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中國古代文學研究:視野與方法論集


作者:朱萬曙 徐楠 徐建委     整理日期:2015-11-29 11:40:43


本書簡介:
  這部論文集匯集了國內(nèi)具有代表性的老、中、青三代古代文學研究者的論文,是他們關于本領域研究的視野與方法的最新思考。鑒往知來,洞見幽微,百年來古代文學研究的范式與局限得以討論,而未來研究新視野與新方法的探討亦為題中之義。故此一冊在手,古代文學研究的歷史與未來,可窺一斑。
  作者簡介:
  朱萬曙,文學博士,長期從事中國古代文學、戲劇以及地域歷史文化研究,出版?zhèn)人學術專著多部。曾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安徽大學徽學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蘇州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籌)副會長,安徽省徽學學會副會長等,F(xiàn)為中國人民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目錄:
  綜論篇
  我的中國文化時地觀袁行霈
  古代文學研究的思想境界劉躍進
  “互文性”——揭示作品文化血脈的途徑(節(jié)選)陳洪
  評前野直彬《中國文學史》莫礪鋒
  再談作為方法的漢文化圈張伯偉
  文學思想史研究的相關問題左東嶺
  回歸生活史和心靈史的古代文學研究廖可斌
  關于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的文獻使用問題傅剛
  論古代文藝學的主神重形傳統(tǒng)劉石
  計量學術史及其對文學史研究的啟示(提綱)王兆鵬
  古代文學的“和合”秉性與“和合”研究沈松勤
  古代文學研究的思考與總結(jié)諸葛憶兵
  地域文化與中國文學:以徽州為中心朱萬曙綜論篇
  我的中國文化時地觀袁行霈
  古代文學研究的思想境界劉躍進
  “互文性”——揭示作品文化血脈的途徑(節(jié)選)陳洪
  評前野直彬《中國文學史》莫礪鋒
  再談作為方法的漢文化圈張伯偉
  文學思想史研究的相關問題左東嶺
  回歸生活史和心靈史的古代文學研究廖可斌
  關于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的文獻使用問題傅剛
  論古代文藝學的主神重形傳統(tǒng)劉石
  計量學術史及其對文學史研究的啟示(提綱)王兆鵬
  古代文學的“和合”秉性與“和合”研究沈松勤
  古代文學研究的思考與總結(jié)諸葛憶兵
  地域文化與中國文學:以徽州為中心朱萬曙
  中國古代文學研究的反思孫少華
  斷代篇
  視野與方法——楚辭學案判評的關鍵和樞紐李炳海
  關于新出土文獻進入文學史敘述的思考——以清華簡《周公之琴舞》為例王長華
  論先秦史著及其“書法”的生成過常寶
  二重證據(jù)法與先秦詩樂學研究舉隅徐正英
  《詩經(jīng)》六義新解:風賦比興雅頌馬昕
  先秦文學“形式主義”研究的成果及其意義吳洋
  戰(zhàn)國秦漢間的“公共素材”與周秦漢文學史敘事徐建委
  《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梁詩》補遺陳尚君
  唐詩宋詞悲劇意識類型舉要冷成金
  杜甫應酬詩小議蔣寅
  《全宋詞》詞人小傳失誤之探討鐘振振
  “以論為記”與宋代古文革新發(fā)微谷曙光
  李清照《金石錄后序》質(zhì)疑陳偉文
  性別變亂與文學書寫——隆慶二年山西男子化女事件的敘事研究李萌昀
  陳經(jīng)濟考鄭志良
  論清歌的存佚狀況與整理研究問題羅時進
  明清鼎革對李漁話本創(chuàng)作的影響傅承洲
  論王夫之明詩批評的內(nèi)在問題徐楠
  中國古代文學研究“現(xiàn)代化”的點滴思考李昌集
  論國學“小說”觀對文言小說的影響——以《聊齋志異》為例王昕
  祁寯藻詩歌管窺張劍
  略論徽商鮑廷博整理宋代文集的文化意義周生杰
  從對《牡丹亭》的回應看《再生緣》的女性書寫及其文學史意義鄒穎
  晚清小說與白話地位的提升陳大康
  作為“世界文學”讀本的《花箋記》王燕 





上一本:穿越火線:我在美國當大兵 下一本:紅樓夢評點理論研究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中國古代文學研究:視野與方法論集的作者是朱萬曙 徐楠 徐建委,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