部寄托。就為這渺茫的希望,馮順弟含辛茹苦支撐了二十多年,最終將兒子胡適培養(yǎng)成棟梁之材。當初,似乎早就對后事有所預(yù)料的胡鐵花在臨死之前寫下了遺囑,馮順弟和四個兒子各一份。其中,胡鐵花在給馮順弟的遺囑中強調(diào)了讓胡適學習的事情;蛟S,當時處在陰陽兩界岔路口的胡鐵花已經(jīng)意識到小兒子在學習上的天分。向來非常崇拜夫君的馮順弟本身已經(jīng)意識到學習文化的重要性,自然就順水推舟,早早就將胡適名正言順地送進了私塾。幼小的胡適曾經(jīng)在臺灣得過一場大病,身體非常虛弱。盡管如此,馮順弟依然沒有放松對胡適的嚴格要求,每天凌晨天色微明,馮順弟就會叫醒小兒子,接下來就要給兒子清算昨天做錯了哪些事,說錯了哪些話,讓兒子認錯。胡適在《四十自述》中有句話非常清楚地描寫了母親當時的艱辛:我從來不知道她醒來坐了多久了。年紀尚輕的馮順弟守寡的生活度日如年,她只能將精力和心血傾灑在幼子胡適身上,希望孩子有出息。依然對故去的夫君念念不忘的馮順弟抓住機會就向幼子胡適述說其父的好處,有時說到動情的地方還會哭泣,勉勵胡適向父親學習。在馮順弟心中,夫君胡鐵花已經(jīng)成為神圣不可侵犯的偶像,是她唯一崇拜的人。馮順弟對幼子胡適的叮嚀和囑托,也在兒子的心中明確了人生方向。根據(jù)胡適《四十自述》中的記錄,母親時常給他說的一句話是:“你總要踏上你老子的腳步。我一生只曉得這一個完全的人,你要學他,不要跌他的股。”(跌股是當?shù)胤窖,意思是丟人)胡適當時上私塾的學費不高,每個學童一年只需交給先生兩塊銀圓就行。就這點學費,私塾先生自然不愿意盡心教書,就讓孩子死背硬記,不聽話就打手板。這樣造成的連鎖反應(yīng)就是孩子厭學、逃學。馮順弟看出了其中的路數(shù),就在胡適的學費上下了本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