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講壇,壇壇都是好酒。 康震精彩講述,“一代詞宗”李清照跌宕起伏的傳奇人生。 僅僅存世的幾十篇作品,怎樣成就“一代詞宗”的美譽? 在封建禮教日盛的南宋時代,她為何再婚又毅然迅速離婚? “人比黃花瘦”的閑適,“凄凄慘慘戚戚”的悲涼,“生當作人杰”的豪邁,哪一個,是真實的李清照? 本書以作者在CCTV-10《百家講壇》所作同名講座為基礎整理潤色而成。 康震觀點 1、我們是不是可以說,感情的確是婚姻*重要的基礎,門不當戶不對可能會有真誠的愛情發(fā)生,然而門當戶對的家庭與環(huán)境似乎更容易促使愛情的產(chǎn)生。 趙明誠與李清照的感情、愛情也是在門當戶對的基礎上產(chǎn)生的。 2、李清照身上的確是有一股一般女子沒有的膽略、氣魄,這種鮮明的個性并沒有因為嫁入宰相之家后就削減,反而更加濃烈了!這或許正是我們之所以如此欣賞李清照、喜歡李清照的地方! 3、在人生的旅途中,在夫妻攜手同行的旅途中,也許會歷經(jīng)許多的風雨,也許兩個人會走上歧路,但*重要的是,只要他們的手中牢牢地握著彼此的愛情信物,就一定會找回自己的另一半,就一定能再次聚首同行。 4、封建時代讀書人的惟一出路就是做官,如此一來,不管此人是否具備做官的素質(zhì),只要書讀得好,科舉考得好,便有資格做官,至于他是否能夠成為一個合格的好官,有責任的好官,他到底適合從事什么樣的職業(yè),反而不是人們關注的問題了。 5、當一個女性發(fā)現(xiàn)自己的感情生活、家庭生活并不適合自己,并不幸福的時候,也有權利結束這一切。如果為了維護所謂的道德準繩,就強求女性一輩子守寡或者廝守著沒有愛情的婚姻,并標榜這樣的行為為模范的婦道,這才是對人性**的戕害。 李清照,中國文學***杰出的女詞人。在她的筆下,既有“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的歡快、“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的俏皮,又有“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百家講壇,壇壇都是好酒。 康震精彩講述,“一代詞宗”李清照跌宕起伏的傳奇人生。 僅僅存世的幾十篇作品,怎樣成就“一代詞宗”的美譽? 在封建禮教日盛的南宋時代,她為何再婚又毅然迅速離婚? “人比黃花瘦”的閑適,“凄凄慘慘戚戚”的悲涼,“生當作人杰”的豪邁,哪一個,是真實的李清照? 本書以作者在CCTV-10《百家講壇》所作同名講座為基礎整理潤色而成。 康震觀點 1、我們是不是可以說,感情的確是婚姻*重要的基礎,門不當戶不對可能會有真誠的愛情發(fā)生,然而門當戶對的家庭與環(huán)境似乎更容易促使愛情的產(chǎn)生。 趙明誠與李清照的感情、愛情也是在門當戶對的基礎上產(chǎn)生的。 2、李清照身上的確是有一股一般女子沒有的膽略、氣魄,這種鮮明的個性并沒有因為嫁入宰相之家后就削減,反而更加濃烈了!這或許正是我們之所以如此欣賞李清照、喜歡李清照的地方! 3、在人生的旅途中,在夫妻攜手同行的旅途中,也許會歷經(jīng)許多的風雨,也許兩個人會走上歧路,但*重要的是,只要他們的手中牢牢地握著彼此的愛情信物,就一定會找回自己的另一半,就一定能再次聚首同行。 4、封建時代讀書人的惟一出路就是做官,如此一來,不管此人是否具備做官的素質(zhì),只要書讀得好,科舉考得好,便有資格做官,至于他是否能夠成為一個合格的好官,有責任的好官,他到底適合從事什么樣的職業(yè),反而不是人們關注的問題了。 5、當一個女性發(fā)現(xiàn)自己的感情生活、家庭生活并不適合自己,并不幸福的時候,也有權利結束這一切。如果為了維護所謂的道德準繩,就強求女性一輩子守寡或者廝守著沒有愛情的婚姻,并標榜這樣的行為為模范的婦道,這才是對人性**的戕害。 李清照,中國文學***杰出的女詞人。在她的筆下,既有“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的歡快、“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的俏皮,又有“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相思,更有“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的孤獨!谶@些膾炙人口的詞句背后,到低隱含著什么樣的別樣情懷?本書是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康震副教授在中央電視臺10頻道《百家講壇》所講《李清照》的基礎上增訂潤色而成。對一代詞宗李清照那千回百轉、跌宕起伏的傳奇一生進行了精彩的講述。 點擊免費閱讀更多章節(jié):康震解讀李清照的傳奇人生 本書簡介: 李清照的詞格調(diào)高雅清麗,情感濃烈真摯,個性鮮明突出,語言通俗清新。她擅長借助日常細微的生活細節(jié),傳達復雜微妙的內(nèi)心情感;她善于汲取、琢煉新鮮活潑的民間口語、俚語,形成曉暢雅致的語言風格,讀之令人回味無窮。她的詞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獨樹一幟,自成一家,被稱為“易安體”,李清照也因此成為一代“婉約詞宗”。 晚年的李清照曾再嫁張汝舟,結果發(fā)現(xiàn)此人品性卑劣。她不顧世俗的流言蜚語、冷嘲熱諷,毅然決然與張汝舟離婚。為此甚至不惜狀告張汝舟,自己也飽受牢獄之苦。在封建禮教氛圍日益深厚的南宋,再嫁與再嫁后的迅速離婚,都是驚世駭俗的舉動,對李清照這個具有一定社會地位的知識女性來說尤其如此。由此可以看出李清照愛憎之分明、立場之堅定、個性之獨立。 作為古代文學銀河中寥若晨星的女作家中最杰出的代表,李清照是古代文學群山中一座秀美的山峰,在男性占據(jù)主宰地位的文學時代,李清照似乎是一個精彩的意外,F(xiàn)在,就讓我們透過她精美絕倫的詩詞作品,透過散落在歷史書頁里的斑斑點點,走進一代婉約詞宗的內(nèi)心世界,走進這千年詞史中的精彩意外,去領略其中那意外的精彩。 說起李清照,我們的眼前就會浮現(xiàn)出一個清麗、端莊,略帶感傷的才女形象。李清照的詞,是那樣的清新、秀麗,那樣的感傷、多情,令數(shù)百年后的我們不禁為之動容。李清照只能被局限在閨閣庭院之中,從無可能參加科舉,步入仕途,更不可能像男性作家那樣周游四海,廣交朋友。然而她的詩詞文章卻總是透露出一種健朗、開闊的氣質(zhì),總能表現(xiàn)出較為成熟的政治眼光與知難而上的政治勇氣。那么,我們不禁要問,在封建制度的壓制之下,作為一個女性,李清照為什么能夠具有這樣開闊的眼界與見識?為什么能夠取得這樣令世人矚目的藝術成就?是何種環(huán)境陶養(yǎng)出李清照壓倒須眉的才情?讓我們跟隨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康震副教授一步步走近這位傳奇的女詞人,一一破解這些問題。 作者簡介: 康震,1970年3月出生,陜西省綏德縣人。文學博士,F(xiàn)為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副教授、副院長,碩士生導師。曾在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從事博士后研究。中國李白研究會理事、中國唐代文學會會員、中國韻文學會會員。主要從事中國古典詩詞散文研究、中國古代文化與文學研究。在 目錄: 寫在前面 第一章書香才女 第二章門當戶對 第三章喜憂參半 第四章風波再起 第五章國難當頭 第六章生離死別 第七章顛沛流離 第八章再嫁婚變 第九章夕陽歲月 第十章一代詞宗 主要參考書目 李清照代表作品選 后記第一章書香才女 說起李清照,我們的眼前就會浮現(xiàn)出一個清麗、端莊,略帶感傷的才女形象。常言說得好,文如其人,李清照的詞,也總是那樣的清新、秀麗,那樣的感傷、多情,令數(shù)百年后的我們不禁為之動容。李清照也以她在詩詞創(chuàng)造方面的巨大成就,成為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最杰出的女作家。 不僅如此,身為女性,李清照只能被局限在閨閣庭院之中,從無可能參加科舉,步入仕途,更不可能像男性作家那樣周游四海,廣交朋友。然而她的詩詞文章卻總是透露出一種健朗、開闊的氣質(zhì),總能表現(xiàn)出較為成熟的政治眼光與知難而上的政治勇氣;她寫作《詞論》,大膽批評歐陽修、蘇軾、秦觀等一批杰出男性作家的作品,發(fā)表自己的獨到見解;她以為數(shù)不多的作品在古代詞學史上自成一派,蔚為大家。 那么,我們不禁要問,在封建制度的壓制之下,作為一個女性,李清照為什么能夠具有這樣開闊的眼界與見識?為什么能夠取得這樣令世人矚目的藝術成就?是何種環(huán)境陶養(yǎng)出李清照壓倒須眉的才情? 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李清照出生在今山東省章丘市明水鎮(zhèn)。她的父母對李清照思想個性的形成有很大影響。 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精通儒家經(jīng)典,考中進士之后,曾擔任鄆州教授,大體相當于鄆州市教育行政負責人兼學校校長。后又在朝廷先后擔任太學錄、太學博士與太學正,大體相當于國立最高學府的學官與大學教授。李格非勤于著述,學術著作與文學作品很多,根據(jù)有關史料文獻的記載,李格非著有詩文四十五卷,還有學術理論著作《禮記精義》十六卷、《永洛城記》一卷、《史傳辯志》五卷等。正因為如此,他深受當代大文豪蘇軾的器重,名列“蘇門后四學士”之一,并與蘇門的眾多弟子多有詩文往來,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李格非為人清正廉潔、剛直不阿。據(jù)《宋史•李格非傳》記載,在擔任鄆州教授的時候,因為俸祿太低,郡守想讓他多兼任一些職務,好多拿些薪水,卻被李格非拒絕了。后來他在江西上饒做官,當?shù)赜袀道士妖言惑眾、騙取錢財,一次那道士的車馬正好與李格非相遇,李格非竟然命人將道士從車上拖下來,痛打一頓驅逐出境。由此可見他疾惡如仇的性格。 李格非精湛的學術造詣、多年的教育教學經(jīng)驗、豐富的文學創(chuàng)作實踐、廣泛的學術交流活動以及清正剛直、疾惡如仇的個性都對李清照的成長產(chǎn)生深刻的影響。晚年的李清照曾在一首詩中回憶說:“嫠家父祖生齊魯,位下名高誰比數(shù)?當時稷下縱談時,猶記人揮汗成雨!保ā渡蠘忻茼n公、工部尚書胡公》)意思是說,我的父輩祖輩出生在儒學昌明的齊魯稷下地區(qū),他們的地位雖然不高,但是名聲卻非常的高。什么名聲?當然是學問的名聲、品德的名聲,這正是家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帶給她的榮譽感與驕傲。 李清照的母親王氏也是官宦世家出身,王氏的祖父王拱辰曾是宋仁宗朝的狀元,名字乃是宋仁宗所賜,他曾擔任翰林學士、吏部尚書(相當于今國家人事部部長)、三司使(相當于今財政部長兼商務部長)等重要官職。在這樣的家庭長大,王氏自然也具有很好的文學修養(yǎng),史書上記載王氏“亦善文”(《宋史•李格非傳》),要知道,在封建時代,能夠在正史當中給女性記上一筆“亦善文”,就說明這名女子的文學修養(yǎng)的確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良好的家庭文化教育對李清照的心智發(fā)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見識卓邁且深深賞識女兒聰明才智的父親,以“中郎有女堪傳業(yè)”自得,讓李清照得以與當代一流的文學家相唱和,在文學的氛圍中成長。 正是由于這樣的家庭環(huán)境與父母素養(yǎng),使李清照在十五六歲的花季時代就已經(jīng)顯示出過人的藝術才華、深厚的文史功底、深遠的政治見識。也正是因為有這樣不同凡響的素質(zhì),所以她從來就不是一個嬌氣柔弱、多愁善感、以淚洗面的小家碧玉,而是一個健康開朗、見多識廣、活潑可愛的大家閨秀。在她的目光中,生活處處充滿了斑斕的色彩、勃勃的生機,處處都能讓她感受到生活的樂趣與美麗。 在一個夏天的傍晚,她與一群好朋友去溪亭游玩。她們可不是中規(guī)中矩地在小花園里散步,而是坐在一起說笑吃喝,飲酒品茶。不知不覺中太陽已西,糟糕,父母該責備了!快些劃船回家吧!可是她們也許是酒喝得太多了,也許是被眼前美景所陶醉而忘乎所以,也許是心里太著急亂了方向,她們東搖西晃,左劃右轉,小船就是不聽指揮,搖搖晃晃地直闖入濃密的荷花叢中,驚得荷葉深處打盹兒的沙鷗、白鷺撲楞楞飛起來,湖面上頓時蕩漾起姑娘們銀鈴般的笑聲。你看,這就是李清照的少女生活,活潑、快樂、無所顧忌,充滿了勃勃生機!與其他女伴不同的是,李清照還善于用生花妙筆將青春朝氣描繪出來,她寫道: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如夢令》) 這首詞似乎是信手拈來、毫無雕琢,運用淺淡自然、樸實無華的語言,寥寥數(shù)語就勾勒出一幅蕩舟晚游圖,似乎一位活潑開朗、豪放瀟灑的少女正從畫面深處飄然走來。 冬天也是李清照喜歡的季節(jié),雪花開始紛紛飄落,她寫道:“雪里已知春信至。“(《漁家傲》)一開始就說道:下雪了,就知道春天快到了!這不禁令我們想起雪萊的名句: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看上去她是在寫冬天,其實是在寫冬天里的春日,冬天里有春天一樣的心情?梢娫诶钋逭盏墓P下,冬天也處處充滿著春意。嚴冬里傲放的寒梅,居然像迎春花一樣嬌小嫵媚,居然像剛剛出浴的美女一樣婀娜多姿。尤其在明月、白雪的映照下,更顯得冰清玉潔,就像清麗、秀美的李清照一樣。她在詞中稱贊梅花:“此花不與群花比!“(《漁家傲》)雖然我像春花一樣嫵媚多姿,然而更有傲霜斗雪的獨立個性,正所謂:“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卻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埃珴蓶|《卜算子》)不與群芳爭艷,卻恰恰寫出了少年李清照卓然獨立的個性。 當然,對于一個十六七歲的少女來說,春天無疑更浪漫也更多情。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李清照獨自在家中花園飲酒,海棠花在風雨中搖曳,風雨也攪動著少女的情思,美酒則更令她沉醉。這一醉,昏昏沉沉地睡了整晚,直到天光大亮,殘留的酒意依然讓她迷迷糊糊?衫钋逭詹⒎侵幌诧嬀撇欢阂獾木乒,雖然宿醉難忍,但她竟擔心起花園里的海棠花。這時家中侍女來到床前,李清照忙問:園子里的海棠花是怎樣的模樣了?昨晚上這一場狂風驟雨,海棠花怕是要遭殃了!誰知侍女卻答:小姐你就別為海棠花操心了,只要你沒事就好!海棠花可比小姐的身子結實,它不會有事的! 侍女的話固然沒錯,她只關心李清照,才不會理會什么海棠花。然而她又如何能了解這位文弱小姐敏感纖細的內(nèi)心感受呢?海棠花花姿舒展瀟灑,花開似錦,素來就有“花中神仙”“花中“貴妃”的美稱,在皇家園林中常常與玉蘭、牡丹、桂花相配植,形成“玉棠富貴”的意境,是溫和、美麗、喜悅的象征,而二八年華的李清照不正像這樣一朵美麗沉靜、雅致溫潤的海棠花嗎?李清照是在追問風雨中海棠的境況,其實未嘗不是在追問自己的青春歲月:“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唉!你這個好心的卷簾人懂得什么?一場風雨過后,海棠花葉當然更加滋潤肥碩,然而嬌艷的花朵恐怕早就被春風春雨吹落了! “綠肥紅瘦”這四字造語甚奇,一綠一紅,一肥一瘦,顏色鮮明,對比強烈,將凋落的紅花比作人清瘦,其實無非是在說紅顏易老,青春易逝,無非是在感慨時光流逝,渴望能夠留住時光,留住青春。且看: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如夢令》) 其實,李清照的這首詞是從兩首唐詩中點化而來的。一首是盛唐詩人孟浩然的《春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另一首是晚唐詩人韓偓的《懶起》:“昨夜三更雨,臨明一陣寒。海棠花在否?側臥卷簾看! 孟浩然與韓偓的詩作,雖然有鳥啼,有風雨,也有花落,但只不過是一幕獨角戲,沒有對話,也沒有對花落的想像。李清照的詞作,有風雨,有醉酒,有問話,有回答,有質(zhì)疑,有作者的想像,更有“綠肥紅瘦”的點睛之筆。如果說李清照的詞是抒情散文的話,那兩首唐詩則更像是記敘文、說明文。李清照的詞青出于藍而勝于藍,而”綠肥紅瘦”這句點睛之筆在當時也深得詩人們的稱贊。宋代著名詩評家胡仔就稱贊說:“近時婦人能文詞如李易安,頗多佳句……‘綠肥紅瘦’,此語甚新!保ā盾嫦獫O隱叢話》)宋代詩評家陳郁也稱贊說:“綠肥紅瘦之句,天下稱之。”(《藏一話腴》) 也許有人會認為,看來少女時代的李清照也不過如此,整天不是春風秋雨、夏蟲冬梅,就是花花草草、朝朝暮暮,沒有什么不一般的嘛。其實不然,少女李清照固然擅長抒寫青春的美麗與朝氣,然而李清照之所以是李清照,就在于她具有與眾不同的見識見地。 才力華贍詞名難掩 唐肅宗時,詩人元結撰寫《大唐中興頌》,紀念平定安史之亂,由顏真卿書寫鐫刻在浯(wú)溪石崖上。宋哲宗元符二、三年間,”蘇門四學士”之一的張耒(lěi)創(chuàng)作了《讀中興頌碑》,歌頌郭子儀平定安史之亂的豐功偉績: 玉環(huán)妖血無人掃,漁陽馬厭長安草。 潼關戰(zhàn)骨高于山,萬里君王蜀中老。 金戈鐵馬從西來,郭公凜凜英雄才。 舉旗為風偃為雨,灑掃九廟無塵埃。 元功高名誰與紀,風雅不繼騷人死。 水部胸中星斗文,太師筆下蛟龍字。 天遣二子傳將來,高山十丈磨蒼崖。 誰持此碑入我室,使我一見昏眸開。 百年廢興增嘆慨,當時數(shù)子今安在。 君不見,荒涼浯水棄不收,時有游人打碑賣。 這首詩在當時受到人們的一致好評,廣為傳頌。年僅十六七歲的少女李清照居然也拿起筆唱和了兩首,這就是《和張文潛浯溪中興頌二首》: 其一 五十年功如電掃,華清花柳咸陽草。 五坊供奉斗雞兒,酒肉堆中不知老。 胡兵忽自天上來,逆胡亦是奸雄才。 勤政樓前走胡馬,珠翠踏盡香塵埃。 何為出戰(zhàn)輒披靡,傳置荔枝多馬死。 堯功舜德本如天,安用區(qū)區(qū)紀文字。 著碑銘德真陋哉,乃令鬼神磨山崖。 子儀光弼不自猜,天心悔禍人心開。 夏為殷鑒(一作”夏商有鑒”)當深戒,簡策汗青今具在。 君不見,當時張說最多機,雖生已被姚崇賣。 其二 君不見驚人廢興傳天寶,中興碑上今生草。 不知負國有奸雄,但說成功尊國老。 誰令妃子天上來,虢秦韓國皆天才。 苑桑羯鼓玉方響,春風不敢生塵埃。 姓名誰復知安史,健兒猛將安眠死。 去天尺五抱甕峰,峰頭鑿出開元字。 時移勢去真可哀,奸人心丑深如崖。 西蜀萬里尚能返,南內(nèi)一閉何時開。 可憐孝德如天大,反使將軍稱好在。 嗚呼!奴輩乃不能道輔國用事張后尊, 與張耒的詩作相比,李清照的這兩篇作品對唐代社會興衰成敗的思考更為深廣,也更為全面。張耒的詩,只是單一地歌頌郭子儀等中興將領的功績,而李清照的詩認為僅僅歌頌是遠遠不夠的,關鍵在于尋找安史之亂的根源,所謂“何為出戰(zhàn)輒披靡,傳置荔枝多馬死”;張耒的詩只是簡單回顧了安史之亂爆發(fā)的由來,而李清照的詩不僅系統(tǒng)反思了安史之亂爆發(fā)的各種原因,而且尖銳指出,安史之亂結束后唐玄宗與唐肅宗父子就開始了殘酷的內(nèi)部斗爭;張耒的詩感慨歲月流逝,英雄不再,而李清照則一針見血地指出,安史之亂結束了,功臣們卻遭到帝王的猜忌,所謂“子儀光弼不自猜,天心悔禍人心開”;張耒的詩極力地稱贊中興功臣,稱贊元結的《大唐中興頌》,而李清照的詩則認為功德自在天地之間,不須記載。她認為,唐肅宗時期,宦官與皇后勾結,又釀成新的政治動亂。統(tǒng)治者不能認真吸取教訓,即便寫再多的中興頌又有何用?對歷史的遺忘必將重蹈歷史的覆轍。 賦詩以詠史言志,這本來是封建時代男性世界的專利權,現(xiàn)在李清照這個十六七歲的小姑娘不僅將這個專利權握在了手中,而且詩作的歷史見識與政治眼光甚至超過許多多年為官的男性作者,真是巾幗不讓須眉!難怪宋代大儒朱熹嘖嘖稱奇說:“如此等語,豈女子所能?“(《朱子語類》卷140)這樣有水平的詩句,難道是一個小女子能夠說出來的嗎?這恰恰說明李清照在當時士大夫眼中不同凡響的才氣、自信自強的個性! 李清照之所以能夠具有這樣超出同時代女子的見識,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她的父親李格非與當時如”蘇門四學士“等一批士大夫頻繁交往,他的思想活動對李清照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難怪清代人陳景云稱贊李清照說:“其文淋漓曲折,筆墨不減乃翁!欣捎信皞鳂I(yè)’,文叔之謂也!埃ㄥX謙益《絳云樓書目》卷4陳景云注)將李格非、李清照比作漢代的蔡邕、蔡文姬父女二人,認為李清照繼承了父親的衣缽,這充分說明李格非對李清照教育的重要意義。 出身書香門第的才女李清照究竟是個怎樣的人,我們大概也有一個初步的印象了。 少年時期的李清照絕對不是那種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做針線活,恪守“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傳統(tǒng)小女子,也不是那種三天兩頭病秧秧、無病呻吟、見月傷懷、弱不禁風嬌滴滴的富貴小姐,而是一個熱愛生活、健康開朗、無拘無束、博覽群書、對社會對歷史有著獨到見解獨特感受的奇女子!這樣的成長軌跡、個性特點的形成,對于后來李清照一生的生活與創(chuàng)作,都產(chǎn)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 正因為少年李清照與眾不同的杰出表現(xiàn),所以,雖然她不過是個待字閨中的小女子,卻在達官貴人的圈子中享有一定的聲譽,為許多人所矚目!端问贰防罡穹潜緜髦性貏e提到李清照,說她“詩文尤有稱于時”,意思是說,李清照的詩文在當時就為人所稱道。宋代人王灼說李清照:“自少年便有詩名,才力華贍,逼近前輩。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埃ā侗屉u漫志》)這對于李清照未來的愛情婚姻生活也具有很大的影響。 現(xiàn)在,十六歲的李清照就要到婚嫁的年齡了,那么,她的如意郎君究竟在哪里?她的詩詞天賦能否為她贏得白馬王子的青睞?他們的相會究竟會是怎樣一幅景象?他們的婚后生活又是怎樣的情景? 第二章門當戶對 在封建社會,女子無論才華再出眾,詩詞寫得再出色,對社會歷史再有見解,也不可能擁有選擇個人未來生活的權利。對她們而言,未來的生活道路只有一條,那就是接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因此,對于那些未婚女子而言,所擇是否良木,未來生活是否幸福,完全是個巨大的未知數(shù);橐鰧τ谒齻儊碚f,更像是孤注一擲的賭博,如果僥幸賭贏,或能擁有幸福生活,如果不幸賭輸,也只能安守本分、逆來順受,一輩子凄凄慘慘。數(shù)千年來,無數(shù)古代女子的悲慘命運都反復地印證了這個規(guī)律。 那么,對于才華出眾的李清照而言,是不是也跳脫不了這樣殘酷的婚姻規(guī)律?她能否選擇自己的幸;橐?李清照的如意郎君又會是誰?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