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界,學有度,思無界,行無疆。” 我社既打造“無界散文”系列叢書以來,已出版“無界散文·**輯”,共計4冊,分別為:《梵音之起》《蟲洞》《饑餓的身體》《東張西望》。本次出版為“無界散文·第二輯”,共計6冊,分別為:《在云南》《邯鄲道》《香巴拉》《生靈書》《在沙漠》《新疆坦途》。 無界散文系列圖書,關乎心靈的文字,敏銳且有文思的封面設計,以及精美無比的印刷裝幀,以饗讀者。 本書簡介: 《生靈書》為“無界散文·第二輯”系列圖書之一。 本書內容主要分五部分,分別為“游蕩的生靈”“疼痛的鄉(xiāng)愁”“轉動的年輪”“黑夜的身影”“實驗”。本書中的作品,既有生活中日常細節(jié)和特殊命運的理解、書寫和關照,也有對自身對鄉(xiāng)愁的特殊理解。 作者簡介: 吳佳駿重慶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紅巖》文學雙月刊編輯。曾獲首屆、第四屆重慶文學院“巴蜀青年文學獎”,第五屆“重慶市文學獎”,第五屆“冰心散文獎”。著有散文集《掌紋》《院墻》《在黃昏眺望黎明》等。 目錄: 第一輯游蕩的生靈 河岸上游蕩的生靈/001 光亮喚醒沉睡的靈魂/010 記一個年屆四十的朋友/028 在黃昏眺望黎明/037 從兩路口到上清寺/049 在重慶的碼頭上流浪或飛奔/059 第二輯疼痛的鄉(xiāng)愁 卑微的鳥雀卑微的人/070 艾草和菖蒲浸染的端午/079 貼著大地生活/086 風吹在貼著紙的墻上/096 活著,是一筆債/100 麥粒的重量/105第一輯游蕩的生靈 河岸上游蕩的生靈/001 光亮喚醒沉睡的靈魂/010 記一個年屆四十的朋友/028 在黃昏眺望黎明/037 從兩路口到上清寺/049 在重慶的碼頭上流浪或飛奔/059 第二輯疼痛的鄉(xiāng)愁 卑微的鳥雀卑微的人/070 艾草和菖蒲浸染的端午/079 貼著大地生活/086 風吹在貼著紙的墻上/096 活著,是一筆債/100 麥粒的重量/105 父親的疼痛與鄉(xiāng)愁/114 第三輯轉動的年輪 一只墨水瓶改裝的煤油燈/119 背簍謠/124 尋找冬日的燈盞/129 水車轉動的年輪/134 黃昏的掌紋/139 被電影虛構的生活/144 洋槐樹上的鐘聲/152 母親的世界/159 第四輯黑夜的身影 院墻/164 鄉(xiāng)村診所/173 最后一個夜晚/179 刨花/189 穿過黑夜的身影/198 被黃土收藏的人/208 鄉(xiāng)村婆媳/213 輯外輯實驗 夢想的火車/221 吳佳駿的文字有一種光亮的質地,帶著磨礪生活粗糙表面的力道,且擦出許多灼人而又溫情的火花。在他的筆下,即使再孱弱的生命都透出明媚。他只面對生活堅實的那些關節(jié),去握住它,讓溫暖慢慢滲透出來。讀吳佳駿的文字,感動經久不息。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著名文學評論家?陳曉明 劉勰將寫作分為“為情造文”與“為文造情”兩種,前者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后者繁采寡情、令人厭煩。吳佳駿的作品屬于體情之制,充滿向上飛翔的堅定的意志力,閃爍著精神尊嚴的光芒,蘊蓄著催人淚下的情感力量。他有著創(chuàng)造詩境的不俗才華,這賦予他的寫作以值得期待的美好前景。 ——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著名文學評論家?李建軍 吳佳駿的散文,表達的是一種生命的困惑,對于人生追求和選擇之悖論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其作品敘述頗有耐心,理想與現實的距離被無限地放大了,因此也就有了某種無奈、絕望和先驗性。這是一種底層寫作,是一種以關愛、信念和精神為依托的良知擔承。 ——《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編審、著名文學評論家?王兆勝吳佳駿的文字有一種光亮的質地,帶著磨礪生活粗糙表面的力道,且擦出許多灼人而又溫情的火花。在他的筆下,即使再孱弱的生命都透出明媚。他只面對生活堅實的那些關節(jié),去握住它,讓溫暖慢慢滲透出來。讀吳佳駿的文字,感動經久不息。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著名文學評論家?陳曉明 劉勰將寫作分為“為情造文”與“為文造情”兩種,前者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后者繁采寡情、令人厭煩。吳佳駿的作品屬于體情之制,充滿向上飛翔的堅定的意志力,閃爍著精神尊嚴的光芒,蘊蓄著催人淚下的情感力量。他有著創(chuàng)造詩境的不俗才華,這賦予他的寫作以值得期待的美好前景。 ——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著名文學評論家?李建軍 吳佳駿的散文,表達的是一種生命的困惑,對于人生追求和選擇之悖論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其作品敘述頗有耐心,理想與現實的距離被無限地放大了,因此也就有了某種無奈、絕望和先驗性。這是一種底層寫作,是一種以關愛、信念和精神為依托的良知擔承。 ——《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編審、著名文學評論家?王兆勝 吳佳駿的文字是有根的。他將感傷而有力的觸須伸展進生活的暗角,就低的生態(tài)不含混,向上的憧憬不灰頹。才情豐茂的《在黃昏眺望黎明》,是有底色的個性成長記,蓬勃而沉郁的心靈發(fā)育史。 ——《人民文學》主編、著名文學評論家?施戰(zhàn)軍 水車轉動的年輪 無事可做的日子,我喜歡去那條河灣走走。有時兜里揣本書,其實也不看,只隨意翻上幾頁;有時什么也不帶,沿河慢行,看水里魚蝦游動的身姿,靈躍,俏皮,像是玩魔術。也或者,躺在河灘的沙泥上,閉上眼,讓內心安寧下來,想一些事情。當然,更多的時候,我會長時間凝視那架破敗的水車,懷想它曾有過的輝煌,感念它所經歷的滄桑。然后,走向那 幢同樣破敗的茅舍,走入一個溫存的世界…… 茅舍里有些昏暗,油燈微弱的火焰在寒風中閃爍。四周朦朧的樹影,像剪出的人形。河水從茅舍前悄無聲息地流過,夜,正在沉睡。我獨自在河灘上轉悠,身上穿得很單薄。冷風從我的脖頸鉆進去,蛇一樣咬得我的肌膚生疼。 母親不知道我偷跑出來了,生活的重擔已經不允許她分出更多的精力去關心我的事情。父親呢,整天躺在病床上,意識里早已沒有了白晝與夜晚的概念。家里幾乎天天都有陌生人闖來,不是催還賬,就是催要糧。我已經輟學很久了。內心的風雪在骨子里游走。每天,我除了幫母親拾柴,放牛,料理家務,剩下的便是接受其他正歡快地蹦跳著去上學的孩子的嘲笑和鄙視。因而我特別盼望夜間的來臨,黑夜于我是一道屏障,能夠隔絕白晝里給我?guī)淼那,并使我享有片刻的自由,安全,溫暖,自尊。游走是不具有目的的,連方向也沒有。黑夜省略了我認識世界的過程,人與自然是一體的;糜X征服了恐懼,這使我不知道正在河灘走著的,究竟是我,還是我的影子。所以,當我后來在那些寂寥的夜晚,從那幢茅舍前經過時,如果不是它里面亮著的油燈吸引了我,我很可能會把它當作意識里的一個幻影,而將之忽略掉。 我沒想要走進那幢茅舍里去,我不知道里面住著什么人。誰會在深夜里燃著燈睡覺呢?況且,一個孤獨的人有什么資格去攪擾他人的安靜?但我終究沒能控制住自己內心的欲望,我的心被一盞油燈散發(fā)出的光俘虜了,盡管那盞油燈的光是那樣微弱。 是的,那盞微弱的油燈讓我感到溫暖。我輕輕地靠近茅舍,推開木柵欄,從那扇落滿塵埃的門縫里朝里瞅了瞅。屋里很簡陋,一張桌子,墻上掛滿了農具。靠左邊的墻下是一張石頭壘砌而成的床,蚊帳是用麻袋縫制的。床上沒有人。而那盞亮著的油燈就掛在屋中間的一根木柱上,照耀著屋內和屋外的世界。 我想,這間茅舍怎么可能沒有人呢?那么,那盞亮著的油燈是誰點燃的呢?是油燈自己嗎,不可能,天下哪有自燃的燈! 我回轉身,正欲離去。這時,我的耳朵突然聽到一陣聲音。聲音來自茅舍里,蒼老卻又清晰:“孩子,既然來了,為何不進來坐坐呢?我等你很久了,我知道你遲早會來的! 記憶是如此混沌。我總是忘了自己當時的年齡,十二歲還是十三歲,也許更早。早晨或黃昏或深夜,我從家里跑出來,望河祈禱,內心的落寞沙灘般荒涼。我的命運晃蕩在絕望和希望的兩極,進退維艱。父親的病情日益嚴重,母親整日以淚洗面。貧窮和債務已使我們家徒四壁。我不知道自己未來的路該怎么走。人在無助的時候,逃避也是一種傷害。 那時,河邊的那架水車每天都在轉動,像人的年輪。我最喜歡看水車轉動時的樣子,輕快,水花四濺,充滿活力。我一直認為,水車是懂得生命價值的。凡是蓬勃的生命都應該是轉動的。否則,它就會腐朽。我想,要是人的命運也能像水車一樣,能夠自由把握和轉動,該多么好。〉髞,我就發(fā)現了水車轉動背后的虛假。它雖然每時每刻都在轉動,卻并未走遠,只在原地轉圈;钪纳趺茨苓@樣呆板呢,生命的意義應該在于行進吧,實在行進不了,或許只有解脫是對的! 當我看穿了一架轉動著的水車的悖論,并滋生出厭煩后,我開始為自己的命運尋求解脫的路子。我依稀看到河流的上面飄蕩著一葉小舟,在浪尖上顛簸。它或許就是我苦苦為之尋找的命運之舟了,我相信,它完全可以將我?guī)肓硪粋世界里去的。盡管,這葉小舟自己也未必能平安抵達河流的彼岸。 我伸出腿,準備向那葉小舟跨去。猛然間,我發(fā)現身后有一雙眼睛正銳利地盯著我,閃電般明亮。我轉身瞥了一眼,看見的卻是一個背影,在離我不遠的地方移動。我重又轉過身,再次伸出腿,向小舟跨去,卻又發(fā)現那雙目光箭一樣刺向我,使我不寒而栗。我回過頭來,看見的仍是一個背影?傊,那雙目光在我內心最彷徨的那些日子,它就像魂靈一樣緊隨著我,使我的解脫之夢終未完成。 后來很長一段時間里,我一直在拼命回憶,試圖從記憶里打撈出那個緊隨我的人的模樣,看看他(她)到底是誰。但打撈是徒勞的,我憶起的除了一個背影,還是一個背影。甚至根據背影我也猜測不出那個人的大致年齡。反正,從那以后,我再也沒有為自己的命運尋求解脫之路。一個被人的目光識破的計謀是不可能實現的。 而那葉曾被我看見過的河流上的小舟,是否真的存在,我也記不起了。也許存在,也許不存在。 我被老人領進茅舍,他居然叫了一聲我的乳名,這使我驚詫。我努力回想在什么地方見過他,沒回想起來。老人轉身去拿茶杯,這時,我注意到他的左腿,瘸得厲害。而他居然沒用任何輔助工具也能行走,這使我相信他一定是個特別的老頭。老人將茶杯倒?jié)M水,讓我喝。我真以為是茶,就猛喝了一口,灌到嘴里才知道是酒。我咳嗽著說:我從不喝酒。老人嚴肅起來,說:男人怎么能不喝酒呢,不喝酒的男人不精彩!我第一次聽到有人把孩子叫作男人,我的臉紅了,有些發(fā)燙。老人一直盯著我,目光堅定。我頓時覺得這目光是如此熟悉,卻又想不起來在哪里見過。 老人舉杯呷了口酒,說:“你母親姓戴吧?” 我說:“你怎么知道?” 片刻沉默后,老人重又舉杯呷了口酒說:“我還知道你父親病了,而且病得不輕,是吧?” 我被老人的問話震住了,老人大概也看出了我的詫異。隨后,他用手指了指屋中柱子上燃著的那盞燈,說:“那盞燈是你母親叫我點燃的,她知道你經常在深夜偷偷地從家里跑出來,怕你孤獨。你母親還托我?guī)兔粗,她擔心你出事。她說,你應該盡早學會獨立和堅強……” 我突然就想起了那個背影,以及那雙銳利的目光。我猜想,在那些寒涼的夜晚,凡我腳步走過的地方,是否也留有母親的腳印。我一直在尋找自己內心的燈盞。沒想到,我本身也是一盞燈,被另一個深愛著我的人藏在心里,即使在最苦難的日子,也用她的生命守護著,不讓它被寒風吹滅。 “只知道耗燈而不知道點燈的人,是感受不到溫暖的。”老人說。我理解老人這句話的意思。并知道了他的故事:三歲喪父,四歲起跟隨母親輾轉南北,流浪顛沛。十歲時母親染肺癌逝世。十一歲起寄人籬下,當過挖煤工,開過起重機。十九歲參軍,參加抗美援朝,在槍林彈雨的戰(zhàn)爭中九死一生,廢了一條腿。從部隊退役后,給工廠看過大門,到機關當過干事。歷經人世沉浮,挫折辛酸,最后選擇了來這個僻靜的河灣蓋了一幢茅舍度日…… 一個沒經受過死的人,是不會眺望生的。老人說:人要是耐不住一場大風的考驗,就會脆弱如草,被黑暗卷入更深的黑暗。我知道,老人先后在這條河灣里拯救過好幾個生命,在被老人所拯救過的生命中,有男的,也有女的;有年老的,也有年幼的!盎钪嵌嗝春冒。拖駸羧贾嵌嗝春靡粯!”老人邊喝酒邊說。 那晚,茅舍內柱子上的油燈,一直燃著,直至天明。老人喝醉了,我也喝醉了。我第一次意識到自己是一個男人。而就在那盞油燈快被黎明吞滅之前,我早已完成了命運的解脫,并獲得了超度。 現在,我站在城市的陽臺或中心,身邊刮過的是更加呼嘯的颶風,內心經受的是更多的深不可測的夜晚。我所置身的周圍是更多的泥濘和險灘……但我已經不再恐懼和畏縮,我已學會了挑戰(zhàn)和跨越。因為,當我遇到人生的溝坎時,我總會想起那幢茅舍,和茅舍里的燈光;想起那個老人,和緊隨我的那個背影;想起那架水車,和它轉動的年輪……這一切,總能激發(fā)我的內心產生一種無形的力量和勇氣——那是生命的力量,更是活著的勇氣。 如今,那幢茅舍已經坍塌了。老人也已離開了人世。當年守護那盞油燈的我的母親也已白發(fā)蒼蒼。那架水車呢,也早已停止了轉動。歲月悠悠,年輪渺渺。一切都仿佛成了凝固的時間。而我,只有我,則是從那凝固的時間里復活的一個新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