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印心


作者:孫小寧     整理日期:2016-05-27 10:59:57

身處文化交叉領(lǐng)域十字路口的孫小寧女士,慷慨分享她獨特的觀影、閱讀體驗。那些印在心里的影像和文字,關(guān)聯(lián)著生命的深層經(jīng)驗。在某種程度上,每一個人的深層生命經(jīng)驗都是相通的。閱讀本書,駐足思考,是與影像、文字相遇,是與可愛親切的孫小寧女士交流,也是與我們自己靈魂中沉默的深層自我對話。
本書簡介:
  本書是作者第二本讀書觀影隨筆集。世間諸相,幻影遷流,只有與生命相應(yīng)的影像與文字,能沉淀成“印心”之物,值得用文字細細訴說。全書四個篇章,指涉情、事、人、命四個層面,作者自觀影、讀書始,一路行走至生命幽深處。影像與書背后,是作者的心跡流露,也期待與有心的讀者心意相印,于見聞覺知處,照見本心。
  作者簡介:
  孫小寧,資深媒體人。供職于北京晚報。讀書觀影,觀照生命。曾出版與臺灣禪者林谷芳先生對話錄《十年去來:一個臺灣人眼中的大陸》(2003)、《如實生活如是禪》(2008,臺灣版名《歸零》);《觀照:一個知識分子的禪問》(2013)。并出版?zhèn)人電影讀書隨筆集《看得見風(fēng)景望不見愛情》(2013)!队^照》一書,曾獲2013年度中國影響力圖書。散文《滇西筆記》,曾獲第六屆在場主義(單篇)散文獎。
  目錄:
  生之旅
  愛,就是陽子被記錄下的一切/003經(jīng)典的“危險關(guān)系”/006欲飲之茶,飲盡之沙/012比愛更復(fù)雜的疆界/020信如平如,貞如海棠/032父子之間:謎一樣的存在/037一副麻將看到老/048孤獨的美食何以歡愉/054有一種渴望創(chuàng)造了橡樹本身/059
  鏡中像
  苦,就能免罪?/067源頭:從騙子到英雄?/075說《套馬桿》,也說一種精神/080香水有毒,人間難辭/084許鞍華的施與受/088千錘百煉:一個沒有拳王的故事/093一個春秋孤兒的現(xiàn)代難題/096苦難與記憶的另一種敘述/100
  念念如晤
  劉別謙的微笑/109猶疑而不確信的力量/114自由、幸福,還有那棵蘋果樹/119黑澤明心中的三只虎/128毛姆,毛姆/143“打開窗,看風(fēng)”/151山川異域,風(fēng)月同天/15720世紀,怎樣記憶?/161從一個人身上辨出契訶夫/166
  聞風(fēng)相悅
  世界,就藏在鳶尾花的花藥里/175千年繁華,尋常生活的驚艷/184神意不可度,命運需參詳/189羞愧的三十三顆牙齒/199樹凋葉落時如何/206生命之殤與靈魂告慰/211及身之哀,及那種與自己必死命運的相遇/217如果這是一次告別/222優(yōu)人神鼓,擊鼓者誰?/235清寒與豐饒:一種感官開啟的日本文學(xué)閱讀/240
  附錄:如是談
  李纓:靖國神社問題,是戰(zhàn)爭后遺癥/253林白:心開了,世界也開了/266寧肯:小說是小說家看世界的方式/280趙柏田:風(fēng)雅的起處,是一顆隨四季而動的心/294
  后記生之旅
  愛,就是陽子被記錄下的一切/003經(jīng)典的“危險關(guān)系”/006欲飲之茶,飲盡之沙/012比愛更復(fù)雜的疆界/020信如平如,貞如海棠/032父子之間:謎一樣的存在/037一副麻將看到老/048孤獨的美食何以歡愉/054有一種渴望創(chuàng)造了橡樹本身/059
  鏡中像
  苦,就能免罪?/067源頭:從騙子到英雄?/075說《套馬桿》,也說一種精神/080香水有毒,人間難辭/084許鞍華的施與受/088千錘百煉:一個沒有拳王的故事/093一個春秋孤兒的現(xiàn)代難題/096苦難與記憶的另一種敘述/100
  念念如晤
  劉別謙的微笑/109猶疑而不確信的力量/114自由、幸福,還有那棵蘋果樹/119黑澤明心中的三只虎/128毛姆,毛姆/143“打開窗,看風(fēng)”/151山川異域,風(fēng)月同天/15720世紀,怎樣記憶?/161從一個人身上辨出契訶夫/166
  聞風(fēng)相悅
  世界,就藏在鳶尾花的花藥里/175千年繁華,尋常生活的驚艷/184神意不可度,命運需參詳/189羞愧的三十三顆牙齒/199樹凋葉落時如何/206生命之殤與靈魂告慰/211及身之哀,及那種與自己必死命運的相遇/217如果這是一次告別/222優(yōu)人神鼓,擊鼓者誰?/235清寒與豐饒:一種感官開啟的日本文學(xué)閱讀/240
  附錄:如是談
  李纓:靖國神社問題,是戰(zhàn)爭后遺癥/253林白:心開了,世界也開了/266寧肯:小說是小說家看世界的方式/280趙柏田:風(fēng)雅的起處,是一顆隨四季而動的心/294
  后記
  但于見聞覺知處認本心/305前言【序】以此,煉就生命林谷芳(禪者)
  看電影,像參公案,如此切入者少,小寧卻是其中明白的一個。電影是作品,作品是藝術(shù)家的分身,一部部電影就是一個個生命。小寧寫電影,與一般評論不同,總有生命的觀照,說來貼切深刻,娓娓道得,都從胸臆流出。藝術(shù)家敏于一根,富于情性,作品這分身就因其敏,乃常見人所未見,由之而能觸動生命之極限與幽微,以之為公案,所得自深。但藝術(shù)家既敏于一根,富于情性,也常就自限于一根,自溺于情性。而觀影讀書,則如遍參諸家公案,既博取十方,乃能煉得諸根,不限一隅,以此印心,就有人生的全面觀照,更可以是生命的整體修行。就如此,即便沒看過原作,只讀小寧的書寫,依然可以在其中見到一個個活生生的生命,這活生生,是作品里的角色,是演員、作家、導(dǎo)演,更就是一個以此切入、以此觀照的行者——孫小寧。
  2015年12月27日于臺北
  即便沒看過原作,只讀小寧的書寫,依然可以在其中見到一個個活生生的生命,這活生生,是作品里的角色,是演員、作家、導(dǎo)演,更就是一個以此切入、以此觀照的行者。——孫小寧一本回歸本心的觀影讀書隨筆集。——臺灣禪者 林谷芳





上一本:島嶼和遠航:當(dāng)代愛爾蘭四詩人選 下一本:從前·慢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印心的作者是孫小寧,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